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太敢想,而是这丫头名下的产业是越来越多了,别的不说,只茂昌这一样,如今在大夏十七个州都有分厂,在大夏可谓是家喻户晓。
花云涧的业务也越来越广,脂粉、首饰、珠宝等等皆有涉猎。
而如今,这沉月湖山,更是硬生生将云州城的名气往上抬了好大一截!成了天下人心中最想观之的地方,比都城的名声都要更甚了。
想到此,宋母还有些担忧,你这地方,如今办得这么大,云州城的那位她伸出拇指指了指,没有意见?
这么大一块肉,就没人惦记?
宋嘉然笑道:那位不会动手的,他如今感谢我还来不及呢!沉月湖山的名声一响,各地人士纷纷闻名而来,云州城的各项税收那是蹭蹭上涨,据闻,林知州今年就要升迁了。
至于云州城的知府,宋嘉然也不怕他滋事,她也不是傻的,财帛动人心,小小富人还要担心被劫富济贫呢,何况她拥有这么多的财富。
她直接让郑立晏向圣上进言,每年缴纳名下所有产业利润的四成给朝廷充盈国库。
她就不信,作为大夏第一纳税人,还有谁敢动她?
更何况,她还有皇上一高兴,给她封的三品诰命夫人这个称谓呢。
商宋夫人,三品诰命,说起来,当初这个旨意一下来,郑立晏自闭了好几天。
他克尽厥职、实干笃行三年,帮助发明了曲辕犁,又是找到了池定稻(原占城稻),推动麦稻两熟制,改善沤肥,让池定县的粮食产量猛增不说,在池定县推行新令,促进思想文化发展,提升百姓素质,如今的池定县可谓是样貌大变!
如果这时有评选全国十佳城市,池定县绝对能入选!
可他这么优秀,如今依然还是个七品县令官,而他的夫人,宋嘉然已是三品的诰命夫人了。
宋嘉然笑得不行,只得安慰他,她做的这些,皇上给个三品诰命夫人就到头了,但她想要一品诰命夫人的荣誉,还得他给她挣才行。这才让人又恢复了自信。
回到此时此刻,宋母听完她的话,也不再多想了。
听着楼梯处传来的嬉闹声,她顿时眉笑颜开。
是琛哥儿和他几个表兄弟们一块玩闹呢。
小孩子们的笑声感染力极强,宋嘉然眼里也染了一层笑意,她望向风光正好、波光粼粼的湖面。
一晃三年就过来了,如今她和郑立晏也算是在百姓心中也算是小有名气,在皇帝那也挂了名。
不知再过三年,会是什么景象呢?
她不知道,但她相信,他们只会更好。
第一百一十一章
整齐的山道上, 数辆马车有序地行驶着。
在第一辆马车的前方,一匹枣红色的小骏马哼哧哼哧地卖力显示着自己的英姿, 马儿身上, 是一个竖起高高马尾的少年,银色的发冠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以少年的年纪称作少年其实有些勉强。
八岁孩子的身量没有很高,但身体比例协调,又将背挺得笔直, 一袭黑色衣裳傍身, 表情严肃不怒自威, 自有浑然天成的气势, 叫人一看就会感叹定是哪个大家培养出来的公子哥。
琛哥儿!
随着一声温柔呼唤,少年的嘴角不自觉柔和了几分, 悄悄蜷出一个酒窝。
缰绳一拉,马儿瞬间掉头,来到马车窗外。
车帘被掀起一角,宋嘉然探出一个头,留出的空隙里能够看见坐在另一端的郑立晏正在垂首看书。
骑了这么久马, 也该过瘾了吧?你不休息, 也得让追风休息会儿了, 它还小呢。宋嘉然轻笑。
被母亲调侃, 郑琛有些不好意思。
他心中向往策马时的英姿飒爽,但他学骑术不到一年时间, 年纪又还小,根本没有适合他的马匹。追风是今年他生日时, 父亲送给他的礼物, 只是追风是好马不错, 至今也不到一岁呢, 还在成长阶段。
走了这么多天的山路,今日他实在忍不住了,宋嘉然只好答应他,但又不放心,只让他骑着追风过过瘾。这一骑,便是半个时辰。
下了马,将追风交给尺东到队伍后面去,郑琛轻抿着嘴唇上了马车。
等追风长大了,我定要骑着它绕都城一圈!也只有在父母面前,他才会说出这般少年意气的话。
想到程家几位兄长讲述他们比赛骑马绕都城的经历,郑琛心里火热极了,哪个男儿不爱这样的意气风发?
哦,父亲不爱,郑琛沮丧地看了一眼自家父亲。
明明有着连程伯父都甘拜下风的力气,却偏偏不爱往武道上发展。虽然以父亲这些年闲暇时练得那些枪棍剑戬,也能被人赞一句高手,是他不知要练多少年才能有的成就,可他还是不免遗憾。
稍微让他安慰的是,自家父亲做个文臣也是极为优秀的。
郑立晏早就察觉到这小子打量自己的目光了,却不动声色地继续看着手中的书。
为官这么些年,他早已学会了什么叫喜怒不形于色,如今除了宋嘉然,再无人能从他脸上看出他心里的情绪了。
六年的池定县令,极大的提升了郑立晏的能力。
让他沉稳的,不止岁月,还有经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见这小子仍有些低落,郑立晏终于出了声。
他一开口,郑琛便收敛了神色,恭敬拱手道:谨听父训。又变成了那个年少老成的模样。
见气氛严肃了起来,宋嘉然在一旁仍是笑眯眯地看着,郑立晏教导儿子的时候,她从来不插手。
教育孩子两人自然是各有各的理念,但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尊重对方理念的态度。
在宋嘉然看来,琛哥儿作为男孩子,父亲的教导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很多想法用在琛哥儿身上并不适宜,尤其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那关于孩子大方向上的教育,就交给郑立晏这个做父亲的来做就是了。
她承担好母亲的角色,关心好儿子的身体、心理状况就行。
所以即便是有时郑立晏说出了她不是很认同的话,她也从来不会当时就反驳,而是私下在与琛哥儿说话时,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让琛哥儿自己去甄别,看他更认同哪一种。
关于孩子的教育,一主一辅是最好的,两个有力的声音,会让孩子陷入混淆。当然了,这些都是宋嘉然自己的观点。至少,在他们这个三口之家中,还是很适合的。
因此,在当下这个时刻,琛哥儿因为过于在乎骑马这件事时,郑立晏摆出教导的架势,宋嘉然也没有要阻止的意思。
毫无疑问,郑立晏对琛哥儿的期望很大,当然,琛哥儿本身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很大。无论是郑立晏这个父亲以后能给琛哥儿的家庭环境,还是琛哥儿对自己的期许,都使得他从小接受的就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教育。
只论教育方面,比他更好的,也就是皇帝的儿子了。
那么,从小的严格要求,就变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
宋嘉然看向郑立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他对琛哥儿的教训,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勉励呢?
这句话之后便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能一开始郑立晏做官只是想为她挣一个锦绣前程,可为官多年后,他是真的想为百姓做些什么了。
这两千多个日夜里,没有人比宋嘉然更清楚,将池定县从一个贫瘠小县发展到如今仅次于云州城的云州第二城,郑立晏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她前些日子给他梳头,三十出头的年纪,郑立晏已经有白发了。
好在,付出不是没有回报。
此次回都城,正是郑立晏又一任期满,被圣上调回来的。
虽然如今还不知道皇上会给他什么职位,但两人猜想,至少得是个五品,而且定是实权官。
六年时间,从七品奔到五品,还是实权官,这个成果已经足够瞩目了。多少人庸庸碌碌一辈子,也升不了几品。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郑立晏退休前,入内阁当个阁老也是很有可能的。
等父子俩说完话,宋嘉然才开口说起了其他事。
之前让李大他们先带着行李回了都城,现在应该早就到了。她早在几年前,就在都城买了个大宅子,府里假山流水、湖泊花园应有尽有,这下再也不担心住不够了。
皎皎定是已经让他们把家里布置好了。
皎皎和方逾是三年前就回了都城。
方逾在泉州陵广的事办得很好,揪出了一大批贪腐案背后之人,也为一部分人沉冤昭雪,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后方逾还揪出了一条大鱼方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