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沈毅心里是带着一些民族情绪的。
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沈某人心中依旧发闷,他把自己的文章认真看了一遍,然后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元敬先生,那就由我来出面,把这些倭寇统统弄死……”
在这一刻,沈毅想要弄死的人,从江都的那四个人的规模,一下子扩张了不少,把整个海上倭寇,都给囊括了进去。
好容易平复了心情之后,沈老爷抬头看了看天色。
这会儿也才临近中午,时间过去了不到一半而已。
沈毅不敢怠慢,又把自己的文章尽量精炼了一下,约莫删减到了四百字,这才一字一句的誊录在了正经试卷上,等待着交卷。
其实在这里,沈毅是没有什么心理压力的。
因为正常情况下,殿试并不会淘汰任何一个贡士,只要不写历代皇帝的名讳,不在试卷上乱涂乱画,沈毅现在保底一个三甲进士。
而且他已经提前见了大老板,提前给自己安排好了工作,因此即便是个三甲进士,也不会影响他之后的工作分配。
随着太阳慢慢西斜,太和殿门口一声钟响,洪德七年的殿试终于结束。
同时,这一科的科举,也算是正式结束了。
受卷掌卷的官员上前,把沈毅等人的试卷一个个收了上去,交给弥封官弥封,弥封完之后,再送去誊录,最后才交到读卷官的手上。
读卷官一共有八个,这八个人在朝堂上的品级都不会太低,而且大半是翰林出身,在科考上面很有话语权。
他们批卷子的方式也很有意思,这八个人会按照个人的倾向,把试卷分为五等,上等,中上,中等,中下以及下等,而这五等都用一个符号代替。
比如说觉得上等,他们就用红笔会在试卷上画一个圆圈。
中上就画一个红色三角。
以此类推。
如果是下等,就会画一个叉。
等到八个人把这二百坟试卷看上一遍,然后得到红圆圈最多的十份卷子,才会被送到皇帝那里去,交给皇帝去评定前十的具体排名。
而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本人也会遵从读卷官给出的参考意见,不会与读卷官给出的排名相差太远。
当负责殿试的考生收走沈毅面前的试卷之后,沈毅心里长松了一口气。
他在这个世界的科举之路,再这一刻开始,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不管最后能拿到什么名次,是一甲二甲亦或是三甲,沈毅都已经尽力了。
他在另一个世界,只能算是个国学爱好者,如果是他自己来考,多半县试都是过不了的。
之所以科考能够顺畅,主要是因为原先那个沈毅的底子就很不错,再加上沈毅着实刻苦用功了一段时间,这才能侥幸过了会试,来到了今天的太和殿。
众人交了试卷之后,皇帝陛下又回到太和殿勉励了众人一番,众人下跪对皇帝磕头致谢,然后才鱼贯走出太和殿,各回各家。
按照规矩,殿试的最终结果,会在结束之后的两天后公布,也就是四月二十四才会放榜。
沈毅老老实实的跟在众人身后,准备离开太和殿回家跟三哥一起吃酒去。
他刚走出太和殿大门,一个小太监迈着小碎步,赶上了沈毅,小太监恭恭敬敬的低着头,开口道:“沈老爷留步,高公公有事找您……”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陈标题党!
听了这个小太监的话之后,沈毅看了一眼正鱼贯而出的贡士队伍,犹豫了一下之后,低眉道:“小公公,您转告一下高公公,就说我先出宫去,等一会儿得了空,再进宫来求见他。”
这会儿殿试刚散去,大家伙都准备离开太和殿散场了,这个时候宫里谁都没有留,偏偏把沈毅留了下来,自然不太合适。
毕竟殿试成绩还没有出嘛。
为了避嫌,沈毅也要装装样子。
小太监似乎明白了沈毅的意思,点头应了一声,转身去报告去了。
而沈毅则是跟着应钊应先生等人一起,离开了太和殿,三个甘泉书院出身的贡士,聚在一起讨论刚才殿试的题目,以及自己的发挥。
其中应先生这个人比较激进,骂了几句沿海的倭寇之后,还叫嚷着将来有一天,必然替朝廷平定倭患之类的话。
这不奇怪。
应钊二十岁出头就中了举人,然后连续三科会试不中,至今日第四科终于高中,心中憋了一肚子的抱负想要实现,这会儿可以说是斗志满满。
三个人一路结伴走到了皇城门口,然后应钊看了看沈毅以及孙鲤,用江都话笑着说道:“等过两日殿试放榜之后,我准备回江都老家看一看,拜见父母,再见一见妻儿,二位与我一同回去否?”
孙鲤是个年轻人,闻言微笑点头道:“殿试放榜之后,在下也要先回江都看一看,到时候与先生同行,在家休息一两个月之后,再去吏部报道。”
考生科考中试之后,朝廷很人性化的给出了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理论上来说,只要不去吏部报道,哪怕新晋进士在外面活动个一年两年,也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辛苦多年终于高中,总要给这些新晋老爷们一些回家装逼的时间。
沈毅本来也是要回去的,他今年出江都之前,跟陆师妹约定过,考完试就回江都去,一来是要回乡人前显圣一番,二来也回去看一看家人师长,还有跟他约定好的陆师妹。
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回去看一看江都罗家的公子罗茂才。
只不过,沈毅已经提前给自己安排好了工作,等到殿试放榜之后,也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安排他,给不给他回家休息的时间。
沈毅想了想之后,微笑着说道:“我在建康还有师长,等殿试放榜之后,要听师长如何安排,二位兄长给我留个住址,如果一起回去,到时候我联系二位兄长。”
应钊其实在书院是要高沈毅一辈的,但是这会儿两个人成了同年的进士,便干脆以兄弟相称了。
沈毅说完这句话之后,另外两个人纷纷点头,然后三个人互相留了联系地址,这才在皇城门口分开,沈毅离开了宫门之后,再皇城门附近转了两圈,然后赶在皇城城门关闭之前,又来到了皇城门口,报上了高公公的名字之后,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小太监来到皇城门口,把沈毅迎了进去。
这个小太监带着沈毅在皇城里转了几圈,并没有进皇宫。
皇城是一些中央机构的驻地,可以理解为衙门聚集点,比如说六部衙门绝大多数都在皇城里,只有兵部衙门不在皇城之中。
小太监把沈毅带到了皇城里一处衙门门口,沈毅抬头看了看这处衙门的门头。
只见这处小院子的门头上,明明白白的写着邸报司三个字。
于是乎沈毅走进了邸报司之后,很是用心的四下看了一眼这邸报司的办公环境。
因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沈某人都要在这里办公了。
这会儿,高公公已经在邸报司里等候着沈毅了,高公公旁边,太监孙谨毕恭毕敬的站着,一口一个干爹,叫的很是亲热。
见沈毅走了进来,“父子”俩这才把目光放在了沈毅身上。
沈老爷上前,先是对着高公公拱手行礼,然后又看向孙谨,微笑拱手道:“孙公公也在这里。”
沈毅与孙谨认识的事情,很显然高明是知道的,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指了指自己眼前的椅子,开口道:“沈公子坐着说话罢。”
说完这句话,他又看了一眼孙谨,开口道:“下去给沈公子倒茶。”
孙谨连忙低头,说了一声“儿子遵命”之后,下去给沈毅倒茶去了。
孙谨离开之后,这个小房间里只剩下了沈毅与高明两个人,高太监淡淡的看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沈公子真是聪慧,还知道给自己避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