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已经是申时了,天色早已经黑了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刘乙。”
永平帝的贴身大太监刘乙,立刻走了出来,对着皇帝低头道:“主子您吩咐。”
永平皇帝声音有些沙哑:“去传马诚进宫见朕。”
刘太监低着头,正在说话,就听到皇帝陛下的声音又传来:“再……把大皇子召进宫里来。”
刘太监一愣,问道:“主子,是分个先后,还是一并请进来见您?”
皇帝闭着眼睛,开口道:“先把老大找来,马诚如果来了,就让他在外面候着。”
刘乙点了点头,这才下去办差。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深夜接到口谕的大皇子赵统,便赶到了宫里。
此时的大皇子殿下,心情颇为激动。
因为老爹生病,已经好几年了。
这件事,燕都城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父亲病重,按理说他这个大儿子应该担心才是,但是他生在了皇家,老爹病重,对他来说是正儿八经的喜讯。
因为身为皇长子的他,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
历史上很多皇帝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躺在帝陵里,非常露骨了。
而在这个当口,老爹突然深夜召自己进宫,莫不是……!
想到这里,大皇子更加激动,他几乎是奔到了暖阁前,小心翼翼的敲了敲门,低声道:“父皇……”
很快,里面传来了永平帝的声音。
“进来罢。”
“欸。”
大皇子应了一声,推门走了进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老父亲磕头道:“父皇,您找我?”
这会儿暖阁里已经点起了灯,非常亮堂了,皇帝看了一眼气喘吁吁的大儿子,皱眉道:“喘什么?”
赵统低下头,开口道:“回父皇,儿子听闻父皇深夜召唤,怕有什么急事,便匆忙赶来了。”
“不是什么急事。”
永平帝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看向大儿子,开口道:“有件差事,要交给你去办。”
这位皇长子以头触地,语气恭谨:“父皇吩咐。”
“朕准备……”
他顿了顿,开口道:“重建一支朱里真骑兵。”
皇帝陛下静静的说道:“我大齐当年的朱里真骑兵,纵横天下无有敌手,如今六七十年过去,骑兵都已经荒废了,京中各个老家,都沉湎享乐,能够上马弯弓的,十不存一。”
“老大,朕想让你,去重组这个骑兵,你是朕的长子,朕派你去统领这支骑兵,各家便没有理由再推脱。”
“朕出了儿子,他们各家也要出儿子。”
皇帝沉声道:“当年,我大齐入关之时,不过数万骑兵便能横推整个陈国,如今朕不要你练数万骑兵,只需要你练一万骑兵出来。”
说到这里,皇帝闭上眼睛,开口道:“不过有一点,朕要跟你说明白。”
“他们各家,圈地放马的不少,这支骑兵,战马要他们自己带。”
大皇子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呆呆地抬头看着老父亲,咽了口口水。
“父皇,这……”
皇帝眯了眯眼睛:“这什么?”
大皇子都快哭了,他低下了头,磕磕巴巴的说道:“这太……得罪人了。”
皇帝闷哼了一声:“怎么个得罪法?”
大皇子哭笑不得,跪在地上说道:“父皇,现如今那这个老家们,哪家不是家大业大,日子过得快活,还有谁愿意出来从军?本来父皇您一声令下,从咱们朱里真人当中,凑出一万人个来,这原也不难,但是父……但是朝廷连战马都不出,而且……”
他咽了口口水,低头道:“而且这个时候练兵,怕要投入战场了罢……”
“不上战场,朕练兵做什么?”
皇帝有些生气了。
他拍了拍桌子,瞪了这个大儿子一眼,低喝道:“你是朕的儿子,你怕什么得罪人?这都是为了咱们家的江山社稷,你享了这么多年福,不能替朝廷,替朕出出力?”
大皇子赵统,心里一阵绝望。
他是皇子,他去得罪人自然没有关系,也不会有人敢对他怎么样,但是他心里清楚,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老爹派他去得罪人的话……
那么皇位,大抵是与自己无缘了。
赵统畏惧天子威权,更不敢惹恼了老父亲,只能低着头,叩首道:“儿……儿臣遵命。”
皇帝这才点了点头,开口道:“具体的章程,你回去之后好好想一想,今年上半年,这支骑兵就要练起来。”
“记住,不止是普通朱里真人要出儿子,那这个贵族们。”
“一个也跑不了。”
皇帝闷声道:“朕出了一个儿子,他们每家,最少也要出一个儿子。”
赵统叩拜道:“儿臣明白。”
皇帝挥手道:“好了,退下去罢。”
赵统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退了下去。
他离开之后,议事处宰相马诚,跪在了皇帝面前,叩首道:“陛下。”
皇帝看了他一眼,默默的叹了口气。
“马卿,朕想让你去一趟北边。”
皇帝幽幽的说道。
“去跟鞑靼人,谈一谈。”
马相低头,语气恭谨。
“老臣……遵命……”
第九百六十九章 喜事
马诚抬头,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永平帝,随即快速低下头,开口道:“皇上,您的意思是……”
虽然北齐承陈制,但是一些细微的地方跟大陈还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大陈称呼皇帝的时候,偏好称陛下,称圣上。
而北齐这边虽然也称陛下,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人称皇上。
“与鞑靼和议。”
永平帝吐出一口浊气,又咳嗽了两声:“这都听不明白么?”
马诚是朱里真人,这个马姓也是朱里真姓氏汉化之后的姓氏,相比较于严礼来说,他跟皇帝的关系自然更亲近一些。
闻言,这位马相爷当即低头道:“皇上,敢问怎么个议和法……”
“罢兵休战。”
永平帝咳嗽的脸色通红,然后微微有些虚弱,他开口说道:“朕会从宗室之中,择一公主,嫁与鞑靼汗。”
“两方罢兵交好,使我北疆安宁。”
北齐与鞑靼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三四十年了。
先前漫长的时间里,虽然鞑靼人战斗力强横,但是毕竟综合国力相差太多,再加上齐人同样擅长骑射,鞑靼人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但是最近这几年,鞑靼汗一统各部落,势力越发强盛起来,让北齐的北疆,压力大了不少。
而现在,南朝的沈毅在攻淮河,这个时候,永平帝不得不向北边求和,以应付沈毅带来的压力。
当然了,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当下的局势,毕竟当下沈毅只是袭扰淮河北岸的征南军,并没有真正打起来。
永平帝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将来着想。
马诚沉默片刻,犹豫了一番之后,还是咬牙开口道:“皇上,这件事……”
“是不是议一议?”
“没有什么可议的。”
永平帝用手帕捂着嘴,很克制的闷声咳嗽了一声,然后看向马诚,缓缓说道:“朕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是想说,这么做会丢面子,会让北边的边军难堪,会让朝野上下,人心不稳,是不是?”
马诚低头道:“皇上,臣忝为大学士,该说话的时候,臣还是要说话的。”
“臣以为,事情尚且没有到这个地步,我大齐北部边军,应付鞑靼并没有什么压力,至于南朝,更不可能对我大齐造成任何威胁。”
“这个时候,实在是没有必要,与鞑靼和亲。”
永平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马诚,然后开口问道:“那要是朕……”
他闭上眼睛,吐出一口浊气:“哪天不在了呢?”
“皇上……”
马诚吓得跪在地上,叩首道:“皇上春秋鼎盛,如何能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