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比如像现在这种规模的战斗,他想要面面俱到的指挥到,是相当困难的,而苏定坐起来,就比较容易。
不过沈毅也不能摸鱼。
每一次苦战的时候,他都会着甲亲临战阵,不是因为他沈某人有什么万夫不当之勇,能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而是因为他在淮安军中的地位超然,只要他出现在阵中,士气一定是高涨的。
等沈毅着甲,站到淮河边上的时候。
一些齐人船只,已经靠岸。
不过这些齐人船只,都不是特别大,相对来说大一些的船只,也就跳下来几十个人,有时候还没有来得及上岸,就被响水大营的弓弩手射杀在了淮水里。
很快,南岸的淮水,就变成了淡红色。
沈毅亲临战阵,拔出长剑,在内卫的掩护之下,抢上去一步,一剑劈杀了一个迎面走来的齐人,鲜血立时溅了他一身。
抬头望去,更多的齐人船只,正在陆续靠岸。
更多的齐人,跳上了大陈的土地。
这些齐人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跳上岸之后,哪怕只有十几个人,也能够结成阵势,互相扶持。
有些站在最前面,举起了盾牌,以抵挡淮安军弓弩手的箭矢。
因为这些北齐船只,靠岸的位置都个不一样,淮安军将士的防线不太能够全部防住,因此没过多久,淮河南岸上,就多出了一千多个齐人!
这些齐人渡河之后,便立刻结阵,阵势紧密,训练有素,在盾牌的掩护之下,一时间弓弩的杀伤力锐减。
苏定正在临阵指挥,见状大手一挥,喝道:“传令炮兵营,调转炮口,不再轰河面上的齐船,给我轰他们的战阵!”
“把他们打散,打散!”
五六门火炮,同时开始调转方向,朝着北齐战阵轰去。
火药和火炮,在这时代不是什么新奇物事,火药火炮军用,到如今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这些北齐军队,也是用火药火炮的好手,听到炮响之后,他们几乎第一时间四散开来,然后迅速卧倒,趴在了地上,以规避火炮的伤害。
苏定两轮火炮齐射,只打掉了北齐三四十个人,心中有些恼怒,低喝道:“趁着齐人阵势分散,马千户,你带你麾下的千户营顶上去,把他们给我打散了!”
马千户就是响水大营诸位千户之中的一员,不过他是抗倭军中后期才加入进来的,在此时的淮安军中资历不算是特别老,也正因为如此,他跟苏定这个半路出家的主将,反倒更亲近一些。
听到了将令之后,马千户毫不犹豫,抱拳道:“属下遵命!”
他向后看去,大手一挥,喝道:“兄弟们,与我冲杀过去!”
此时的淮安军,已经完全可以跻身于强军之中,基本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而且真正打起来,少有怕死的。
不怕死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年,沈毅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瞧在眼里的,军中同袍阵亡之后的抚恤,一文钱都不会少发,而且不经过地方衙门,都是淮安军的自己人下去发。
单单因为这件事,不少地方衙门都对沈毅怨气很重,觉得这个年轻的沈大人,刨了他们嘴里的食。
除了抚恤之外,如果在战场上受了伤,那么淮安军会一直把你治好,有了伤残会拿到一笔比抚恤少一些的补偿,并且沈大人会尽量给安排一门活计。
去年受伤致残的淮安军兄弟,今年有一些,已经在茶庄或者布行,织机作坊里开始上工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怕死的便不多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本就过的很苦。
有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将士,在内心里甚至觉得自己不如二十两银子,能拿到二十两以上的抚恤,已经非常值得了。
有这种心态,再加上淮安军日日不辍的训练,现在的淮安军,跟以前那支在海上追着倭寇打的抗倭军,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马千户一声令下,他带领的千户营所有将士,几乎毫不犹豫的跟在了他身后,提刀朝着已经登陆的齐人冲杀了过去。
苏定的目光,看向了另一边一艘刚刚登陆的齐人船只,再一次喝道:“周千户,你带人守在西边,防止齐人登陆!”
周千户恭敬抱拳:“末将遵命!”
又有一个千户营被分派了出去。
淮河河畔,杀声震天。
此时此刻,阴谋诡计,怪略奇策,都没有了用处,真正到了拼硬实力的时候。
沈毅守在淮河边上,又一剑攮死了一个齐人,然后他拄着自己的长剑,环顾左右。
河面上的齐人船只已经密密麻麻。
薛威等人,也已经来到了淮河水面上,正在奋力南归。
沈毅喘了好几口气,回头低喝道:“朱镇,去告诉苏定,不要吝啬火药!”
“全歼来犯之敌!”
朱镇毕恭毕敬。
“是!”
……
洪泽湖,淮河水师大营。
这处大营,曾经被齐人攻打过,当时不是沈毅来救,这处大营已经陷落了。
这也是淮河水师距离淮安府最近的一处大营。
洪泽湖大营的帅帐里,赵禄大将军正襟危坐,在他的面前,是淮河水师的少将军赵涿,赵涿站在自己父亲面前,恭敬低头:“爹,现在淮安府从涟水到响水,整个沿淮,已经打成一片了。”
“齐人这一次,来的十分凶狠。”
赵涿顿了顿,开口道:“沈七,多半是支撑不住了。”
赵大将军头也没有抬,淡淡的说道:“多半?这一句多半,为父听了多少次了?光靠猜测无用,靠猜测,去年沈七就应该死在齐人手里了。”
“派人盯着淮安府战况,时时通报。”
赵涿应了声是,然后看了一眼父亲,开口问道:“爹,您真准备北上攻齐?”
“那要看沈七能撑多久。”
赵大将军站了起来,因为天冷,吐出了一口白气:“如果他能撑个两天,咱们不攻齐也要攻齐了。”
他走到而已赵涿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攻齐,你便没有活路了。”
第九百二十四章 战事搅动四方
洪泽湖大营,父子俩正在说话的时候,有守门的兵丁进来,跪在地上,低头道:“大将军,外面有个人闯营,自称是沈侍郎的随从,说有事情,非见您不可。”
赵大将军闻言,若有所思,他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将他带进大营里,嗯……晾一晾他,半个时辰之后,把他带来见我。”
“是。”
这个淮河水师将士恭敬低头,转身下去了。
等他离开之后,赵涿站在自己老爹身后,笑着说道:“爹,沈七着急了。”
这位安平侯爷背着手,略微回头,淡淡的瞥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面色平静:“两军交阵,而且兵力差距悬殊,他的淮安军每时每刻都在死人,由不得他不急。”
说到这里,赵禄顿了顿,缓缓说道:“不过,这没有什么可笑的。”
他看着赵涿,静静的说道:“他是大陈人,我们也是大陈人,现在淮安府与齐人交战的每一个人,都是大陈人。”
“纵使身份不同,立场不同,你也不应当笑出来。”
赵大将军深呼吸了一口气:“你曾祖要是在世,见你这个模样,非教训你一顿不可。”
赵涿微微低下头,不过心里还是略微有些不服,他低头道:“爹,那沈七所作所为,分明已经是想让咱们一家老小去死,既然已经水火不容,儿子自然盼着他们一家去死。”
听到这句话,赵大将军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微微叹了口气:“本来不至于此的。”
“儿子,有一件事情你要想清楚,咱们家与沈七,本没有什么大仇,所谓的仇怨,无非是你们这些小儿辈胡闹,打了他一顿,这也只是皮肉伤,绝不至于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