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川西担忧地看着他,“林公子,你好歹说句话。”
袁峥在看见林壁堂的那一刻,几乎是一把便将久安转了过去,狠命地往前一带。他周身的伤口都滚烫地灼痛了起来,仿佛是有人抡起了鞭子往上抽挞,他第一回慌乱了——林壁堂,竟还在此处?!
久安在强力推拉之下,脑袋上那不稳当的大帽子咕隆一下便掉落了出去。久安连忙扭头要去捡,口中着急地“呜——”了一声。
林壁堂眉心微微一动,往一侧转过了头。季川西见他骤然如此,也疑惑地一并望去,且当即屏息瞪圆了眼。
袁峥的心口狠重地一震,手上几乎是颤抖了一下。而久安在袁峥恍神的一刹那,挣开了他双手的桎梏,跑了出去。
沉重的大帽子没滚出去多远,久安跑着跑着便停了下来,蹲下身,他捧起那顶沾染了碎雪的兽皮帽子,十指柔软地插进温厚的皮毛中,久安直起双腿抬起头,看见了不远处的林壁堂。
清晨的冷风旋地掀起了一层雪气,在二人之间,沙沙地作响。
两人的目光在某一刻是相对的,而下一刻,久安抱着那顶兽皮大帽子转身走了回去,走到脸色铁青的袁峥面前,自行将它松松垮垮地扣在了脑袋上,扣得歪了,罩住了一边的眼睛,久安独眼龙似地仰头,朝袁峥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傻笑。
“四宝……?”
林壁堂颤抖地走出了几步,望着眼前的一派漆黑,挣扎嘶哑地喊了一声。
久安一手拉住了袁峥的手掌,一手去推扶脑袋上的大帽子,口中含混地呜呜往东营中走。袁峥猛吸了一口气,死死地攥了回去。
二人越走越远,朝阳于雪山之后升起了,营盘一片大亮。
而林壁堂失尽了眼中的最后一丝光采,在原地站定了,在黑暗中沉溺了。
五日后,关外大小战事收官告罄——这是大殷的淳宁十年一月,史书上记:元烈将军大败北夷,拓疆九百余里,名震朝野。
淳宁十年二月,霍骁携众将班师回朝。
霍骁早前派人回报,约是酉时带军抵达殷都城外近郊。淳宁六年时北上的八万人马,而后充至二十一万,其中有两万的京师子弟兵,此番霍骁只带了这两万人回都,余下的仍沿着堒南关向北把守驻扎至靖孛。
殷都城内从清晨起,几条大道便铺满了上好的黄土,洒了清水,每隔了十丈便拔地一座草棚木亭,供着酒水吃食,以备犒劳军士。而皇城的四座大门都大开着,丰盛的流水席长龙一般地延伸至皇宫大内,四通至正中的正元殿。
彼时那两万殷军在城外已然驻扎妥当了,酉时三刻,霍骁带了众将及三千精卫入了城,这也是老规矩,开国明宗怕手持重兵之帅拥兵自重,为了提防他们逼宫,便只准其带不足四千人进殷都皇城。
铁骑开了道,为首的十几位将帅骑马而入时,夹道的百姓沸腾地喧闹了起来。禁军人墙似地站立着,将百姓不住地往后推挡,免得有人扑至马道之上,挡了殷军的前路。两边的酒楼之上是殷实人家包下的厢房,特来一睹战将风采。其中也有胆子颇大的女子,将掩面团扇绣帕玉手一抛,扔向了阵前的飒然身姿。这一下过后,两边的林楼与下方的人群中,罗帕汗巾等物落雨似地,不断往几位将帅的身上扔。
更甚者,竟是扔了一只绣鞋。
袁峥银甲裹身,目不斜视地骑马向前走着,那只绣鞋在他的马镫上一碰又撞了出去。人群中的女子红唇一撅,娇嗔地拧了眉。
这一路百姓欢腾,军队行进得极慢,直至戊时二刻黑了天幕,才到了皇城之前。
此刻爆竹烟花腾腾地升起,照得夜色金碧辉煌。
乐人堂堂地吹奏了起来,手执金吾的御林军从大内纷至沓来,华盖的队伍鱼贯而出,手持拂尘如意的宫女太监簇拥着最后的御座金驾,百官身着品服,盛装拥列,武官骑马,文官乘车,浩浩荡荡地有上千人。
这厢众人下马,三千精卫俯身跪地,主帅带着身后的军将缓缓地步行向前。
从高山恶水的关外战地至繁华富庶的中原皇城,在此刻,仿佛是一场大梦。梦中淬火饮血,醒来仍在富贵乡。
袁峥子武官那一列中,先是看见了大将军霍匡,在后头一些,才看见了自己的兄长袁嶂。而文官一列中,他一眼瞧见了最前头的康王爷,袁峥默默地并不与此二人对视,径自望向了御座上的烨宗。
十数人扛抬的御驾一停,文武百官下马的下马,下车的下车,就此花团锦簇地跪了一地。乐声袅袅,烟花阵阵里,烨宗由内监总管徐元小心翼翼地扶下了辇座。
而霍骁带着众人此刻也跪了下来,朗声道:“臣霍骁,今得胜归来,不负君父之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烨宗黄袍金玉加身,走近了,扶住了霍骁的手肘,将他拉了起来,“爱卿辛苦,朕实感慰心,爱卿将才,乃国之栋梁,朕之肱骨。”
霍骁顺势站起,脸上倒是荣辱不惊,低沉只道:“臣惶恐。”
烨宗眼色捉摸不透地在霍骁脸上盘桓一阵,紧接着落在了霍骁身后的袁峥身上。接着,烨宗温声笑道:“诸位爱卿也快起来,随朕进宫罢。”
“谢皇上——”
之后君臣齐登城楼,朝纷拥而至的百姓致意,山呼万岁之声夹杂着天幕的斑斓暴动,一时响彻云霄,经久不息。
世人只看得见此刻的繁华盛世,那千里之外的冻骨,那血流成河里的亡魂,在此时此刻都是不能够被铭记的。
而后正元殿赐宴,又是极大的盛事。
夜宴之上,烨宗御口晋霍骁为忠勇一等公,封五十城,禄万石。其弟霍驰,赐三等荣康侯,连带霍族及冠子弟都一一加赏受封,堪是莫大皇恩。
而此番有功将帅亦一一封赏优渥,待到了袁峥,烨宗笑道:“这也算是我皇家的半个孩子,此战手刃那传闻中的呼月涽,着实光耀门楣,皇叔——”烨宗看向了座下首位的康王爷,殷珏青白着的一张脸今日也有了一丝红润,少了许多老态,他面向烨宗,含笑恭敬地应声道:“皇上。”
烨宗道:“朕拟了一个‘昭’赐予他,你看如何?”
殷珏忖度着答道:“昭者,明而贤也。”殷珏叹息着笑道:“袁峥年纪尚轻,万万当不得这样一个字,臣斗胆,以为不妥。”
群臣都知康王爷是袁峥的亲外公,纵是贬语也作褒义,此刻频频侧目袁峥,心中艳羡者大大有之。而袁峥端坐于座,淡淡地饮尽一杯酒水,仿佛是事不关己。
烨宗呵呵一笑,问道:“那皇叔说出一个字来。”
此语一出,群臣更是目光不一,将这等封赏大事仿若家常一般地放在朝堂大宴之上,其荣宠之盛,简直不输主帅霍骁。
殷珏思忖片刻,伸出一只手,用手指划了划,“
皇上,臣思来想去,唯有一个‘成’字而已。”
烨宗立刻摇头,“‘成’字未免粗浅了,哪里配得上他,朕看还是‘昭’字好。”随后,烨宗笑看袁峥,说道,“袁爱卿,这个字,你敢不敢要!”
殷珏还替袁峥推挡,“皇上三思,‘昭’字太重了。”
烨宗一摆手,兴致很高,“朕说他当得,就当得。”
袁峥迎上了烨宗的目光,步出座位,抱拳下跪,“微尘谢主隆恩。”
烨宗一拍衣摆,哈哈大笑起来。“就赐袁峥一等昭义侯。”
袁峥起身归位,座下群臣贺声一片,连声赞道:“皇上英明。”
而霍骁也在座上冲袁峥举起了酒盏,深深地望着他,沉声道:“昭义侯,我敬你。”
袁峥接过了他手中的酒盏,当即一饮而尽。
第214章 功名情爱
盛宴散去之时已是子晚之间,寒天间飞飞扬扬地飘起了细雪,饶是冷的,不过与关外相比,便可算作是诗情画意也无不可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