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看向觅瑜,眼里盈着真切的感激:“所以母后很感激你,好孩子,你救了我们母子两人的命。真的。”
面对着这样的皇后,觅瑜心中一阵触动。
圣上子女衆多,喜爱也多,但很廉价,仅凭钦天监的一番胡言就能舍弃幼子,若无神妙真人之言,恐怕连自己有个九皇子都不会记得,遑论立为太子。
皇后却不一样,她只有两个孩子,为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现在更是只剩下了一个,太子就是她的全部。这不是虚言,觅瑜能感受到她的真心。
觅瑜暗下决心,便是为了这一份母子之情,她也要尽力治好太子,让他们母子得享天伦之乐。
她恬雅笑道:“太乙山深林莽莽,峰丛绵延千里,若无天尊保佑,儿臣岂能与殿下相遇?是殿下吉人天相,福缘深厚。”
闻言,皇后的笑容里闪过一丝複杂之色,转瞬间又变成寻常的亲近笑脸,颔首道:“希望能真如你所说,瞻儿吉人天相,自有福缘吧。”
“好了,不说这些。”皇后取过一块绿豆糕,递给她,“这是母后身边的洗红姑姑做的,你尝尝看喜不喜欢,若喜欢,母后就叫她常常做给你吃。”
觅瑜小心地接过品尝,但觉入口即化,香味清甜,比她吃过的所有绿豆糕都要美味,遂绽开一张笑脸,半是真心、半是恭维地把能想到的夸词都说了一遍。
直听得皇后笑着摇头:“真是个实心眼的孩子,难怪瞻儿那麽喜欢你。”
这是皇后第二次这麽说,第一次觅瑜权当是客套话,第二次她就有些不解了,她与太子素昧平生,皇后就算想说点好听的话哄她,也不必这麽说吧?
她大着胆子道:“容儿臣斗胆,儿臣……与殿下……”
她卡了壳,不知道该怎麽往下说。
她想问皇后为什麽要这麽说,说一次就算了,还说两次,莫非这里头有什麽缘故?可她想不到合适的说法,一时间局促地涨红了脸。
幸而皇后聪慧,一下明白了她的意思,含笑道:“瞻儿与你没什麽往来,隆儿却与你颇有渊源。”
觅瑜更加不解了,她与奇王的渊源不过一次救命之恩,从那以后再无交集,怎麽就成了皇后口中的这般?
她道:“请恕儿臣愚钝,儿臣……与奇王……”
她又卡壳了。
皇后又一次明白了她的意思,笑容愈发亲近:“救命之恩岂能不算渊源?还是天大的渊源,隆儿呀,自从那次之后就对你上心了。”
第十一章
觅瑜惊讶道:“奇王?”
话出口后,她才意识到自己这麽直呼封号不妥,赶紧又补了个“殿下”。
皇后没有在意她的失礼,笑着道:“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母后能看得出来,只因为那时朝政繁忙,母后不愿打扰皇上,便拢着这事没提。”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皇上清閑下来,母后正欲提起此事,不想你的父亲也在这时进宫,求皇上给你下旨赐婚,真真是巧了。”
“可见呀,你二人是注定的姻缘,天生一对。”
觅瑜没想到她的亲事还有这样一段章程,不禁感到一阵出乎意料。
奇王与她不过萍水相逢,怎麽就喜欢上了她?她也没觉得奇王那时的表现是喜欢她……莫不是皇后会错了意?
这些疑问她没有说出来,左右她现在已经嫁给了他,奇王喜不喜欢她无关紧要。
她略带羞怯地笑了笑,道:“母后过誉了……”
皇后温言道:“母后知道,你对隆儿没有那方面的心思。”
“母后也能看得出来,你父亲在求皇上赐婚时,没有真的想给你定下一门亲事,只是为了出一口从汝南郡王府那里受到的气。”
听闻汝南郡王的字眼,觅瑜登时有几分坐立不安。
赵家与汝南郡王府的事并没有闹到明面上,长安城里只知赵家姑娘得了帝后青眼,被许配给太子,不知道她在此前曾与郡王议亲,还差一点就成功了。
帝后不同,她既然要嫁给太子,赵家势必不敢隐瞒此事,而她能够顺利成为太子妃,想来帝后并不介怀。
她的娘亲也对她说过:“圣上肯下旨赐婚,就说明中意你,你不必感到任何自馁。娘的纱儿是t天底下最好的姑娘,有资格嫁给天底下最好的儿郎。”
但在此时此刻,她新婚的头一天,她婆母的跟前,她还是分外忐忑,暗暗交缠置于腹前的双手:“儿臣、儿臣……”
皇后误解了她的不安,笑着出言宽慰:“别怕,母后不是在责怪你。”
“隆儿喜欢你,不代表你也要喜欢他。他与你有一救之缘,又与你相处多日,都无法获得你的芳心,是他不好,他没有用,不怪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