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者她不敢,害怕说得过火,反而弄巧成拙;后者,她不是不愿意这麽做,而是——她该怎麽做,才能慢慢让他明白,这里头的不对劲呢?
她在新婚时的设想很美好,通过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地影响她。
问题是,她该怎麽旁敲侧击?像这次一样吗?
如果他像这次一样,在短暂的失神后,给予看似合理的回答,她又该怎麽做?继续指出逻辑上的不对之处,还是就这样让他含糊过去?
此时此刻,觅瑜终于明白了,为什麽千百年来,臆症一直被视为疑难杂症,多少杏林圣手想要攻克它,都始终没有一张良方。
因为它真的很难、很难被治好。
她该怎麽做……
“纱儿?纱儿?”
来自盛瞻和的呼唤让觅瑜回过神,她强打起精神,笑了笑,道:“没想到瞻郎也会有这麽迷糊的时候,看来我今天掌握了瞻郎的一个把柄。”
他含笑看着她:“纱儿莫不是想用它来威胁我?”
“纱儿怎敢,纱儿只是有些好奇……”
书房之行,让觅瑜的情绪陷入了短暂的低迷。
盛瞻和的这个臆症,她是一定要治的,治不好也得治,就算花费她数年功夫,她也要治好,实在……实在治不好,她也不会嫌弃他,照样会和他过一辈子。
但她该怎麽治?
他的病很明显是由心病引起的,经年累月积成实病,心病方面,她暂时没有什麽好的想法,除非她能让十皇子起死回生,实病方面……
她手里握有几张药方,其中一张是娘亲给她的,剩下几张是她从书中看来的,她可以结合盛瞻和的身体状况,改良这几张药方,把它们合并为一张新方。
但她不确保这药能不能起效,毕竟娘亲开的那张方子极妙,盛瞻和却服用了数年都没见什麽效果,可见他的病症不同于一般情况。
罢了,思虑再多也不及行动,不管有没有用,先给他服一段时日再说。
左右她现在天天给他把脉,即使他在服药后有什麽不良后果,她也能立时察觉,让他停药。
这麽想着,觅瑜振作起来,找出存着的药方,摊放在桌上,开始认真思索改良之法。
日暮时分,她领着侍女前往书房。
守在门口的东宫总管吉量向她行礼:“奴才见过太子妃。”
他瞥向后头端着药的侍女:“这是……?”
觅瑜道:“这是本宫亲自煎的药,特特送来给殿下服用,不知殿下可还在书房?”
吉量不解道:“这,殿下近日贵体安康,此药——”
觅瑜道:“殿下自然身体康泰,这碗药是用来强身健体,固本培元的。平日里,殿下不是也一直在服药吗?”还是她娘亲和太医开的。
她没有明确指出盛瞻和为何要服药,但太子身患臆症是人尽皆知的事,她的娘亲每月上门给太子诊脉,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她相信吉量能明白她的意思。
吉量果然明白了。
然而,他的神色却更显犹豫:“这……”
觅瑜察觉出他的迟疑,询问:“怎麽了?有什麽不对吗?”
吉量仍是支吾,眼珠转动,似在思考。
他上前一步,躬身道:“奴才斗胆,请太子妃借一步谈话。”
觅瑜有些不解,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麽药。
但鑒于他是盛瞻和的心腹,不会无缘无故做出这番举止,她便应了,往旁边走了两步,示意左右远离,道:“你说罢。”
吉量小声道:“太子妃有所不知,殿下他……不曾服过药……”
觅瑜吃了一惊:“什麽?”
吉量叹气:“殿下的情况,太子妃想必也清楚。这麽些年,名医妙手轮番上阵,虽然表面的说法一直是诊平安脉,可是以殿下的聪明才智,又怎麽会察觉不出其中异样呢?”
“当年,奴才给殿下端去第一碗药时,殿下就似笑非笑地询问奴才,为何他身体好端端的,没有什麽不适,却要服用这等补药。可是他有什麽大症候,抑或是有人想要毒害他。”
“奴才怎麽敢说实话?假话——不提奴才有没有这个胆子,便是奴才硬着头皮说了,殿下也不相信吶,还逼着奴才把药倒进盆景里,并且以后都是同一个招数,不曾入口过一滴药。”
觅瑜听得一阵不可置信。
“这……怎麽会是这样?”她惊声道,“殿下从来没有服过药?”
吉量把一张圆脸皱成包子脸,摇头。
“父皇和母后知道这件事吗?”
吉量继续摇头。
她愈发不可思议:“这种事你也敢瞒着?”
吉量愁眉苦脸:“不是奴才故意隐瞒,是……殿下积威甚重,奴才实在不敢说啊!且奴才是殿下的奴才,自然要听从殿下的吩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