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届时,淮安守军,将达三万。”
沈毅微微低头道:“而且,今年臣已经摸清楚了齐人的路数,臣有把握把淮安守得固若金汤。”
现在,已经是洪德十二年了。
而今年,沈老爷想的,已经不再是固守。
不过有些想法,太过大胆,他现在说给皇帝听,怕皇帝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所以,沈老爷避而不谈。
反正到了淮安地界,他沈毅就是一言九鼎,到时候想要怎么打,就跟朝廷没有关系了。
等做出点大事之后,再知会朝廷不迟。
皇帝默默点头,又开口问道:“这一万多个人,只两个多月时间,便能训练好了?”
沈老爷摇了摇头。
“陛下,两三个月,自然是训练不好的,莫说两三个月,就是两三年,也很难训练出一支精兵强兵。”
“但是,很多时候,不是要完全训练好了,才能上战场。”
沈毅沉声道:“战场上一场厮杀,胜过平日里训练半个月。”
“从抗倭军,再到沿海都司,再到如今的淮安守军,大多数都是这么训练出来的,当初臣在东南剿倭的时候,在战场上面对倭寇的,也大多数都是新兵,没有任何经验。”
皇帝先是点头,然后伸了个懒腰,开口道:“罢了,你在淮安打的很好,那这些事,朕就不过问了,你自己做主就是。”
说到这里,他拍了拍沈毅的肩膀,笑着说道:“今年打仗,聪明一些,不能一味固守,这样朕跟那些老东西吵架吵不过他们,便不好给你升官。”
“今年打漂亮一点,朕就是跟那几个老家伙熬,也要熬过他们,给你沈子恒升个三品官!”
不愧是饼哥!
有饼他是真画啊!
沈老爷心里吐槽了一句。
现在,饼哥……应该说皇帝陛下,画饼的本事,已经越来越炉火纯青,甚至在不自觉之间,就把一张饼画的又大又圆,喂沈老爷吃了下去。
沈毅微微低头道:“是,臣一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皇帝交待了沈毅几句,然后突然笑了笑,问道:“沈卿,到现在,有几家的儿子,要同你一起去淮安?”
沈毅一愣,然后微微低头道:“回陛下,目前只有姜尚书家的孙子,以及赵尚书家的次子,要跟臣一同去淮安,其他……”
“臣暂时不知道。”
皇帝眯了眯眼睛,点头道:“其他人,大约是与你不熟。”
“不过这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六部里有两部,而且是事关战事的两部,已经全力支持淮安战事了。”
皇帝陛下拍了拍沈老爷的肩膀,微笑道。
“沈卿再多打几场胜仗,恐怕那些老头,就会想方设法,往你那里塞人了。”
沈毅闻言,微微低头。
“陛下不准,臣一个人也不敢要。”
皇帝有些玩味的笑了笑:“朕要是准呢?”
沈老爷也跟着面带微笑。
“那臣,就让他们在淮安经管经管后勤,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皇帝微微叹了口气。
“沈卿你,在一些事情上,还是看得不太分明。”
皇帝拍着沈毅的后背,指点道:“那些老头送子侄去,就是想让你,分润一些军功给他们。”
“这也简单。”
沈老爷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
“只要敢上战场,他们该有的军功,臣一分也不会少他们的。”
第八百五十八章 更北边的邀请
对于沈毅的这个回答,皇帝陛下似乎很满意,他笑眯眯的看着沈毅,微笑道:“他们要是舍得把儿孙扔到战场上去,那也不用走你沈子恒的门路。”
“不过你放心,朝廷里的事情,朕会帮你担着,你安心在前线打仗就是,要是有人要在朝廷里寻你的麻烦,朕第一个不答应。”
沈毅微微低头,躬身道:“臣多谢陛下厚恩,臣一定不负陛下厚望,替大陈守土安民。”
皇帝脸上露出笑容,他想了想之后,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情,朕想问一问沈卿你的意见。”
“陛下请说。”
皇帝摸了摸下颌的胡须,看向沈毅,轻声道:“年前,北边的鞑靼给朕送来了书信……”
皇帝陛下面色平静,他看着沈毅,开口道:“他们想与朕结盟,等北齐皇帝一死,与大陈一起联合攻齐。”
沈毅闻言,大皱眉头。
他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看向皇帝,缓缓摇头:“陛下,朱里真是异族,鞑靼同样也是,而且危害可能比朱里真更甚,朱里真人入关已经六十多年,现在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凶悍……”
“好歹彼此知根知底。”
“如果朱里真人没了,迎来了更凶狠的鞑靼,那么大陈朝廷,立时压力骤增!”
皇帝眯着眼睛看着沈毅,片刻之后,他缓缓说道:“可是中书五相,个个欢喜不已。”
“去年收到这封书信之后,他们就准备派遣使者去鞑靼,与鞑靼人细谈此事,定下盟书。”
皇帝陛下幽幽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开口道:“朕的宰相们觉得,恢复故土,还于旧都的大好机会,终于摆在了朝廷面前。”
沈老爷面无表情,冷笑道:“那北齐覆灭之后呢?北齐的疆土该如何划分?如今北齐全境,几乎都是我大陈故土,打下了北齐,难道要分一半给鞑靼人?”
“分一半给他们,燕都都被分出去了!”
沈毅语气有些愤怒:“况且,给他们一半,他们便能知足了?”
皇帝陛下对着沈毅笑了笑,开口道:“所以朕,把这件事压下去了,至今只有朕以及几个中书宰相……”
说着,他看向沈毅,开口笑道:“还有沈卿你知道。”
“老实说,朕……”
皇帝陛下幽幽的说道:“很是心动啊。”
没办法,这种事情没有人会不心动。
大陈失落半壁江山,已经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历代皇帝无一不想着还于旧都,如果能在当今洪德皇帝手里做成,哪怕付出一些代价,那也真真是名传千古了!
到时候,哪天洪德皇帝嘎嘣一下没了,后世皇帝不得给他谥个“世祖”?
要知道,皇帝是最看重身后名的。
因为身前所有的东西,他们已经予取予求,剩下的追求,也就只有身后的名声,以及史书上的评价了。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眯了眯眼睛,说道:“毕竟,朕与北齐,有着血海深仇。”
当今天家,在南渡的时候,失落了不少皇族在北边,落在了齐人手里,这些皇族……
下场自然都不会太好。
尤其是那些公主帝姬,真真是惨不忍睹。
沈毅读过《燕闻录》,皇帝陛下自然也读过,这些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仇恨,没有一个皇帝,不想报六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幽幽的叹了口气,开口道:“但是朕心里又很清楚,这样做是不成的,且不说鞑靼人会不会信守约定,就算他们守约,真的打下北齐,也没有办法与鞑靼人坐下来分地。”
“少不得,又是一场大战。”
皇帝皱着眉头说道:“所以这件事,朕准备搁置再议。”
“朕要好好考虑考虑。”
说到这里,他看着沈毅,开口道:“沈卿,你在淮安,一定要打的漂亮一些。”
他低眉道:“你打的越好,朕越有说话的底气,要让那些老头子们看看,大陈不靠异族,也能够恢复故土!”
沈毅松了口气。
老实说,他很想跟眼前的皇帝说说大宋的故事。
但是这种话说出来,没有凭托依据,说出来也没有什么用。
好在,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还算冷静,没有真的应下这件事,不然沈毅一步步走到今天,他的布局将会被彻底打乱,一切可能都要重头开始布置。
沈毅微微低头道:“是,臣一定尽力办好差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