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觅瑜叹息一声:“许太师也是个可怜人。”
她的目光流连于包裹着她的手掌,心房某个角落溢出柔软之情。
就像他一样,因为不愿意接受弟弟的离世,所以臆想弟弟还活着,臆想自己就是弟弟,代替弟弟生活在这个世上。
她满怀怜爱之心地看着,忽然想起一件事,擡头询问道:“这案子是在什麽时候发生的?”
“不久,就在我们成亲之前。”
“那这段时日,许太师还上文华阁讲学吗?”
“太师告假了两日,正好在我们大婚期间。等我休沐结束后,他就如常上朝,如常来东宫了。”盛瞻和道。
“他虽然坚信女儿没死,但对外宣称其已遇害,只因案件未破,才迟迟不发丧下葬。”
“当然,宋家不知晓他的心思,以为宋夫人真的遇害了,只是为着许太师官高位尊,又是宋夫人的父亲,才遵从了他的意思,停灵多日,暂不发丧。”
觅瑜一怔,不明白许太师此举是想迷惑幕后兇手,还是内心清楚女儿活着不过是自己的臆想,当不得真。
她更不明白的是,他怎麽知道这些,是许太师告诉他的吗?
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盛瞻和主动解惑:“那群山匪既能截杀大户人家的车马,定非泛泛之徒,在案发后迅速销声匿迹,不是早有準备,便是有人在背后将他们灭了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厉害的山匪也不会一蹴而就,不可能第一次作案就如此熟练,先前定有所尝试。而京畿重地,倘若真有这麽一批流窜的匪徒,岂会容忍他们到今日?”
“所以,”觅瑜慢慢跟上他的思路,“这群山匪是别人假扮的?他们不是山匪?”
他颔首:“根据太师的说法,宋夫人素有才名,容貌颇佳,过去提亲的人差点踏破许府的门槛,说不得就有宵小之徒起了觊觎之心,唱了这麽一出戏来。”
“太师对外宣称宋夫人已死,一是为了使幕后之人掉以轻心,露出马脚,二也是为了保住宋夫人的性命,避免对方杀人灭口。”
“原来如此……”觅瑜感慨,“许太师爱女之心,当真周全备至。”
“要是爹爹在就好了。”她不无遗憾地道,“若爹爹在,定能以最快的速度破案,救宋夫人于水火之中。”
虽说查案是刑部的事,大理寺主管複核,然大理寺卿声名在外,一有难以侦破的案件,衆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赵得援,向这位得圣上金口称赞“足智多谋”的青天大人求助。
宋夫人一案固然有些难办,但比起她爹爹以往破的那些无头案,还是差远了。觅瑜相信,假使请爹爹来,真相不出半个月就能水落石出。
可惜爹爹在前段时日离了长安,奉圣上之命前往沽州,详查北越使节遇害一案,没有一两个月回不来,等回来了,还不知道这案子会变成什麽样。
说起来,宋夫人一案是在她成亲前发生的,那会儿爹爹还在京中,许太师为何没有向她爹爹求助?
她就此询问盛瞻和,得到他的回答:“那时许太师尚在悲痛之中,没有察觉蹊跷,等察觉到时,岳父已经离京了。”
“那,目前这个案子,只有晏大人在查吗?”她问道。
盛瞻和回答:“太师为朝廷重臣,得知其女被害,父皇格外重视,已于前日下旨,命刑部尚书与长安府尹一同追查。”
顿了顿,又道:“太师不仅是父皇的股肱之臣,也是我的授业恩师,出了这麽一桩案t子,我自然也要查上一查。”
觅瑜恍然,怪不得他会同她说起这事,还这般清楚太师的想法。
“父皇知道太师的打算吗?”
“知道。我带你进宫谢恩的那一天,父皇留我下来就是为了此事。当时太师尚在告假中,父皇怕他因为这事受到打击,起了辞官的心思,同我商议该如何处理。”
“没想到不过几日,太师就回了朝堂。父皇在感到欣慰之余也颇为不解,询问后得知个中究竟,当即命刑部与长安府大力追查,誓要将宋夫人全须全尾地救出来。”
听闻此言,觅瑜放了点心,有长安府与刑部一同追查,想来就算没有她的爹爹,案件也能很快侦破,希望宋夫人不要受到太多嗟磨。
接着,她又想起他也要查这桩案子,遂询问道:“瞻郎目前可有什麽头绪?”
“尚未。”他摇摇头,“我準备明日去刑部大牢一趟,问一问高守文。纱儿可要同我一道去?你自小长在岳父身边,耳濡目染,说不定会发现什麽关窍。”
觅瑜一愣,有些惊讶:“纱儿能去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