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千多军队带在身边,就怎么也不用担心地方势力搞事情了。
沈毅默默点头,然后问道:“世子什么时候动身?”
李穆看了沈毅一眼,微笑道:“看情况,如果子恒你明天就要拉着我去搞什么战船,那我明天一早就动身离开。”
“如果子恒你过几天再搞战船,那我就再歇息两天。”
沈毅哑然无语。
接下来,他跟李穆一起商量了一些关于这一次巡海的一些小事,然后两个人又闲聊了一些关于建康的事情,沈毅才告辞离开。
离开了李穆的庄园之后,沈毅没有犹豫,直奔李穆庄园旁边的一座大宅之中。
这座大宅,也是温州知府蒋友德,让本地富商捐出来的别院,现在是宫里派过来的那些宦官在居住。
沈毅进了这个宅子之后,很快在后院见到了以老太监杜怀为首的一众太监。
一众宦官见到沈毅之后,也颇为热情,拉着沈毅的袖子就要请沈毅进去喝茶。
沈老爷落座,喝了两口茶水之后,才看了杜太监一眼,笑着说道:“杜公公,沈某今天来见你,主要是奉命筹建船坞,给朝廷造战船的事情。”
说完这句话,沈毅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单子,放在了杜怀面前,开口道:“杜公公请看,这是这两天,沈某跟那些船匠询问到的,一些适合造船的料子,请杜公公现在就开始采买木料,买到之后尽快送来。”
杜怀接过单子,先是看了一眼,都是一些榆木杉木之类的常规木材,但是一部分材料限制了木材的宽度,也就是非大料不可。
老太监把单子收了起来,看向沈毅,笑着说道:“沈主事莫要心急,听说船坞的选址还没有定下来,这木料送来了,也没有地方安置,不如等船坞地址选定之后,再采买不迟。”
沈毅皱了皱眉头,然后低眉道:“不用先选址,就先送到温州府城来,到时候船坞即便不在温州府,距离温州府也不会太远。”
他看了一眼杜怀,继续说道:“如果杜公公不愿意去买大料,那就取十万两现银,沈某另行派人去买。”
杜怀咳嗽了一声,没有接这个话。
沈毅也懒得跟他计较,继续说道:“还有就是,制备火药的材料,以及铁矿,沈某这里也很缺,希望杜公公能帮着采买。”
杜怀闻言,皱了皱眉头,然后缓缓摇头。
“沈主事,制备火药的材料,朝廷都是严格管控的,咱家不一定能买得到,恐怕要朝廷那边送来才成。”
“用我兵部的名义去买。”
沈毅皱眉:“难道兵部不是朝廷的一部分了?”
“你们放手去买就是,如果你们那里买不到,沈某再给朝廷写信,言明物资采买不便,让陛下准许我抗倭军,自行采买军资。”
第四百七十四章 内部渗透计划
这些太监们,现在把持着抗倭军的财政,之所以做事有些墨迹,无非就是想从里面捞一些好处。
最好是沈毅本人分配给他们一些好处。
这些人想要捞油水,沈毅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不管是谁手掌握了一点权力,都会想要从里面捞点好处,更何况这些已经没有了任何未来可言的太监们。
沈毅甚至可以理解并且默许他们在这里面搞点钱。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大环境如此,如果沈老爷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那么他也很难做成什么事情。
但是沈毅不能容忍这些太监们拖慢他的工作进度。
如果这些太监们,不能配合沈毅的工作,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在温州府捣乱,沈毅会立刻向皇帝打小报告,让皇帝换人。
如果皇帝相信自己的这些家奴,而不相信沈毅,沈老爷立刻就撂挑子不干了。
即便还在温州府办差,以后也是能划水就划水,能摸鱼就摸鱼。
毕竟这江山是李家的江山,又不是他沈家的。
好在情况并没有沈毅预想的那么糟糕,沈毅跟杜太监交涉过之后,杜太监没有多说什么,立刻就派人去准备木料跟火器材料去了。
就这样,忙活了几天的准备工作之后,钦差李穆便真的从温州府启程,继续南下巡海去了。
福建广东两省,倭患同样严重,因为天高皇帝远,有时候比起浙东的倭患还更加严重一点。
也正因为如此,邸报司的人早早的在这两个省,查到了一些当地通倭的乡绅乃至于士族。
说白了,这一趟李穆南下,就是单纯为了抄家去的。
他这趟南下,不说是人头滚滚,但是至少要有五六个,乃至于十来个家族,在钦差大人的意志下家破人亡。
李穆离开永嘉,沈毅自然是要相送的,他一路把这位晋王世子送出城外十里,然后两个人才拱手作别。
李穆对沈毅拱手之后,笑着说道:“好了,子恒快回去罢,旁人不知道,我心里可是知道得很。”
沈毅也跟着笑了笑,问道:“世子知道什么?”
“知道你比我这个正经钦差忙得多。”
李穆哈哈一笑,开口道:“要说办差,这一趟南下,你沈子恒才是正经的钦差,我只不过挂个名,却抢了你这个正牌钦差的功劳。”
沈毅无奈一笑。
两个人说了句玩笑话之后,沈毅低眉道:“世子,邸报司在广州府也有分司,昨天邸报司驻广州府的组长段冲,给我写了封信过来,大致说了一下广东与福建沿海的倭情。”
“这两个省,倭情其实还要更严峻一些。”
沈毅微微低眉道:“这两个省,相对于浙东来说,距离东瀛本岛要远上许多,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倭寇,有不少是挂着倭寇的名头作恶。”
“这些倭寇的动向,邸报司正在接触当中,我的意思是,年底之前,在这两个省也要剿一次倭。”
“最少,要打击打击这两个地方倭寇的嚣张气焰。”
李穆微微皱眉,淡淡的说道:“距离年底,只剩下不到四个月时间了,年底之前,抗倭军能够增加到多少人?”
“一切顺利的话,五千抗倭军应该能够满编。”
李穆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那暂且就这么部署,如果在福建广东再打一个胜仗,那么这些倭寇短时间内,便不会敢登上陆地了。”
见他同意了自己的想法,沈毅想了想,又说道:“还有一件事,需要世子允准。”
李穆微笑道:“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你直接去办就是。”
“倭寇之中,有一些人还是良心未泯的,如果他们能替朝廷建功,有没有杀伤过寻常百姓的性命,我想请世子以钦差的身份赦免他们的罪过。”
李穆先是一怔,然后皱眉看向沈毅,开口问道:“我没有记错的话,近来咱们应该没有什么倭寇俘虏罢?而且子恒你先前对倭寇,不是态度非常强硬的么?”
沈毅对待倭寇的态度,已经不能用强硬来形容,而是可以用狠辣两个字。
在他手里的倭寇俘虏,基本上没有几个活着的。
沈毅笑了笑:“世子误会了,我说的不是现在的俘虏,而是将来的。”
他低眉道:“邸报司的人,有几个已经混进去倭寇之中了,我想让他们招安一些倭寇之中的中高层,这样今后倭寇不管有什么动作,咱们都能够了如指掌。”
朝廷为了震慑倭寇,抓到了之后,一般都是直接弄死的。
通倭的人,也跟倭寇同罪,直接弄死,有的甚至抄家灭族。
因此,倭寇内部还是很心齐的,基本上不可能投降官军,都是死战到底。
但是现在,抗倭军慢慢成军,只要再打一两个胜仗,这些倭寇当中有些人便会人心惶惶,到时候如果有人跟他们说,只要给朝廷做内应,朝廷就可以不追究他们当倭寇的罪过……
那么,不能说从内部渗透倭寇。
最起码,邸报司立刻就能对倭寇的动向了如指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