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沈毅三兄弟,则是开始去东市街采买东西,布置家里。
当天的酒席,陆若溪早已经联系好了,倒是不用沈毅兄弟操心。
忙活了一下午之后,到了傍晚,沈毅跟陆若溪夫妇两个人,就各自换上官服还有诰命服,进宫去了。
因为今天是除夕,按照朝廷的规矩,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会在宫里设宴,分别宴请文武百官和京中命妇。
大家会在一起,好吃好喝一顿,热闹一番,算是一起过个年。
命妇们在后宫吃饭,而官员们则是在德庆宫吃饭,一顿酒席吃得差不多了之后,沈毅刚想起身找夫人一起回家,就远远的看到了高太监走了过来。
他看到高明,心里就大概明白,自己要加班了。
片刻之后,沈老爷出现在了德庆宫后殿,站在了皇帝陛下身后。
这会儿,洪德皇帝因为喝了不少酒,浑身上下酒气颇重,他背着手看着窗外的夜色,吐出一口白气。
“过了今夜,便是洪德十三年了。”
“朕登基,也十三年了。”
沈毅微微欠身道:“圣天子治朝只七年,我朝便隐隐有中兴之相,足见陛下圣明。”
皇帝哑然一笑,回头看了看沈毅,问道:“沈卿这两天,回了一趟老家?”
“是。”
沈毅低头道:“腊月二十六回去的,今天刚赶回建康。”
皇帝“唔”了一声,问道:“回去有急事?”
“一些家事。”
沈毅有些无奈的说道:“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涉及长辈,不好假手他人,只能臣自己回去一趟,才好处理。”
皇帝闻言,先是若有所思,然后微微皱眉道:“沈卿已然位列六部侍郎,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你家里的长辈竟这样不晓事,还与你过不去?”
“也不是与臣过不去。”
沈毅低着头,苦笑道:“是舍弟的婚事,长辈们不太满意,因此想要插手。”
“沈子常……”
皇帝点头,开口道:“朕听高明提起过,他初五成婚,未婚妻是个农家女,是不是?”
沈毅点头。
皇帝笑了笑:“那确有些委屈了,毕竟是朕钦点的探花郎。”
沈毅垂手道:“舍弟钟意那女子,那女子也钟意舍弟,既然两情相悦,臣以为没有什么不妥。”
听到沈毅这话,皇帝愣了愣,随即微微摇头,叹了口气:“沈卿说的不错,两情相悦更要紧一些,有时候朕很是羡慕你们兄弟二人。”
“发妻都是钟意之人,不似朕那结发妻子……”
沈老爷连忙咳嗽了一声。
“陛下……”
皇帝醒悟过来,自嘲一笑:“朕明白,不该说的话不要说。”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看沈毅,开口道:“以后沈卿出门,还是要小心一些,今天一早,内卫通过高明报朕,说沈卿这一趟回江都,之前有三批人要刺杀你,都被内卫一一拦下。”
“虽然内卫未必没有邀功之嫌,但是足见沈卿现在处境危险,出门在外,务必小心。”
听到这话,沈毅也是心中凛然。
三批人刺杀自己,他本人却毫无知觉!
如果不是内卫,他恐怕就有一些危险了。
沈老爷微微低头,也叹了口气:“看来,清净司是恨透了臣。”
“记恨沈卿的,何止北齐的清净司?”
皇帝回头,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微笑道。
“知道你家里事忙,便不打扰你的,等沈子常的婚事办完了,你记得进宫一趟,朕有许多事情要与你商量。”
沈老爷恭敬拱手。
“微臣遵命……”
第九百四十六章 沈叔
大年初五。
今天是沈恒沈子常成婚的日子,作为兄长的沈毅,在寒冬腊月也起了个大早,亲自在府上忙里忙外。
上午,沈恒在沈府门口迎客,等到沈恒出发去接新娘,沈毅便替了弟弟的位置,站在家门口迎接客人。
终于,忙活了一天时间过去,到了黄昏时分,阴阳交割的时候,沈恒与陈幼娘便在沈家大堂里拜了天地,结成了夫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婚礼的主婚人,乃是当朝的户部尚书赵昌平。
赵尚书在朝廷里,以“孤僻”著称。
不是说他这个人性格孤僻,而是说他为官有一些孤僻,在衙门的时候,对待下属严格甚至有些严苛的地步,平日里不苟言笑。
离开了衙门,他也是径自回家,少有出去跟同僚交际。
当然了,赵尚书也是做了侍郎之后,才慢慢养成了这个性格,当上侍郎之前,这位赵尚书也是要跟同僚往来亲近的。
地位高了,才有资格做自己想做的人,不然就只能随波逐流。
而现在,这位有些“孤僻”的大九卿,竟然能到沈家来做一个主婚人,让沈家的客人们为之咋舌。
另外,沈毅的同僚们,也来了不少。
这里的同僚,自然是指他在兵部和邸报司的同僚们,兵部的老爷们来的最多,兵部三个堂官,四个郎中以及下面的司官,只要是在建康的。几乎全部到齐,很是给沈老爷面子。
当然,主要是给姜尚书面子。
毕竟姜老头一早就来了,下面的下属们自然不好不来。
热热闹闹的婚礼结束之后,新娘子被送进了沈府的新房里,而探花郎沈恒,则是在外面陪一些贵客喝酒。
等到新郎官喝的七倒八歪的时候,沈毅笑着让人扶沈恒进了新房,然后他举起酒杯,替沈恒把没有敬完酒的桌子敬了一遍,等到沈老爷回到自己的桌子上,脸色也已经有些微红。
赵尚书跟姜尚书,还有兵部的两个侍郎,户部的两个侍郎,都跟沈毅同桌,赵尚书看了看脸色发红的沈毅,笑着说道:“子恒与子常感情真是不错。”
沈毅笑着敬了赵尚书一杯,仰头饮尽之后,吐出一口酒气:“自小相依为命,子常是我看着长起来的。”
“如今他考中进士,也成了家,我这个做兄长的,心情十分复杂。”
“不奇怪。”
一旁的姜尚书微笑道:“老夫家里的儿孙们长大成人,老夫心里也有同感。”
赵尚书放下酒杯,笑呵呵的看着沈毅:“现在还是子常成婚,十几年后子恒家里的桑桑成婚,子恒心里怕更加不舒服了。”
沈毅眯着眼睛喝了口酒,没有接话。
一旁的姜老头指着沈毅,对赵尚书哈哈一笑,开口道:“昌平一番话,把我们的沈侍郎,说的心里不是滋味了!”
赵尚书与姜尚书也喝了杯酒,微笑道:“莫要胡说,七郎纵横疆场,斩杀了不知道多少齐人,都面不改色。”
姜老头“啧”了一声。
“昌平你还年轻,你多半能瞧见沈七他痛哭流涕的那天,老夫怕是瞧不见了。”
赵尚书哑然失笑:“姜兄不过比我年长十余岁,怎么老气横秋的?”
“不老怎么行?”
姜尚书看了看沈毅,又看了看同桌的两位兵部侍郎,笑着说道:“不老,他们这些年轻人,还不把我吃了?”
他看着赵昌平,微笑道:“你们户部的刘纪章刘老头,不也被昌平这后生给挤回老家去了?”
“刘公当了一辈子官,能够安安稳稳以从一品告老还乡,是咱们这些官员毕生所愿,如何能是被我挤回家去的?”
六部尚书如果不挂别的职衔,就是正二品,但是告老还乡的时候,一半会进一级,比如说六部尚书告老,一般会封太子太傅,算是个荣誉头衔了。
姜简姜尚书笑呵呵的看向赵昌平,微笑道:“昌平所求,怕不止刘尚书罢?”
赵尚书微微一笑,低头喝了口水,没有说话。
两位大九卿聊天,同桌的几个侍郎,都只是静静的听着,偶尔跟着附和两句,只有沈毅坐在二人身边,能时不时与这两位大佬一起,谈笑风生。
几个全部年过四十的侍郎老爷,目光偶尔落在沈毅身上,都是神色复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