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沐:哦,那有没有进一步发展呢?
沈之越:有是有,不过她现在是我团队里的编剧。
叶沐:只是编剧?
沈之越:只是编剧。
这话刚落,他又补了一句:还和我的一个策划朋友在一起了。
叶沐:这样啊。
似乎正在判断他有没有撒谎。
沈之越就面带微笑的任她打量。
一阵沉默,叶沐终于点头:ok了。
沈之越却道:那该你了。
叶沐装傻:我什么?
沈之越:就是刚才那个问题,该你回答了。
叶沐半真半假道:可我记不清了,太多了呀。
这话落地,叶沐抬脚就走。
沈之越跟上:画廊不是很忙么,你有这么多时间?
叶沐:嗯,我有超能力,一天有三十六个小时。
这一刻,叶沐终于明白,当被异性询问情史时,为什么大家一直默认的最安全答案就是只谈过一个了。
一个代表了专一、谨慎。
相比其他数字,一显然最保险。
可在叶沐看来,一也最危险,它是说明了专一,但也代表对这个唯一投入了全部感情,很难忘情。
叶沐又道:再说了,我都没追究你的答案。
沈之越:我说的是事实。
叶沐:我才不信。
沈之越:
就这样,两人拌嘴拌了一路,直到沈之越将叶沐送回家。
叶沐下车,却没急着走,就趴在车窗边,问:川藏线定在什么时候?
沈之越:下礼拜。
叶沐:要去多久?
沈之越:要看路线,快的十天,慢的二十天。
叶沐:那你有多长假期呢?
沈之越:一个多月吧。
叶沐算了下,扣掉川藏线,也就剩下一半时间了。
她又盯住沈之越,眼睛里藏着一点光。
叶沐:如果我的嗅觉没出问题的话,你应该还是单身吧?
沈之越点头。
叶沐:这回你怎么不问我了?
沈之越:不用问,我能感觉到。
四目相交。
叶沐终于问了:你就没有想过要邀请我一起去么?其实我现在身体素质挺好的。
沈之越:我以为画廊很忙,所以
叶沐:是很忙,但我是老板,我说了算。
几秒的安静。
沈之越笑了:好,那你要不要一起来?
叶沐:可是以什么身份呢,你也说了,临时女友这个梗被玩烂了,人家会不会以为我是小姐啊?
沈之越:那只是一部分人想法,不代表所有人。这就跟淫者见淫的道理一样。
叶沐没接话。
沈之越又道:如果你不介意,咱们就对外说,咱们是正经交往的男女朋友。
噗。叶沐问:有多正经?
沈之越有点不好意思:就是一种说法,不要扣我的字眼。
叶沐笑道:好啦,好啦,放过你。让我考虑一下。
作者有话说:
人物分析:
陆晟:
关键词:事业,灵感,伯乐。
从事业上说,女主明白陆晟的创作,激发他的灵感,也是他的事业支持者。过去他是她的恋爱老师,现在她是他的经济食物链上线。
就伯乐这个角色来说,两人是交替的。
陆晟应该是属于事业伙伴型的,但与丈夫这个角色无缘。除非有人愿意为他牺牲奉献,做他后盾。他和女主都受过家庭伤害,都需要治愈,放在一起会酿成另一个家庭灾难。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们说家庭是港湾,爱情代表幸福,但对于在家庭和父母关系中只尝到苦果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无法相信人们的定义,也没依据去相信。那就不要强求他们自己能做到了。
忽然想起胡杏儿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我的前前任和前任都很棒,他们一个教会我做温柔的女人,一个教会我做成熟的大人,但我的老公教我做回一个小孩。
别的不说,她的角度和心态都很值得点赞~
第99章
一天后, 叶沐给沈之越回了消息,她想加入这次旅行。
沈之越又花了半天时间,跟她讲解路上需要注意的东西,以及需要准备的物资。而那些叶沐来不及处理的硬装备, 则全都交给沈之越。
叶沐想着, 既然她是个外来者, 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那就最好少说话多听劝, 最好一直跟着沈之越。
当然在出发之前,叶沐也通知了家人朋友,还跟叶之鸣要了十五天的假期。
叶之鸣十分震惊,但最终也没有劝阻叶沐, 唯一担心的就是她的身体素质。
叶之鸣说,他年轻时候也曾去过高海拔的地区, 但他是个谨慎且容易认怂的人, 全程都很听领队的话, 随时拿着吸氧装备, 时不时就吸两口, 走得也很慢, 已经落到队尾了也不逞强。
而同行的其他队友有身体比较好的,自觉适应快,不用吸氧, 就高高兴兴地走在前面, 还时不时蹦两下。
结果还没到地方, 前面的队友就高反了, 别说抵达终点了, 连自己站起来都困难,反而是他这样一路小步挪蹭的人,全程一点事都没有。
讲完故事,叶之鸣就落下六字宗旨:要惜命,别嘚瑟。
叶沐很快应了,转头又去找沈韵。
沈韵既出物又出力,还特意取出来一笔现金给叶沐。
不管去哪里,钱都是硬通货。
当晚,叶沐就住在沈韵那儿。
后来还是母女俩聊天的时候,话赶话说到了叶沐的择偶,叶沐也是因此才知道,原来因为她是不婚主义,叶之鸣和沈韵私底下没少掐架。
至于掐架的内容,无外乎就是指责对方,以及自我谴责。
沈韵说,其实在他们心里,他们都强烈地希望叶沐能成家、生育,但如果真的没有这一天,他们虽然觉得遗憾,但也愿意接受。
叶沐听了很惊讶:我一直以为你们是支持我的。
沈韵:我们不是支持,只是不希望因为反对而激起你的反弹。就怕你会因此做错决定,嫁一个你不喜欢,或是不合适的人,那简直比坐牢还要难受。我们走错的路,不希望你再走。
这似乎是每一个从苦难中挣脱出来的家长的心态,他们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吃苦受难,却总会忘记,人都是在苦难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