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章一把把儿子拉到陆安世面前,然后开口道:“儿子,你好好听陆山长教诲,爹在门口的马车里等你。”
说完这句话之后,沈章便对着陆安世拱了拱手,转身朝着甘泉书院门口走去。
等到沈章离开之后,陆安世才看向沈毅,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他绷起脸看向沈毅,沉声道:“你随我来。”
沈毅闻言,垂手跟在陆安世身后,规规矩矩的重新回到了书房里。
进了书房之后,因为没有同辈人在场,陆夫子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抬头上下打量了好几遍沈毅。
“前天,冯知县请老夫去县衙商议这件事应当如何处理。”
陆夫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冯知县与老夫说,老夫去县衙瞧你的前一天,小女曾经去过县大牢,给你送了点吃食,结果……”
“在第二天时间,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县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小女去县衙看你的消息。”
说到这里,陆安世的目光变得诡异起来。
他看向沈毅似乎人畜无害的脸庞,声音有些沙哑:“后来,县衙查出来,是有一个狱卒故意在传播这个消息,而这个狱卒之所以这样传消息,则是因为收受了你沈七郎的好处。”
陆安世神色严肃起来:“这件事,是你有意为之罢?”
听到这番话之后,沈毅并没有否认,只是低头苦笑了一声:“山长,学生那个时候命悬一线,无论什么法子,只要有一线保命的希望,总要试一试的……”
“果然……”
陆夫子用诡异的眼神看向沈毅,良久之后,才缓缓说道:“心机深沉之辈,老夫从前在官场见过不少,但是像你这个年纪,能老谋深算到这种程度,老夫凭生所未见。”
“山长,这不能算是老谋深算。”
沈毅站在陆夫子面前,对着陆夫子笑了笑:“任谁在那个时候,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尝试一切办法自救,学生只是不想死在大牢里而已。”
“老夫也没有怪你的意思。”
陆安世淡淡的说道:“少年老成,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对你的将来也是有好处的,只是希望你能够把这些心思用在正道上,将来不要走了歧路。”
说完这句话,陆夫子又看了看沈毅,问道:“接下来,你准备做什么,要考学进举么?”
沈毅垂手站在陆安世面前,持弟子礼,然后对着陆安世笑了笑:“考学自然是要考的,不过要等上一两年,最近一两年时间,学生准备在书院里安心读书,如果能做事,就顺便再做点事情。”
“为何?”
陆夫子看向沈毅,问道:“那天从大牢回书院之后,我从你老师那里拿了你写的几篇文章观看,以你现在的学问,取中秀才功名应该没什么问题,你那个老师已经再给你准备报名明年的县试了。”
另一个沈毅在蒙冤之前,本就是甘泉书院的优秀学生,与陈清不相上下,只不过陈清长于诗词,沈毅长与文章而已。
沈七郎微微低头,开口道:“回山长,一是学生的学问还需打磨,二是学生要等这一任县令任满,再着手考学进举。”
听到沈毅的话,陆安世立刻明白了沈毅的想法。
县试是由县令主持,学官监试,一旦你在某位县令任上取中生员,考中了秀才,那么彼此之间就有了师徒名分,从此之后不管是进入官场,还是日常相遇,都要以师礼待之。
而沈毅,并不想与现任县令冯禄扯上什么关系。
一般县令在一个地方,最多也就是两任六年,冯禄已经在江都干了四年多快五年时间,再有一年多,这位冯县令就要卸职另调了。
陆安世抬头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人,有些无奈:“看来,你心中还有怨气。”
“怨气当然是有一些的。”
沈七郎笑着说道:“学生在县衙里,差点被他们活活打死,这顿打总不能白捱了。”
“你现在连功名都没有,冯县令已经位列县尊,你现在心中可以有怨气,但是脸上却不能有。”
“脸上自然是没有的。”
沈七郎笑容满面。
“学生从县衙里出来的时候,还跟他磕头谢恩呢。”
第二十三章 随口问问
沈毅在陆安世书房里待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凭借着两世为人的眼界见识,与这位老夫子还算聊的开心。
而且因为陆安世没有与之前的沈毅又太多接触,他并不觉得现在这个成熟到有些过分的沈毅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于是,两个人一直聊到没有什么可聊的时候,沈毅才拱手告辞。
陆夫子亲自把沈毅送到了书房门口,到了书房门口的时候,沈毅对着陆夫子拱手行礼:“先生,这一次学生得脱大难,除了仰仗先生之外,也多亏小姐发善心,去县衙看了学生一趟,否则学生便很难从大牢里传信出来,先生见到小姐,请替学生转达谢意。”
当日沈毅在大牢里,那个狱卒周胜之所以愿意替他传信,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沈家给了他十五两钱,但是这件事能够做成,陆小姐带去大牢的那份烧鸡功不可没。
而且这位陆小姐事后,还曾经来请托陆夫子出面相救沈毅,对于沈毅也是有恩的。
听到这句话,陆夫子看了看沈毅,问道:“小女就住在书院里,你伤好之后还要回书院读书的,怎么不自己向她道谢?”
“有机会见到,自然是要当面道谢的。”
沈毅对着陆夫子拱手行礼,笑着说道:“先生,学生先回家养伤,等伤养好了,再回书院来聆听先生教诲。”
不知不觉之间,沈毅对陆安世的称呼,已经从“山长”变成了“先生”。
虽然还没有形成实质上的师徒关系,但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毕竟被拉进了不少。
陆安世捋了捋胡须,点头道:“回去之后,莫要忘记读书温书,学问这个东西,两三天不琢磨,便要开始忘了。”
“是。”
沈毅再一次低头行礼,然后就转身离开。
陆夫子静静的看着沈毅离开的背影,等到沈毅离开好一会之后,他才背负双手,扭头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他看着自己书桌上的白纸,提笔在纸上写下了“睚眦”二字。
写下这两个字之后,陆夫子又觉得有些不太对,然后划去了这两个字,在一旁写下了“世故”二字。
“既圆滑世故,又有些记仇,真是个有些矛盾的性子,不过他这副少年老成的心智,真是难得……”
“不知道他是生来如此,还是遭逢大难之后,突然就开了窍,若是后者,但也算因祸得福了。”
说到这里,陆夫子若有所思:“真的有一天,他能有机会出了心里这份怨气,那就已经算是江都城里的一个人物了。”
沈毅心中的怨气,除了来自于范家以及罗家马家之外,还有江都县衙乃至于江都府官场,哪天给他找到机会,报了今天的仇怨,那么那时候的沈七郎,便肯定不是今日的沈七郎了。
“不知为何……”
陆夫子放下毛笔,自言自语了一句:“我竟然觉得他能办成……”
……
因为身上的伤势没有大好,从甘泉书院回到家里之后,沈毅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床上趴着,安安静静的养伤。
之后的六天时间里,沈毅除了每天翻看家里收藏的一些书籍之外,便是早晚喝一碗那个苦到了极点的汤药。
等到第七天,严大夫终于来家里给他换了药,把脉之后,又重新开了一道方子。
这个时候,沈毅背后的伤势已经大部分结痂,虽然还没有脱落,但是已经没有什么痛感,不影响行动了。
严大夫替沈毅换下包扎的布,又简单蒙上的一层薄布,开完药之后叮嘱了一番忌讳,然后才提着药箱离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