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圣上没有把赵姑娘许配给太子,而是指给了另外一家身世不显、身份不高的公子,相信不出一个月,相关的流言就会传得整个长安城都是。
而以他母亲的性情,是万万不可能让郡王府担上背信弃义之名的,为了转移衆人的注意力,他的母亲一定会把责任推卸给赵姑娘,来保住他的名誉。
届时,无论事情最终落得一个什麽样的结局,都会对赵姑娘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不像现在,太子妃佳名远扬,清誉流芳,深得太子欢喜,帝后欣赏。
汝南郡王府差点毁了赵姑娘。
太子殿下救了赵姑娘。
是以,盛瞻和的这一声讽刺,盛淮佑纵使面上再无光,也只能应下。
他也应得心甘情愿。
他对赵家姑娘,始终是存有几分……歉意的。
他行了一个深深的揖礼:“公子教训得是,淮佑必当谨记。”
盛淮佑的这些心思,觅瑜都不知晓,也看不出来。
她只能听出盛瞻和话中的讽刺之意,看出盛淮佑也听明白了,并对此表现出良好的认错态度,符合他过往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不过她对这些不甚在意,师叔曾经说过,修道之人重在心神宁静,不可妄动嗔喜之心,为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生气,是十分愚蠢的。
她虽然不修道,但也觉得师叔的话很有道理,情绪生于五髒六腑,激动得多了,自然会伤及肺腑,她没有必要为不相干的人和事浪费情绪,伤害身体。
赵府既然和汝南郡王府结亲不成,两家之间便没了关系,汝南郡王府之于赵府毫不相干,汝南郡王之于她也毫不相干。
所以她不在意汝南郡王府,也不在意汝南郡王。
面对盛淮佑的这番举止,她只是看了一眼,就把目光转向盛瞻和,等待着他的回应。
察觉到她的视线,盛瞻和侧首看向她。
她乖巧地回看。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盛瞻和的神情似乎比方才要松动了一点,不再是面无表情的淡然了。
但在面对盛淮佑时,他还是维持着平淡的声调,道:“不过随口之言,郡王不必放在心上。天色已晚,我夫妻二人先行一步,告辞。”
说罢,他带着觅瑜从对方身旁绕过,径自离开。
独留盛淮佑立在原地,神情酸涩,心头惆怅。
酒楼外,夜市繁华,人潮涌动。
街道两旁,各色小吃琳琅满目,食物的香气混杂在一起,令人垂涎欲滴,还有摊贩推着车在人群中叫卖,热闹极了。
觅瑜拿着一串煮丸子,小小咬下一枚,将剩下的举到盛瞻和跟前,示意他也来一口。
他摇头拒绝:“我不吃,你吃吧。”
她有些为难:“这上面的丸子太多了,我一个人吃不掉……”
“吃不完就带回去,或者分给你的侍女。”
觅瑜小心地打量着他的神色:“瞻郎在为刚才的事觉得不高兴吗?”
盛瞻和看向她:“为什麽这麽说?”
她含着点忐忑与羞赧道:“因为瞻郎从前都会给纱儿面子,品尝一口的……”
他一愣,有些失笑:“你倒是在这方面机灵。”
这是一份夸奖,可觅瑜却高兴不起来。
她轻咬着唇,亦步亦趋地跟随在他的身旁,手里鲜美多汁的煮丸子好似在一瞬间失去了味道。
“所以,瞻郎是真的心情不好?”
盛瞻和带着她走到桥上,倚靠在阑干处,看着桥下的河水与花灯。
“还行吧,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他看了一眼她,伸出手,将她揽进怀里,“这阑干有些矮,你当心些,别掉进水里。”
“……”其实这阑干对她来说不算矮,只不过他身量高,才会这麽觉得。
不过觅瑜不準备指出这一点,一来,她不想面对沮丧的事实,让他笑话她身量娇小,二来,她喜欢被他抱着,这让她有种安心的感觉。
“瞻郎为什麽会心情不好呢?”她询问,“是因为汝南郡王吗?”
“你觉得呢?”盛瞻和反问。
她道:“我觉得……瞻郎不必为他坏了心情。”
“为何?”
“他与我们毫不相干,瞻郎何必为了不相干的人耗费心神呢?”
“你觉得他与我们毫不相干吗?”
“嗯。”
一记轻巧的应答,换来盛瞻和一个无声的微笑。
“纱儿当真是这麽觉得的?”他询问她。
听出他话语里含着的笑意,觅瑜心里一舒,点点头,确定道:“当真。”
盛瞻和的笑意越发明显:“好吧,看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向你赔罪,不该因为他人的妄想而迁怒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