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前的沈毅,基本上不会注意粮价这种东西,他先前在兄嫂家吃饭,后来去了书院,在书院吃饭,几乎从来没有亲自去买过米,即便去买过,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而对现在的沈毅来说,米价是他必须要知道的事情,因为他准备找个机会,把马家……弄破产。
这是个并不容易达到的目标,但是对于沈毅来说,也并不算特别难,毕竟他上辈子其实是个搞零售的商人,对于商事多少有些心得,再加上远超这个时代的商业理念,他可以做到一些旁人寻不到的事情。
当然了,即便如此,以他现在的家底,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就让马家破产。
他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不过在机会到来之前,他需要先做好必要的准备,比如说了解市场。
这些米价的数据,是沈毅这两天走访了三四家米行米铺,以及与茶铺里那些百姓闲聊,得出来的数据,总体上来说还是很精准的。
正当沈某人窝在自己憋坏水的时候,他的院门被人敲响。
门外面,沈三郎的声音响起:“老七,开门。”
沈毅……或者说沈毅兄弟俩,是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子的,这个小院子是父亲沈章留下来的家业,这几年时间里,沈毅与小弟沈恒就一直住在这个小院子里,与沈陵并不住在一起。
不过两家离得不远,平日里只要沈毅在家,兄长沈陵那边都会有人来给他送饭。
听到兄长的名字,沈毅从地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来到了院门口,打开了院门之后,手中拎着一个食盒的沈陵,迈步进了沈毅的小院子,然后把食盒放在了院子里的小桌上,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沈毅看了看食盒,微笑道:“从前都是三兄家里的仆人过来送饭,怎么这一次三兄亲自来了?”
“你嫂子给你熬的鸡汤,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刚弄好,特意让我给你送来。”
沈毅在兄长对面坐下,看了看食盒,又看了看沈陵,哑然一笑:“今天是什么日子,这样辛苦三嫂?”
已经坐下来的沈陵,看了看自己对面的沈毅,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你嫂子是怕你意志消沉,让为兄来劝一劝你。”
沈三郎看了看沈毅,缓缓说道:“老七你从县衙出来之后,至今已经十余天了,为兄问过严大夫,严大夫说你的伤恢复的不错,已经大好了。”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问道:“既然伤好了,为何不去书院读书?”
沈毅愣了愣,刚想说话,就听到沈陵继续说道:“为兄知道,大抵是钱通的事情让你心里不舒服,但是这件事过去便过去了,咱们要向前看。”
大概四天前,陈清一案结案,江都县衙报府衙,最后裁定钱通失手杀人,流三千里。
如范东成所说,钱通并没有因此偿命。
沈陵以为这件事让自家兄弟受打击了,因此才来安慰安慰。
他看向沈毅,面色严肃了起来。
“老七你应该也知道,为兄不是读书的材料,咱们家上一代人还有我父为官,而到了咱们这一代,便只剩下你一个人有读书的天分了。”
“沈家的将来,还要落在你的肩上,你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卸担子。”
同乡同科尚且要互相帮扶,更遑论同宗同族了。
因此宗族里出一个有出息的人物,对于家族来说十分重要。
沈家的上一代,也就是沈陵的父亲沈徽,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还在县令任上,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止步县令这个位置,不太可能再进一步。
而自小能读书的沈毅,就是沈家下一代的读书种子。
沈七郎闻言,哑然一笑:“三兄误会了,我不去书院读书非是因为旁人,只是有些事情要办。”
他抬头看了看沈陵,见沈陵依旧皱着眉头,便开口道:“这样罢,小弟明天就去书院,行了罢?”
听到这句话,沈陵眉开眼笑,打开食盒,鸡汤的香味顿时冒了出来。
“来,先吃饭,尝尝你嫂子的手艺。”
沈毅点头,接过筷子,然后看了沈陵一眼,突然开口道:“对了三哥,你有没有想过做生意?”
第二十五章 腿越来越粗了
沈毅将来肯定是要做官的。
在帝制时代,除了造反以外,做官是唯一的一条黄金大道,按照沈毅这几天了解的情况看来,这个大陈王朝暂时没有什么造反的空间,也没有什么让他造反的理由,于是乎目前摆在沈毅面前的就只剩下这一条路。
做官就不能经商,不能“与民争利”,但是官员的家属却可以经商。
听到了沈毅这句话,沈陵瞪大了眼睛看着沈毅,然后连连摇头,没好气的说道:“老七你在说什么胡话,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爹的脾性,也这些年连年考生员不中,已经让他老人家哪哪看不顺眼,要是再自甘堕落跑去做生意,他老人家回江都之后非把我活活打死不可。”
沈陵的父亲沈徽,乃是举人出身,补官多年走关系才补了一个县丞,其后在官场厮混了近二十年才混到知县的位置上。
老爷子因为功名问题,在官场上吃了大亏,一辈子没有办法上进,因此他对功名充满了执念,非要让儿子考进士不可。
但是沈三郎沈陵并不怎么争气,在江都读书多年,不仅没有考中进士,至今连一个秀才功名都没有。
因此沈陵才说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把希望寄托在沈毅身上。
沈毅看了看兄长,然后微笑道:“兄长倒也不必亲自下场,我记得嫂子家里应该有兄弟,让他们出面去办事就是,兄长遥控一下,入个干股,挣钱了一起分钱就是。”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开口道:“反正兄长也无心科场,总要找点事情做不是?”
听到这里,沈陵歪头想了想,然后说道:“这倒也是,我爹整天写信过来,让我专心学问,但是那些狗屁倒灶的圣贤书,我是一个字也读不进去了。”
说到这里,沈老三挠了挠头,看向沈毅,问道:“只是这江都城里做生意的人家也不知道有多少,咱们生意做成了还好,要是做不成,赔了家底,恐怕不太好向父亲交代。”
“这个兄长放心。”
沈毅微笑道:“小弟这几天就是在想这件事,等过些天我思虑成熟了,保准给兄长一个稳赚不赔的营生,只是兄长到时候挣了钱,须得分润一些给小弟才成。”
“若真是稳赚不赔,自然少不了兄弟你的。”
听到能挣钱,沈老三便来了兴致,拉着沈毅说了半天,一直到一罐鸡汤喝尽,沈三郎才恋恋不舍的提着食盒离开。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钱,沈陵自然也是如此。
老爹一心想让他考学,不让他干别的营生,他这些年在江都的吃穿用度,都是做县令的老爹从外乡寄回来,这种啃老的感觉,让沈陵觉得很不好受。
如果能自食其力,甚至可以赚钱,他自然是不会推拒的。
……
次日清晨,答应了沈陵要回去读书的沈毅,一大早送走了去读书的沈恒之后,便收拾了几件应季的衣裳,又带上了随身常看的几本书放在书箱里,然后背着书箱,准备回书院读书。
甘泉书院在城外,江都城也不算很小,如果纯靠步行,恐怕要走个小半天,但是沈毅刚推开院门,就看到一辆马车停在自家门口,马车上的沈陵冲着沈毅挥手道:“老七快上车,为兄送你去读书。”
沈七看着眼前很是热情的沈陵,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自己这个兄长的性子,还真是有些跳脱啊。
有了交通工具,没过多久马车就在甘泉书院门口停下,沈毅背着书箱跳下马车,然后对着沈陵拱手道:“兄长保重,来日得空了,我再回家探望兄嫂。”
甘泉书院作为江都最出名的书院,不仅有沈毅这种没有功名的学生,甚至还有秀才和举人老爷在这里读书,只是相比较来说,书院对秀才和举人管束不严,而沈毅这种学生进去之后想要再离开,就需要向师长告假,或者等到书院休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