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见里面置备着的一桌酒菜, 觅瑜一怔:“这是……?”
盛隆和微笑道:“如纱儿所见。”
“来。”他拉着她在石桌边坐下,斟了两杯酒,“美景既有,美酒岂能缺席?正所谓举杯对饮,共邀明月,不外如是。”
他将其中一杯酒递给她:“娘子,请。”
觅瑜有些意外,也有些欣喜,含着矜持又羞赧的笑容接过,浅声欢应:“多谢夫君。”与他相敬,浅酌了一口。
酒水甘甜,带着一丝清冽,在这秋天的夜晚不燥不寒,恰到好处,细细品味,还能品出一点桂花的香甜,味道很淡,却不容忽视,堪为点睛之笔。
她问道:“这是桂花酒?”
盛隆和颔首:“最新酿的,陈酒怕你喝不惯。”
他推给她一碗香薷羹:“听侍女说,你还没有用晚膳就歇息了?这可不行,你忘记岳母叮嘱的了?要好好将养身子。”
“倘若我没有带你来这儿,你是不是就準备不用这一顿了?”
“当然不是。”觅瑜连忙解释,“我没有这麽想,我只是——今天发生了太多事,我觉得有些累,想赶紧休息,就……一时忘记了……”
“累了也不能忘。”盛隆和道,好在他没有责备的意思,只叮嘱她,“快趁热吃吧,凉了就不好了。”
觅瑜乖巧地应了一声,低头用起香薷羹。
羹点香甜软糯,热气腾腾,显然是才蒸出来的,距离放到石桌上不会超过一盏茶的时间。
难道他之前离开时,不仅见了吉量,还吩咐膳房蒸了羹点,置备了这桌酒菜?之所以会邀请她出来赏月,也是为了让她用晚膳?
说起来,他有用过晚膳吗?是不是审完盛淮佑,就直接到了寝殿里看她?那他有什麽资格说她,明明他也和她一样,不注重自己的身子……
觅瑜在心里嘀咕。
当然,面上她不敢有半点置喙。她还记得他白天发怒时的模样,虽然他现在笑吟吟的,但难保不会变脸,就算只是一个平静的眼神,也足已令她心颤。
都是他不好,扮什麽潇洒不羁的奇王,扮得久了,让她险些忘了他的另一面——威势慑人的东宫太子。
她舀了一勺羹,送至盛隆和的唇边,柔柔道:“夫君也请用羹。”
盛隆和含笑接受了她的分享。
看着t他的笑容,不期然的,觅瑜回想起来,在他们新婚头一天,他也曾命膳房给她蒸过一道香薷羹,并且口味与清白观的十分相似。
当时她还很疑惑,不明白他是怎麽让膳房办到的,毕竟尝过羹点的是盛隆和,不是盛瞻和,他怎麽知道这道羹是何口味?
现在她知道了,但还是有些好奇。
她问道:“这香薷羹的味道与清白观的如此相似,夫君是如何让膳房制出来的?”
盛隆和不甚在意地回答:“去年冬天,我在太乙宫时,特意跑了一趟清白观,请掌勺的道长写了一张方子,回东宫后让膳房照着做的。”
觅瑜:“……”
这回答真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不过——
“道长他们不会觉得奇怪吗?”她问道,“要和我成亲的是太子,夫君身为奇王,却为了这桩亲事花费心思,这……”
“这有什麽好奇怪的?”他理所当然道,“做弟弟的,为兄长的亲事费一点心,讨要一张方子作为新婚贺礼,不是很合情合理吗?”
“但、但是,”她有些磕绊地道,“师叔他们都看出了你喜欢我,你巴巴地去讨要方子,他们不会——”
“不会什麽?”盛隆和扬起一抹促狭的笑,“不会觉得我很可怜,喜欢的姑娘要嫁人了,嫁的还是自家兄长?”
觅瑜没有吭声,但默认的态度表明了,她就是这个意思。
盛隆和看在眼里,笑意愈发悠然:“放心,在你的师叔们看来,我即将把他们最疼爱的小辈娶到手,还不自知,可怜没有,可恨倒有几分。”
觅瑜的双颊微微泛红,羞嗔:“夫君又胡说……”
“我有没有胡说,等今年冬天我带你去清白观,你问问他们,就能知道了。”他优哉游哉道。
“再说,你怎麽确定,我是巴巴地讨要方子?而不是命令他们给我?要知道,我可是奇王,他们都得听我的话。”
觅瑜的脸不红了。
她开始有些变色。
“你,”她结结巴巴地道,“你不会对师叔他们无礼了吧?”
盛隆和笑得更深:“你猜?”
“夫君!”
“好,不猜,我直接告诉你。”他安抚着,端过她手中的香薷羹,舀起一勺喂她。
“我像是那麽不分轻重的人吗?他们是你的长辈,我自然万分礼敬,唯恐有哪处不周,我又不是真的有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