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原身了解的也只是这些妇人,对于最要紧的,那几个男子,却是不清楚的。
她沉吟了一会,太太莫急,这些我一个人也是做不了主的,定是要和夫君商谈才行。具体的情况,还得郑立晏去打听打听。
吴氏闻言就笑了,这是自然。
将人送走了,宋嘉然进了书房,将刚刚的事与他说了。
你印象里,对这几家可熟悉?她歪坐在他边上。
郑立晏垂眸想了会,这几家的风评都还不错,只看家世的话,的确没什么问题。
康定伯府属于新贵,是这十几年来新起来的,康定伯目前在朝中也多得皇上重用。他家的长子走的也是科举路子,娶的是康定伯的恩师吏部尚书的嫡次女。这个嫡幼子,出生较晚,比他哥哥小了十余岁,他不需要继承家中爵位,若是嫁给他,皎皎不用很辛苦。
方太傅是朝中老臣了,他家支系庞杂,家中人众多,家族底蕴深厚,他有五个儿子,那次子如今在朝中为官,是四品光禄寺少卿,这位的第二子,如今还在国子监读书。
至于这安国公三房长子,郑立晏眉头微皱,安国公在出征明王时,二子三子皆战死,那长子就是安国公三子的遗腹子,如今二十又二,两年前一举中了解元、会元,明年科举,说不得便是前三甲之一。
宋嘉然听了一喜,那这人不错呀?自幼丧父却心智坚定参加科举,还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可见为人聪颖。
只看这个人的确不错。这人他也曾见过一次,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若是一直保持本心,日后成就必定不低。
宋嘉然还不明白他,一听这话就知道还有什么隐情,你快说啊!
他这人可以时可以,但我听闻,因他从小丧父,他母亲看他看得特别紧,大到交友出行,小到每日吃什么几点睡都得安排得仔仔细细,我担心,这人有点妈宝。就算他不妈宝,但他母亲掌控欲太强了,皎皎嫁过去,指不定是第二个大姐。他可不想妹妹受那罪。
也是,这嫁人不仅得挑好男人,还得挑好婆婆。宋嘉然赞同,方太傅家人太多,各种人际交往太过复杂,皎皎性子安静,不一定能适应;这安国公府的公子倒是可以,婆婆却不行,如今看来,倒是康定伯府的那位最好了。
没想到,你那父亲这次的眼光倒是准。她说得口渴,便起身倒茶喝。她也没想到,吴氏这一次这般主动不说,介绍的人家竟然还都挺不错,难不成,真想当个好继母了不成?
郑立晏也跟着起身,听了她这话笑着道:你怎知,这事不是我那父亲的主意?吴氏,不过是他的嘴罢了。
啊?
你想想,这三家都是什么人?一个皇城新贵,一个是老牌世家,一个是潜力青年,无论哪一个成了他女婿,他可都赚了。如今平国公府不得重用,他可不得想办法?
这古往今来,最不费力气的借力,可不就是联姻么?
宋嘉然越想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由双手抱臂上下打量他。
你这么看我做甚么?郑立晏奇怪。
没看出来啊?我夫君,竟然有这个头脑?
郑立晏尾巴都要翘起来了,小瞧我了吧?关于我的聪明才智,你不知道的,多了去了。
嘁!宋嘉然喝完了茶,那这事,到底怎么办?真就给皎皎订亲?
郑立晏沉默了会,才答道,这件事,如果真是我那父亲的想法,你我阻止也是没用的,毕竟在皎皎的婚事上,真正能做主的人只有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郑鹏要铁了心把皎皎嫁出去,他也没办法,除非有一天,他强大到郑鹏不得不顾忌他的意愿。
或许在他心里,他为皎皎找的这几个良缘,已是尽了他做父亲的责任了。郑鹏可是地道的封建男子,若只看他相中的这些人家,谁都要说一声他是个好爹。
至于选谁,不如,你去问问皎皎?毕竟是她的终身大事,还是要找个她如意的人。这种事,他一个男的也不好问,反倒是宋嘉然去问方便一些。
于是,第二天去松鹤院请过安,宋嘉然就简单和她说了下情况。
皎皎听了之后脸通红。
我知道你羞,可这成亲是一辈子的事,我和你哥哥希望你能找个喜欢的,免得日后囫囵过一辈子。她真诚说道。
皎皎虽然害羞,却也知道哥哥嫂嫂是为她好,她每日耳濡目染哥哥嫂嫂的相处,也希望自己以后的夫君会像哥哥对嫂嫂那样,真挚忠诚的爱自己。
可是,她声音如蚊呐,我也不曾见过他们,只能从这些消息中揣摩,如何知道我喜欢谁呢?
也对,这面都没见过,也不能盲选啊!万一选上个丑的,那得多难受,不行,我得想个法子让你见上一见!
正巧,中秋要到了,她作为出嫁女,要送节礼回娘家,以往这节礼可以自己送去,也可以让下人送去。宋嘉然决定,她不仅要自己回去送,还得把皎皎带上!
作者有话说:
宋嘉然:十五岁的时候,我还在操场上欣赏打篮球的帅气男高中生~
郑立晏:那帅哥就是我(bushi)
第九章 (修)
她自己回娘家送节礼没毛病,可带上小姑子就有点奇怪了。
老太太第一个不答应,宋嘉然早就想好了理由,多亏前几日太太提醒,皎皎已是到了要订亲的年纪,只是我想着,她去岁初次来了月事后,这之后的月事一直不调和,以前还是孩子就算了,可现在却不能当小事了。
这话是真的,皎皎这姑娘,有点月经不调。
皎皎脸皮薄,这姑娘家的事也不好请大夫,传出去了有损名声,便是找那些关系亲近的,可月事不调这种症状,药吃多了也不好。我想着我娘家二婶婶最善药膳,不如让我二婶婶给皎皎看看,若是能专门给她做个药膳方子出来,日日吃着,既能调理身体,也不怕传出去。
老太太沉默了,宋嘉然的办法完全没有问题,既是她娘家人,肯定不会将皎皎的事传出去的。她不喜宋嘉然,心里还是疼皎皎的,你既然回家,不若也让宋家老太太替你瞧瞧!奇了怪了,宋家子孙众多,怎么这个宋家女就生不出来呢?
宋嘉然心想,还好大姐回了永昌伯府,要不然听见这话指不定要跟着她一起回去呢。
老太太默认了,事情就好办了。
想到要回娘家,宋嘉然还有点小激动。
她虽然到这个世界后还没见过亲人,但从原身记忆里得知,宋家一家人关系还是很和睦的。原身爹娘也对原身很好。
她看了看公中准备的节礼,又拿了银子出来让水芹再去置办一些。忙里忙外的样子让郑立晏发笑,这么期待回去?
那可不!我也是背后有靠山的人!她还记得,两人刚穿越时,这厮还嘚瑟他身份显赫,她要跟着他享福了。
结果呢,两人接收完记忆才知道原身两人在家中的尴尬地位,刚来那段时间,他们俩连吃饭都得用银针试试有没有毒,日日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是,夫人是有靠山的人,指不定为夫日后还得靠夫人过日子呢!他乐意奉承。
明日你们走时我还没回来,下午些我再去接你们。宋嘉然已经和他说了她的计划,他觉得可行。
嗯!
第二天一早,宋嘉然去松鹤院给老太太请了安,就带着皎皎一同出了门。
坐上马车,宋嘉然还宽慰她,你也别紧张,我家中长辈、兄弟姊妹人都挺好的。我母亲你也是见过的,还有我那堂妹,唤作雅娴的,去岁林相府老夫人寿宴时,你们应该见过的。
她这么一说,皎皎也想起来了,那位雅娴,为人爽朗大方,她当时也是极有好感的。于是点点头,嫂嫂,我知道了。
宋嘉然其实对她很放心,皎皎无论是礼仪还是品性都很好,只是性子有些许内向,可能是从小丧母,这些年也没什么玩伴的缘故。她其他几个庶姐都比她大,早早出嫁了。侄子侄女年纪又太小,玩不到一块去,所以这些年多是一个人。还是宋嘉然嫁给了郑立晏之后,她自觉又有了亲人,也多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性子才开朗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