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里;
听了个一清二楚的同学们:
这是听完还能不被灭口的事情么!
兵荒马乱过后,大家逐渐回魂,近半数的学生当场下了线。对一节课而言,这是个不错的选择,打不过就跑,下线后复盘,争取下次遇到的时候别再慌。留下的学生也几乎都经过了权衡,认为自己还有一搏之力,在这种剩下人数不多的情况坚持坚持,没准能赚回来半学期的分。
而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还有顾铎这么个例外他不是不想跑,而是一瞬间居然忘了这仅仅是一节课程,当真在带着队友跑起生死时速。
他事后归咎于这系统做得太像了,怎么看怎么和真的一样。他一着不慎忘了自己只是在上课,实属学校的蓄意误导学校不也是这么说的,「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战争」嘛!
电磁信号波动剧烈,不仅仅跃迁功能无法执行,连定位系统都时断时续。大家一进课堂就在聊分组和军部,还是韩秋岭心细,记得瞄了一眼这次被投放的星系,才不至于全员走丢。
左右也导不出什么东南西北,顾铎干脆关了导航这个多余的部件,直接在脑海里对应上这附近的星图。他按照探测定位发来的左邻右舍星球,以及这里距离星系中心恒星的远近,迅速判断出大致的位置,进而一个转弯,切进了一条能够避免与周边星球发生碰撞的安全轨道。
人类和宇宙相处的时间太短,没来得及适应这乱七八糟的各色宇宙气象,干脆把诸如耀斑一类的,统统从「天气变化」的范畴里开除,简单归结为自然灾害。
有了「灾难」这一前提,在此前的宇宙冲突里,冲突双方就能够理所当然地在灾害来临时休战,必要的情况还会互帮互助一把,等到平安无事再继续争高下。
尽管那是宇宙探索时期的事情,充满了人道主义光辉的习惯却被视为美德、保留至今。哪怕现在的宇航技术做抗灾方面的研究,都把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考虑在其中,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和敌机搭建临时特别通讯,甚至能联机共进退。
这毫无疑问是军校生的必备常识,还在模拟系统里的学生遵循应急原则,纷纷收起攻击模式,准备坚持一把,在公共频道发布求助信号。
顾铎在领队之余,还接收了不少信号,这一路不停捡人入队说捡也不准确。他听到求助信息,分别讯问到对方的所在,十有八九能在片刻间给出一条避免撞击的行进路线,靠近过来汇合。临时组队比不上自己的队友令行禁止,一旦对方进入联机范围内,顾铎就会要来对方的机甲操控权限,把自己这边当成主舰、建立同步比起说伸手去「捡」,四面八方的舰艇纷至沓来,自愿相接,说「吸引」或许更为准确。
星图是较为固定的,还有可能被记住,四面八方不停发射而来的高能粒子却无处不在,有如枪林弹雨。顾铎给出的规划路线,竟然连这些粒子都能估算在其中,还能尽量避免飞船被撞击。
而跟上他开道率领的大部队,只要不主动掉出队形,则是完全不会发生碰撞!
驾驶员靠精神力驾驶机甲,模拟机舱更靠精神力链接,当顾铎拖着的副舰足足有一百多架时,蓝毛不禁喊出一句:牛逼啊我的铎!一开始还寻思你想找个稳妥的地方下线,没想到你是想玩一手花的!
顾铎这才如梦方醒,意识到眼前仅仅是一场模拟的练习,嘴硬道:这算什么,再来一百架也没问题。
队伍频道里响起吹口哨的起哄声,各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而在模拟之外,监控总屏上代表机甲的红点缓缓向其中一处汇总,最终连成了一片,规模堪比小型的星球,惹得屏幕外的观战人员开始啧啧称奇。
这是一节被观摩的课程,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连军部都来了人。观战的分屏上,一支队伍拥有一个窗口,全队下线则关闭;几番明灭过后,剩下的窗口已经不多,萧屿最后把顾铎那边调成了特写,反正剩下的学生基本都由他来指挥。
这里不乏作战航行经验丰富的太空军长官,通过对机甲航行情况的摄录,这些人虽然看不出顾铎有没有和其他舰艇联机。
但一看就知道,他躲避粒子撞击的反应速度势必来不及经过计算,竟然完全靠着对宇宙的判断力在前进;而此等判断力,连长期从事宇宙探测的老驾驶员都很难赶得上。
看,这位同学天生就该在宇宙航行。萧屿的夸奖毫不吝啬,上次那场漂亮战术也是他们打出来的吧?队长是顾铎,原来是这小子!我觉得这位顾小同学就很不错,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对于航大的教学改革,军部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此举「和过家家没什么区别」,「虽然有利于学生成长,但假的成不了真」。如今又到了战事迫在眉睫的时候,就有人旧事重提地要求来看看,视察一番这不到一个学期的教学有什么成果言外之意,要是没成果就干脆别再花这冤枉钱了,军部养着个学校,不是为了给教育工作者突发奇想用的。
没想到这还真找出个成果,让萧屿一脸喜气,炫耀一样地挂在嘴边上,时不时还要夸耀几句。
不乏找茬未遂的人,有人说:萧校长,当心您的的得意门生不和你一条心啊。他这样的天才,就该集全球之力培养,而不是在这个模拟器里边陪人玩角色扮演!
萧屿闻言,悄悄看了眼虞竞生,随后仿佛毫不在乎地回答:教书育人,哪有那么多事可想。不管他从哪来,往哪去,总会成为顶在人类前方的最后防线,这就是航大的意义。
外边聊几句天的时间,顾铎已经找到了一处位于大型行星后侧、较为安全的地方,能够让陆陆续续加入的同学们稍作休整,再继续往这场枪林弹雨的外圈突围。
即便大多航行操作都是由顾铎来完成,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飚出的肾上腺素也着实超标了,需要平复。
有人兴奋地问:太神奇了,你们是怎么躲开粒子流的?
顾铎在推算星图,走神没听见。毕竟都是同学,以免有问没答的气氛尴尬,韩秋岭道:这种规律是可以计算的,粒子流从经历过耀斑的恒星出发,受到周围星体的引力牵扯,形成的飞行情况有迹可循。
提问的学生赞叹不已:那算得也太快了!
顾铎这时才迟迟加入谈话,回答:不完全是,还有一半靠直觉。
其他同学:
谢谢您了,原来大家都是按运气相聚在这里的!
但直觉这种东西靠不住,就算是战场上不少直觉所致的封神判断,也只在那一瞬间,没听说过谁的直觉能按时打卡上班,不间断坐班几个小时的。顾铎的声音还有些疲惫,没人真拿「直觉」这个理由当真,全以为这个大二的学霸是没心思多说多解释,「救命」之恩在前,也没人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只有队里的人还依旧好奇不减,尤其是蓝毛为首的几个,喋喋不休地问:真的是直觉?!那也太准了啊,铎儿你一路都没看错过。还是你今天运气特旺?要是运气好,一会陪我买彩票去呗!我好几天没中了!
滚蛋。顾铎不客气地说,这个和瞎蒙不一样。
韩秋岭这么长时间也没想明白,顺着话问:不一样在哪?
顾铎居然久违地有种被难住的感觉,噎了一会,才找到语言来表述:能估计距离吧?咱们的舰艇和粒子一样,在星系里边也受引力影响。不用算,仔细感觉一下,就能找到安全的方向了。
听完这个解释,队里的成员大多做了个类似于老僧入定道长打坐的姿势,深吸一口气,开始感受附近天体的拉扯。可是除了压根感受不到,着实也没什么别的感觉了,模拟系统搭载的的机甲模块都是现役机甲,减震技术可靠,在舱里的感觉无限接近地面,稳得八风不动。
顾铎没再管这些二傻子似的十万个为什么,粒子流的范围里不可能绝对安全,他规划得差不多,就通知继续航行,精准地走向这个星系的边缘。
有了他在前方像北斗导航似的领路,众人有惊无险地脱困。下课时间精准地卡在这时,铃声在每一个模拟仓里响起,自动下线程序启动读数。
不乏有人趁最后的几十秒道谢,也有的人在公共频道留下信息,直白地招揽顾铎和他们队伍的气象师。他一个也没搭理,自己闭眼养神,等着脱出系统。
顾铎脱出系统的速度还是比别人慢了会,这在老师看来,属于没什么问题的个人习惯,也就没人来催。李成双和邢慨爬起来就蹲守在他的舱门边,等顾铎一露头,直接把人拉去了没人的楼梯间。
你在机甲内部,怎么能感受到来自宇宙的引力?李成双问,上机之前检查配置了么,模拟机甲的减震防护有没有问题?还是在防护全开的情况下,你也能有感觉?
顾铎被拖出来得太快,没什么精神,简要回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