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人送杜怀离开了涟水大营,等杜怀的车马走远之后,凌肃和薛威等人,才有些激动的半跪在地上,对沈毅恭敬低头:“属下等,恭喜沈公高升!”
六部侍郎啊!
已经与朝廷的小九卿平级,再登一步,便是大九卿了!
沈老爷很是谦虚,面带微笑,摆了摆手道:“虚名而已,不必大惊小怪。”
“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就升帐议事。”
很快,众将领在帅帐之中齐聚。
沈毅还没有说话,薛威忍不住开口道:“沈公,朝廷赐您的蟒袍是什么模样?您穿出来给大家伙看看威不威风……”
沈老爷瞥了他一眼,有些无奈的说道:“蟒袍要针工局订制,方才杜太监身边跟着的小太监,才给我量了身,哪里这么快就能做好?”
“半年之内能制好,便不错了。”
薛威这才恍然,笑着说道:“末将还以为是早就做好,一并送来的呢。”
见他与沈毅说笑,一旁凌肃不由有些眼热。
但是没有办法,他虽然也算是沈毅的嫡系,但没有特别亲,两个人的关系,始终像是上下级。
一旁的苏定笑着说道:“从前,末将去建康兵部,莫说是见到侍郎老爷,就是各司衙门的主事,也要托关系走门路,才有可能见到。”
“如今沈公做了兵部的侍郎,末将等再进京,也不用去寻其他门路了。”
沈毅眯了眯眼睛,开口道:“我这个兵部侍郎,又没有实任,说不定以后在兵部的说话,还不如从前声音大。”
沈毅从前是武选司的郎中,用俗话来说,他就是兵部的“四老爷”。
而现在,他如果回兵部,大概率也还是四老爷,毕竟朝廷虽然没有明说罢了他武选司郎中的职位,但是再回去任司官,有些不太合适了。
那以后沈毅在兵部的话语权,还要看武选司那位郑员外认不认帐了……
出神了一会儿之后,沈毅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在座的众人,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口道:“诸位,朝廷的圣旨里已经明说了,这一次咱们都司的将领,都在兵部记功一次。”
沈毅顿了顿,开口道:“前番虽然是东线立功,但是西线拖住了齐人,也是有功劳的,在我这里,会一视同仁。”
“我都司在淮安,是守两年时间,现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一年半之后,我保证在座诸位,人人官升一级。”
画完了饼之后,沈毅终于开始说正事,他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今天,请诸位到这里议事,议的什么事,大家心知肚明,我不多说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趁齐人攻淮河水师的时候,趁机北上碰一碰齐人。”
说到这里,沈老爷环视众人,定下了调子。
“我的意见是,还是要去打一打,碰一碰。”
“跟齐人打的越多,咱们的经验就越多,打的多了,我们也能打精,打强。”
“即便一时半会,不能全面北上伐齐,但是我想把握住一切机会,让咱们都司将士变强,总不会是错的。”
“不过具体怎么打……”
他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咱们还要一起,议一个章程出来。”
他看向凌肃,继续说道:“西线的将士,还没有正面跟齐人打过,再加上上一次薛威他们立了功,西线的将士难免心里不舒服,那么这一次进攻的主攻,就落在西线头上。”
“凌将军,你有没有问题?”
凌肃看了一眼众人,又看了一眼沈毅,低头道。
“末将,没有问题!”
第八百八十章 一个口袋
从入仕以来,沈毅就是一个鹰派。
他是力主北伐,建功立业的。
既然是鹰派,那么有机会打仗的时候,他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
虽然淮安受到北齐攻击的时候,隔壁的赵大将军选择冷眼旁观,但是此时淮河水师受到攻击,沈毅却不能就这么看着。
为未来的北伐军积攒北伐的经验也好,为了取到声名地位也好,这会儿沈毅都要再去试一试。
帅帐之中,一张大地图被挂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地图,是沈毅花钱找淮安编撰地理图志的文人,让他们沿着淮河重新走了一遍,再结合旧的书谱地图,画出来的新地图。
这张地图上的内容,详细的画着淮河两岸的地形图。
当然了,主要是淮安以及淮安北边的地图。
淮安的正北是海州。
六十多年前,神州归一的时候,海州是淮安府的辖州,当年神州陆沉,半壁江山归于敌手的时候,大陈朝廷退守江南,不得已以淮河为界限,淮安也因此被一刀两断。
如今的淮安府,约莫只有从前淮安府的一半境地。
挂起地图之后,沈毅指了指淮安北边的地图,静静的说道:“淮安的北边,是海州。”
“如果北上攻齐,最直接方便的,自然就是去攻海州。”
说到这里,沈老爷顿了顿,开口道:“不过,我们能想到,齐人不可能是傻子,再加上上一次,他们在我军手底下吃了亏,不会全无防备。”
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说不定,这些齐人会算计到我们可能会北上,在海州设下埋伏。”
沈老爷指了指地图上,海州西边的一个县城,轻声道:“所以,我的意见是打这里。”
宿迁县。
原名宿豫县,后因避帝讳,改名宿迁。
这里,也是原属淮安府的县,神州陆沉之后,此县归属海州辖属。
沈老爷静静的说道:“如果是寻常时候,齐人在宿迁的兵力,差不多驻扎了四千余人,而且并不驻扎在城里,如果咱们动作足够快,不让他们逃进城里,是来得及全歼的。”
苏定看着这张挂起来的地图,他揉着太阳穴想了想,开口道:“沈公,如果齐人在海州州城设伏,那么海州的兵力肯定不少,说不定还留有一两万人。”
“咱们去攻宿迁,要派出去多少人?如果还像上次那样五千人,恐怕打下宿迁之后,便逃不回来了。”
沈毅面色平静,开口道:“所以如果这一次渡河,整个西线的将士,就全部要过去。”
“过河之后,分成两股兵力,一股贴近海州,一是监视海州,警惕海州之敌。”
“二是如果海州的敌人支援宿迁,可以尽量阻击敌人,给宿迁的友军争取撤退的时间。”
凌肃默默起身,走到沈毅旁边,对着沈老爷抱了抱拳,然后伸手指着地图上那条淮河,开口道:“沈公,末将以为有几个难处,首先上一次,咱们过河之后,很容易击溃的北岸的守军,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防备。”
“但是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容易了,齐人一定会在沿淮布置兵力,防备我们过河。”
“难处就是,如何度过齐人的防线,把大股兵力带过去。”
“如果齐人全力在沿淮阻击,那么我们可能会像齐人南下一样,连上岸都很艰难。”
沈毅点头,他开口道:“这是正常的思路,不过我觉得……”
“如果齐人在海州设了埋伏,准备打我们一个狠的,那么他们多半,会在沿淮估计扯开一个口子,把我们给放进去。”
沈侍郎眯了眯眼睛,静静的说道:“这一点,需要临机试探,等到北上的那一天,如果沿淮的齐人只是象征性的打一打,那么就说明我猜的不错,齐人故意放咱们进去。”
“到时候,咱们的计划就可以进行,如果齐人在沿淮猛烈阻击咱们,那么也不要犹豫,直接撤回来等待下一次机会。”
沈老爷示意凌肃坐回原来的位置上,开口道:“我手下的邸报司探子,已经在全力探知海州的消息,朝廷的内卫,也在尽量替我们搜罗消息,诸位静等个三五天,等到我手中拿到足够多的情报。”
“咱们就可以准备北上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