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老爷挑了挑眉。
“世袭千户,如何调得动?”
“卑职去年……杀了一些倭寇。”
明州,也是沿海州府,只是因为距离建康很近,倭寇不敢太过猖獗,不过还是有一些零星倭寇的,明州卫这种地方上的卫所,击杀倭寇并不稀奇。
说到这里,苏定气的咬牙切齿,开口道:“张卫帅便借着这个由头上报兵部,明面上说是要给卑职升官,调到外地去做指挥同知,卑职带着兵部文书到了建康之后,兵部只是说让卑职待缺!”
“连续几个月,兵部一直没有消息……”
他咬牙切齿道:“后来卑职才知道,张卫帅不知怎么走通了魏郎中的关系,说要把卑职一直晾在建康……”
“卑职数次求见魏郎中而不得。”
他对着沈毅深深低头,开口道:“大人,卑职不求升迁,只求能够回到明州卫的舟山千户所,或者……”
“或者,调卑职去其他地方任职千户……”
说完这些话,他慌忙把手里的小木盒子,递到了沈毅面前,恭敬道:“这是卑职的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请大人务必收下!”
沈毅坐在主位上,低头喝了口茶,淡淡的说道:“本官记得你,年关之前,快要过年的时候,你到我家来送过这个盒子,被本官给你送还了回去。”
沈老爷接过这个木盒子,拆开看了一眼。
里面是一些珠宝,还有几张纸。
取出这几张纸看了看。
并不是钱庄的兑票。
而是房契和地契。
不过并不是建康的房契地契,而是宁州府的。
沈老爷把这几张纸翻了几页,然后似笑非笑的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明州卫千户,笑着说道:“两座宅子,三百多亩地,苏千户真是出手阔绰。”
苏定慌忙站了起来,躬身道:“大人,这已经是卑职所有的家产了……”
“恳请大人施以援手,帮一帮卑职!”
“你我同级同品,就不要自称卑职了。”
沈老爷把这几张“纸”放回了木盒子里,然后又起身,把他送回了苏定身边,面色平静:“既然是苏千户的全部身家,沈某无论如何也不能夺人所爱,苏千户还是拿回去罢。”
苏定脸色微变,连忙起身,低头道:“大人,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卑职愿意孝敬大人……”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然后抬头看着沈毅,脸色有些发白:“大人,魏郎中已经不在兵部了,莫非大人还……”
沈毅的前任,原兵部武选司郎中魏康,为了给沈毅挪位置,被皇帝平调到吏部去了。
虽然也是吏部郎中,但是并不是要紧职司,算是平调,不升不降吧。
而苏定话里的意思,是说沈毅还在顾忌魏郎中,甚至是“怕”魏郎中。
听到他这句话,沈老爷又是上下打量了这位苏千户一眼。
这种发言,情商简直低到离谱。
当着现任“领导”的面,说现任领导怕前任领导,明显不是合格的话术,除非是非常熟悉了,不然说这种话,很有可能会得罪新领导。
好在沈老爷不会跟这种人计较,也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情商低,有可能意味着业务能力强也说不定。
沈毅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笑着说道:“本官与魏郎中不是很熟,他在不在兵部,跟本官也没有什么干系。”
他问道:“你在明州卫,杀了多少倭寇?”
苏定精神一振,回答道:“回大人,从洪德八年大人在浙江剿倭开始,明州府沿海的倭寇多了不少,一年多时间里,下官带领舟山千户所官兵,在舟山附近共剿灭倭寇二百余,俘虏倭寇也有数十人。”
“唔。”
沈毅想了想,回答道:“那还真不错。”
要知道,地方卫所的战斗力并不强,比如说沈毅刚到台州府的时候,凌肃的台州府临海卫,战斗力低到离谱,临海卫近千官兵,被两百多倭寇正面击溃,几乎是溃逃进临海县城。
而苏定的舟山千户所,竟然能够击杀数百倭寇。
如果他所说属实,那么这人的“业务能力”,应该不会很差。
说不定,会是个可用之才。
沈老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缓缓说道:“你说的话,本官会派人去明州府核实,如果你所言非虚,你的这件事,本官会帮你尽快补缺。”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一眼苏定,开口问道:“兵部文书上,写的是要给你补指挥同知缺,这是正四品官职,需要姜尚书点头,我没有办法给你保证,如果是我给你补缺,那么多半依旧是千户,而且……”
“而且你重新回到舟山千户所的几率不大。”
苏定大喜过望,立刻站起来就要给沈毅磕头。
沈老爷一把把他扶了起来,入手只觉得这汉子身子骨异常沉重,根本扶不动。
不过苏定还是顺着沈毅的劲站了起来,连连道谢。
“好了,东西你拿走,在建康等兵部的消息罢。”
苏定依旧不肯把东西拿走,沈老爷皱眉道:“不拿走,本官便当你没有来过。”
苏定这才把盒子捧在手里,对着沈毅拱手之后,转身离开了。
沈毅没有亲自去送他,而是让蒋胜把他送了出去。
送走了苏定之后,一直没有出来的陆若溪,才从里屋走了出来,给沈毅端了碗汤,笑着说道:“还是第一次见夫君,在家里见这些将官呢。”
沈毅一边接过汤碗,一边笑了笑。
“见他是个老实人,因此见一见。”
“为朝廷选材嘛。”
苏定这个人,给沈毅的感觉,应该是颇有一些本事的。
如果查实了他的情况,沈老爷准备把他安排进沿海都司五卫之中的松江卫做千户。
毕竟沿海都司五卫,极其缺将官,现在五个卫所只有两个有指挥使,剩下的三个都是以千户职暂代指挥使,而各个卫所的千户营的千户,大多数也都是代千户。
因为沿海都司,没有空降的将官,都是底层一点一点升上来的,成立的时间太短,很多人资历都不够升上来。
把苏定安排进去,应该是合适的。
毕竟皇帝也让沈毅,遴选一些有能力的将官上来,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苏定,是沈毅提拔拉拢的第一个将官,而不是最后一个。
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他大概都要做这件事,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将官上来。
到时候,大陈军官之中,说不定会形成一拨“沈党”。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沈老爷喝了口汤之后,然后看了看陆若溪,笑着说道:“夫人这汤跟谁学的,着实不错,鲜亮的很。”
“跟赵家嫂子学的。”
陆若溪对着沈毅眨了眨眼睛,轻声道:“赵家嫂子……”
“前些天又怀身子了呢……”
第七百三十九章 北上
洪德十一年四月初,在兵部忙活了两个半月的沈老爷,终于得了一些空,带着一家老小回江都探亲了。
这一次回老家,一是为了给母亲上坟,二也是带沈渊去沈家祠堂祭拜,如果顺手的话,还可以解决一下小弟沈恒的婚事。
这一次,不止是沈章,沈毅一家三口,连带着在翰林院供职的沈恒,也告了假,跟随沈毅一起回乡。
建康距离江都很近,只有二百里左右,沈毅一家人坐在马车里,赶路赶得快一些,也就两天时间就到了江都。
因为这一趟回来,提前知会了沈徽,这位沈家的“大老爷”十分高兴,带着沈家一百多号人出城十里迎接,一路敲锣打鼓,把沈家兄弟俩接回了沈家大宅。
这里是沈毅的曾祖,也就是那位工部员外郎发迹之后建的宅子,已经是沈家的祖宅。
当然了,这座宅子,现在跟沈毅一家人并没有什么关系,是主脉,也就是大伯沈徽的产业。
不过,沈老爷跟自家的兄弟沈恒,现在的成就已经远胜其曾祖,他们这一支沈家的支脉,也已经远远的强过了主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