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富贵人家四季都要新做衣裳,一是为了彰显身份,二来嘛就是这些名贵的绫罗绸缎,刺绣虽然颜色鲜亮精美,但是却不耐洗,颜色也没办法长久保持。
一件衣服穿的久了,即使洗的再仔细,也会有些走形颜色暗淡,自然就不好看了。
这些衣服当主子的虽然看不上,但是随手赏给下面得脸的奴才,那也是极大的脸面,所以大户人家,几乎都是每季做个几十套上百套新衣裳
赵晋像个大布娃娃一样展开手臂,乖乖的让两个针线房的娘子上前量尺寸。
想着身边的人赵晋转头对刘总管吩咐,道:让针线房给暗十二也做这一季的衣裳,王府上下的仆人每人都分一匹布,自己裁剪衣裳。
刘总管:是,爷这一季下面店铺的收益送了上来,书局和布庄的收益提高了两倍有余,首饰铺子接到您送来的新花样,京中的夫人小姐们,那是喜欢的不得了,每日都排队抢购,没些脸面的还买不到呢。
赵晋点点头:不错,下面人也很努力,眼看着就要到端午节了,铺子里面收益增长超过三成的,掌事的掌柜的赏五十两银子,账房十两,伙计五两,算是也请他们吃粽子,大家好好干。
刘总管顿时满脸笑意,要知道他儿子这会儿可是受王爷指派,替他掌管王府手中那个首饰铺子,如今那个地方可是日进斗金。
老奴替大家谢过王爷了。
赵晋这会儿也是满脸笑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挣了钱自然要给下面分一些油水。
主子高兴,身边的奴才自然也高兴,就连拿着尺子量衣服尺码的针线房,娘子这会儿脸上也带着浅浅的笑意。
刘总管看赵晋心情不错,眼睛转了转上前,又快速的说道:前儿您让奴才去给那些婢女寻亲事,他们不少自己在府中侍卫,管事的中,也找到了情投意合的都报到了老奴这里,您看?
赵晋惊喜的挑挑眉,对于与原来前院时候的那些仆人婢女,没有犯错的他自然宽容。
女子花期本就短,赵晋无意留这些人近身伺候,自然要谋个好前程。
如今听说不少的婢女自己寻得了如意郎君,心中也替她们开心,于是笑道:这是喜事啊,左下边人挑个好日子一起给他们办了,爷身边的丫鬟们分等级,给他们备上丰厚的嫁妆。
第59章 收货
到底是王府出身,虽然是个婢女,但是王府送嫁,日后也算王府的人,算是半个娘家。
娘家背靠大树,自然在夫家腰杆也直了,这些个丫鬟被王府风风光光地送出嫁,不管是嫁给府内的侍卫管事,还是外面的寻常人家,谁都得卖王府几分面子。
更别提这些婢女虽然不能在赵晋身边近身侍候,但是到底是府中的丫鬟日后嫁了人生了娃娃,也可以回王府中继续伺候主子,毕竟偌大的王府,还是需要一些使用的仆从婢女。
赵晋也不吝啬,这些女子们到底是原主贴身侍候的人。
他特意命管事的备了一副银镯子,一根银发簪,布匹,家具等和一些银子作为嫁妆。
这些随身伺候的宫女婢女,虽说有些心大想要攀龙附凤的,但是更多的却是苦出身,无奈进工作了伺候人的活计也是心思清正,拎得清的。
听了赵晋的意思,立马就给自己寻了个如意郎君,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如今从王府出嫁也是极有脸面的。
赵晋这次回到温泉山庄,一来是为了躲京中,那些不断上门拜访的人,二来就是为了收获大批地瓜,春种时节虽然耽搁了些时日,但是在有利肥料的加持之下,这批地瓜长势不错。
赵晋带着暗十二和身边的太监,小厮,撸胳膊挽袖子地就朝得田地而去。
田间地头宽大的地瓜秧,叶子微微有些枯萎发黄,这就是地瓜成熟的标志,赵晋亲自到田间而来,庄上的长工们纷纷侧目而视。
刘管家怕这些人冲撞了赵晋,连忙和山庄管事上前大声吆喝:快快快!按之前画好了片区干活,一家一块,谁收好了地瓜称完了重就可以休息。
众人欢呼雀跃,纷纷下力气去拔地瓜。
赵晋带着暗十二也选了一块长势颇好的地瓜地,撸起袖子,尝试着拔了一下。
奈何赵晋力气小,一拔之下仅仅有些松动,哪知道地瓜秧要脆弱了些,用力之下竟然断了,砰的一下,赵晋坐在地上,看着手中断掉的地瓜秧无言的眨巴眨巴双眼。
而另一头露出地瓜尾部的一点点头,看上去红红的,地瓜却羞答答却不肯从地里出来。
好在土地松软。并没感觉到疼痛。
这可把赵晋气坏了,鼓着腮帮子,上前就要再去拔。
暗十二在他身边极力的憋着笑,连忙上前将赵晋搀扶起来,替他拍拍身上的尘土。
爷小心,要不我来吧。
赵晋昂昂头,不服气的看了一下地上剩了半截的地瓜秧,插着腰。
不用,爷可以!我就不相信对付不了这小小的地瓜了。
他扎上马步,撸起袖子,呸呸两口,用力猛地就将地瓜苗拔了出来,只见一串如成人拳头大小的红皮地瓜被拔了出来。
呀!好多呀!
赵晋惊喜的笑弯了眼睛,细看那地瓜圆滚滚表面呈红色,看上去十分可爱,他朝身边的暗十二招招手:来,用镐头把这刨一下,下面应该还有货。
暗十二点点头,拿起旁边的铁镐小心地挥舞着,尽量不要伤到地下的地瓜,刮几下下去的泥土,露出里边红彤彤圆滚滚的地瓜。
这一个秧苗之下,竟然有七八个拳头大小的地瓜,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婴儿拳头大小的地瓜球。
这显然就是大丰收了,赵晋嘿嘿嘿的直笑上前,捧起自个儿刨出来的地瓜,乐乐颠颠的就往田边跑,想要称一下重。
爷,您小心脚下,当心跌倒。
暗十二将农具扔给旁边的长工,小心的跟在赵晋身后提醒他注意脚下。
赵晋这会儿还哪里顾得脏,快速的将怀里的地瓜放在称盘之上,一量之下惊喜的叫出声。
这一颗秧苗就足有4斤5两重,不得了啊。
身边称重的也是经年老农,看到这一棵秧苗,打下来的粮食竟然有这么多,也是惊喜一场,连连感叹:还是王爷博学,让庄子里面中了这个名叫地瓜的东西,没想到产量竟然这般好,其实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真是托王爷的福了。
赵晋到底身体弱了一些,跑了这一路也有些累了。
他也不嫌弃,一屁股坐在田垄边上选了一个手臂粗细的地瓜,在身上擦了擦,用力一掰。
只听咔嚓一声,地瓜应声而断,露出里面白白的瓜肉。
赵晋随手递了一半给走过来的暗十二,自己挑了块儿没有皮地方,率先咬了一口生地瓜略微带着一点土腥味,但是更多的是甘甜脆爽,别有一番风味儿。
这古代的地瓜没有经过现代化肥影响,最是甘甜,就算是生地瓜,吃上去也很好。
不错,挺甜的,回去今儿就可以烤地瓜,蒸地瓜,拔丝地瓜,再来上一笼地瓜糯米糕,嘿嘿
暗十二坐在赵晋身边擦了擦手中的地瓜,扒掉外面红色的皮之后,咬了一口里面白色的瓜肉,入口清甜也微微的笑眯了双眼。
嗯,让厨子做来给爷吃。
俩人看着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大家都是满脸的笑容,丰收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够吃饱肚子,意味着家中的老人孩子也能够好好的活着,意味着生活有了盼头。
所有人身上仿佛都有使不完的力气,将田间的地瓜都拔了出来。
汉子们小心的用铁镐,将土中的地瓜扣出来。
而身后的小孩子们和老人就小心的用手中的小铲子,在地上挖剩下残留在土中的地瓜球,一个个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最后上秤称量之时,每亩地竟然达到470斤,众人欢呼雀跃要知道在古代这个亩产200斤左右就算丰收的年代,400多斤着实有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