陆林希如获至宝,拿着杂志跑回家。
她回到家,陆观华已经睡醒了,正在屋里统计今天卖出去的衣服数据。
回到家,陆林希把自己报名武术和素描的事说了。
陆观华听她提起吴丽敏,愣了一会儿,又继续写字。
陆林希把杂志拿给他看,爸,你说我能不能照着这张图片把咱们的衣服改改?
说实话服装厂的衣服质量挺好,就是款式太旧了。已经不流行了。
陆观华看到图片,以他的眼光是看不出流不流行的,但是他觉得可以试一试。
那你改改呗。直接照着上面改。
陆林希开始照着图片改衣服。
T恤、背心、牛仔裤全部剪短。然后又用刷子给磨出几个洞。她手劲不够大,就叫爸爸帮忙。
陆观华帮是帮了,但他下手的时候直呼女儿糟蹋东西,这好好的衣服,为什么非得弄成破的?
陆林希把杂志翻到其中一页给他看。
这还是华仔的剧照。上面讲的是他的新闻,用的图片是剧照,华仔穿着一条破洞牛仔裤。摆地摊卖明星同款,肯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陆观华还是肉疼。但是他之前已经答应女儿,只能忍痛和她一块折腾。
第11章
陆观华和陆林希改了一个小时,只改了五六件。陆林希看了眼天色,决定先去厂里拿明天要卖的衣服。
她拉着板车出去,很快拉三麻袋衣服回来。陆观华以为这些都是需要改的,他打开袋子,看到里面都是厚棉袄直接傻眼,又打开一袋子还是厚棉袄。三麻袋衣服只有一袋是夏天穿的,他不可思议看着女儿,你怎么拿这么多棉袄?
陆林希向爸爸解释,因为王家人一直盯着我们。我们改完衣服要是卖得好,王家肯定会跟着学。咱们得多改些,趁着他们没货先卖完。
陆观华想想也对,于是继续改衣服。
陆林希把冬天的衣服留在车上,和爸爸一块改夏天的衣服。
第二天父女俩早早去了摊位,王家那边依旧占的是昨天的位置。王家老两口拿的衣服依旧是夏款。
当老两口看到陆家拿出冬天的衣服,王奶奶立刻嘲笑他们,这么热的天,你们居然卖冬天的衣服,这是疯了吗?谁唬啊!大夏天买这么厚的衣裳。
陆林希也不跟她犟嘴,把衣服按型号放好。
陆观华却笑眯眯解释,咱们两家货是一样的,位置还这么近,避免再竞争,我们就改卖冬装。这不是很好吗?你们卖夏装,我们卖冬装,谁也不影响谁。
这话虽然是笑眯眯说的,但是潜台词谁都知道,这是在暗讽他们做人不厚道,公然抢他们生意。王家老两口面面相觑,都装听不懂。
陆林希拿出昨晚写好的木牌,上面用马克笔写了几个大字,【反季大促销!棉袄一件40,两件70,三件100元】
两人扯着嗓子喊,亏本大甩卖喽!
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在夏天买冬天的衣服,经过的顾客听到反季大促销和亏本大甩卖吆喝,以为有便宜捡,纷纷停下脚步,凑了过来。
还别说,这些衣服都是货真价实。去年这种厚实棉袄一件怎么也得要六七十,但这家三件才要100,平均下来一件才33,真的很便宜。
许多贪便宜的中年男人和女人以及老头老太呼啦啦全都凑过来挑衣服。陆观华和陆林希忙得不亦悦乎。两大麻袋的冬衣很快兜售一空。
而没有号的人,陆林希让他们明天再过来。
而王家这边,因为没人跟他们竞争。今天卖的数量也比昨天多一倍。回去的路上王奶奶暗暗告诉老头子,我算了一笔,他们今天至少卖了五十件棉袄,你说咱们要不要也拿棉袄?
王爷爷也心动了,他们卖的是夏衣,一件T恤也就赚两三块钱,但是陆家那边一件棉袄能赚十三四块,是他们的好几倍。
两家人关系早就闹僵了,也不必顾忌乡里乡亲,于是他咬咬牙点头,卖!
老两口将衣服拉回家,就跑到厂里要拿衣服,他们到的时候,陆林希已经挑好了衣服,装了满满六大口袋。
老李正在给她登记,看到她拿这么多,有些不放心,你真能卖得完?可别逞能。这么多只能退一成,多了不行。
陆林希笑道,放心吧。昨天拿的两麻袋大多数已经卖完了。
棉袄占地方,昨天那两麻袋棉袄也才五六十件。最后还剩下三四件因为尺码太小,没卖出去。
看到王爷爷和王奶奶,陆林希还笑眯眯跟他们打招呼,你们也来挑衣服啊?
王爷爷有点尴尬,嗯了一声。
王奶奶进去挑衣服。人的岁数不同,眼光自然也不同,王奶奶和陆林希年龄相差四十多岁,就注定她们的喜好不一致。
王奶奶觉得陆林希眼光不行,把好看的都留下,挑走的全是华而不实的。
王爷爷不放心老伴一个人挑,跟进来,王奶奶拿着一件六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向老伴炫耀,这么厚实的衣服,她不挑,全挑那些样子货。小丫头片子一点眼光都没有。
这款衣服在六十年代是抢手货,里面都是好棉花,供销社一件能卖五十。前几年服装厂专门给军人做了一批,多出来的这些一直没有卖掉。现在厂里促销,直接亏本甩卖,一件只要二十块钱。
王爷爷和王奶奶三观一致,也觉得老婆子手里这件更实惠,她眼光不好,这不是便宜了咱们嘛。明天咱们卖得肯定比她好。
王奶奶乐得牙花子都出来,呵呵笑两声,眼里是藏不住的欢乐,可不是嘛。
老两口生怕明天他们卖得好,陆林希反过来学他们,于是把他们看中的衣服全都挑走了。
老李瞧着这六大口袋,这些衣服能拿走,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你们最多只能退一成。要不然我这来回给你换,我得累死。跟陆家那边,我也是这么说的。你们可得想好了。
王奶奶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拍着胸口保证,放心吧。我们肯定能卖完。
老李没再废话,给两人登记。
翌日,早市摊上,陆家只卖冬装,王家卖的是冬装和夏装。双方开始叫卖。很快客人涌了过来。
虽然都是冬装,但是款式不一样,大家几乎全都涌到陆家那边。
王爷爷和王奶奶就急了,他们家的衣服更厚实,质量更好,为啥都去他们家那边呢。
王奶奶心急,拉住一个挤不进去的老太太,老姐姐,你瞅瞅我家的衣服,比他家厚实。价钱一样。你瞅瞅。
她翻出袖子,示意老太太摸摸厚度。
老太太下意识摸了一下,随后又放下,你这衣服好是好,但是款式太老了,我给我大孙子相亲买的,他哪能穿这么老土的衣服?
别看买衣服的是老太太,但是她们可舍不得给自己买。现在挣钱多难啊。要不是大孙子相亲,得穿体面些,她可不会买衣服。年轻人穿衣服讲究时髦。别人都穿得光鲜亮丽,她家大孙子穿他爷爷私藏三十多年的旧衣,这不是越活越回去了吗。这女方能乐意?
王奶奶傻眼了,她急切辩解,老姐姐,我这衣服质量更好,你快看看。
老太太就像看傻子似地瞥了她一眼,你俩是一个厂子,做工都一样。谁不知道啊。
说完也不跟王奶奶废话,她往人群里挤,很快就挤到最前面。开始挑自己喜欢的衣裳。
他们这块属于郊区,离乡下只隔了不到十里,说是城里人,又不住在市中心,面对城里人,总有点自卑。说是乡下人,又有城镇户口,要是儿子穿这身新衣,绝对能碾压乡下亲戚。让他们羡慕。
这两家一家只做冬装,显得更专业;一家两样都有,不伦不类。陆林希选的款式更时髦,版型更好,购买人数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