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那些人,才知道真相。独孤纂会全力控制东都戍卫,杨智积则会留在皇城衙门,随时准备接管禁卫军,至于洛阳以外的大军,镇守在外的杨玄纵,会全力拖延入京勤王的大军。只要杨铭尽快掌控紫薇宫,剩下的场面就好收拾了。而杨广也没有闲着,他知道要对付自己这个儿子,必须将其羽翼剪除,首当其冲的就是杨玄感和独孤纂。因为这两家,掌控有洛阳兵权,于是他调任麦铁杖接管东都城防,于仲文出城,接管周边戍卫。父子两人面上的关系,没有丝毫变化,暗地里却都在紧锣密鼓的部署着。朝会上,依然是父慈子孝。“徐景是朕于你幼年,便安排在身边服侍,其忠心可嘉,应予以厚葬,”杨广在朝会上道。实际上杨广是派人联络徐景,让他做内应,监视东宫任何的风吹草动,但是徐景阳奉阴违,啥都没干,杨广就知道这个人靠不住了,于是派人下手。杀了徐景,正好可以趁机接管东宫。他有两个打算,一是南巡江都,二是封禅泰山,但是走之前,必须收拾了老三,不然难以心安。杨铭点了点头,看向大理寺卿郑善果,道:“两天了,你们说内常侍王溥是幕后凶手,但是王溥死了,死无对证,栽在他的头上,也牵强了吧?”大理寺这边也破案了,徐景的死归咎在他的干爹王溥身上,这俩人本来关系是非常好的,但是后来闹矛盾了。原因就在于王溥一直想从徐景身上打听太子的事情,徐景不干,王溥觉得自己这个义子是个白眼狼,以怨报德,所以两人早有嫌隙。郑善果道:“事实确实如此,禁卫军当中,是有人看到他们俩前段时间在城墙脚下争吵,徐景死于毒药,而太医署那边也有呈报,王溥确实派人悄悄从药库窃取烈性药物,有窃贼的供词在,假不了的。”杨铭双目一眯,故作大怒道:“只讲口供,不讲事理是吧?王溥哪来的胆子,毒杀孤的近侍?毒药怎么进的东宫?太医署的药库一直有人看管,怎么能被窃药?查不清楚,我要你的脑袋。”郑善果内心叹息,我特么倒了血霉了,卷进这种事情里面?他是负责查案的,查出什么样的结果,必须顺应皇帝的意思,杨广对他有过暗示,所以他心里非常清楚,皇帝要收拾太子。这特么叫什么事啊?老子要搞儿子?当无法回答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装无辜沉默,这样一来会显得是太子胡搅蛮缠,不认大理寺的结果。杨暕在一旁道:“太子息怒,徐景与王溥,这是私仇,与你无关,越是亲近的人,翻脸之后反而最是心狠手辣。”“比如你我?”杨铭脸色狰狞道。杨暕顿时一愣,结巴道:“这……这说的什么话?这……你就当我刚才是放了个屁。”杨铭双目一眯,目光在满朝众臣的脸上扫视了一遍,目的是为了掩饰他给玄感、杨智积、杨纶、李靖、苏烈等人传递眼神。。这个眼神,这些人都能读懂,这是要动手了。裴矩最是精明,他没有看杨铭,而是观察着玄感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之后,心中亮如明镜,瞥了身后的裴蕴一眼。聪明人,是不需要把话说透的,办事,也不能讲透。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杨铭少见的当朝发怒,杨广也没有拦着,毕竟太子身边的人被毒死,等于太子本身的安危没有了保障,生气是很正常的。朝会结束之后,裴矩给裴行俨使了个眼色,后者不动声色的慢慢朝裴矩靠近,装模作样道:“大郎出任礼部,是不是该设宴庆贺一下呢?”待到靠近裴矩之后,只见裴矩一脸微笑,嘴唇微启,传话道:“找个借口回你的右武卫大营,记住,于仲文不管说什么都不要听,一旦东都有变,不准任何人进城。”“哈哈,行,改天就改天,”裴仁基朝着裴矩拱了拱手,就此离开。他的右武卫,就驻扎在洛阳城外,与玄纵的大营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南,是洛阳城南面的两座屏障。东都周边的十余万卫戍大军,分别在窦抗、杨玄纵、独孤武都、尧君素、鱼俱罗、屈突通、裴仁基、薛世雄、董纯手里。只看名单的话,似乎只有杨玄纵和独孤武都能被太子所用,但从实际角度出发,杨铭一旦成功控制杨广,这些人里面,会有几个站出来反对的呢?也就三两个。于仲文的作用,就是以皇帝的名义,接管这十余万大军,没有他的命令,这些大营的卫士,谁也不能动。谁敢动,就是造反。其中最不值得信任的,当属杨玄纵,所以于仲文带着自己的亲信,就住在玄纵的大营,他手里有杨广给的虎符,只要玄纵不是真的造反,就绝对不能把他怎么样。于仲文眼下,只是以为皇帝对太子不满,要剥夺其部分权利,他不知道皇帝想弄死太子。他更不知道,太子也有弄死他爹的心。身在棋盘为棋子,于仲文没有那个觉悟,这其实也怪不着人家。皇帝一共也就两个嫡子了,另外一个怎么看,也没有一丁点的储君之姿,在于仲文看来,皇帝再怎么也不会把太子怎么样,否则那不是动摇国本吗?玄纵呢,现在也是非常客气,每日都会去于仲文那里听候调遣,实际上早就吩咐好下面人,一旦有变,先收拾于仲文。他手下的班底,都是跟着他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的弟兄,绝对靠得住,于仲文身边只有五百人。你在老子的大营,就是瓮中之鳖。第738章 吾将上下而求索于仲文和麦铁杖的调动,很多人都察觉出一丝不对劲,而杨广的借口,是说军饷没有发完,怕将士们闹情绪,让这两人下去安抚。这是真实情况,江都平叛以及荆州平叛,缴获的物资,朝廷拿了一半,剩下的杨广重赏了宇文述、来护儿、薛世雄、董纯,吐万绪、张须陀、李世民等人,归到将士们手里的,已经没多少了。不像杨铭上一次,主将拿的不多,大头是拨给下面的。然后杨广装模作样的在朝会上痛斥裴蕴,让他想办法筹集军饷,给将士们补上,等于将军中的不满情绪引到民部身上,顺利转移矛盾。颉利可汗的可贺敦义成公主,以及儿子奥射设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眼下被安顿在了洛阳。义成公主几次请求觐见皇帝,都被驳回去了,主要是她的儿子不争气,在突厥没有威望,不然的话,大隋扶持奥射设其实是最合适的。和亲公主嘛,本来就是一枚棋子,一旦没有了,就彻底没用了。这一次给突利选的和亲公主,是已故的右武卫将军杨旻的庶女,模样标致,也是个可怜人。爹妈都死了,嫡母不待见她,交给朝廷和亲,不过朝廷这边也要经过一番培训,才能让她上岗。因为首先要让她明白,你去了那边,是干什么去了,培训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突利这边还没有动身。身在偃师的董纯,眼下的心境很复杂。他算是杨广的心腹,要不然也不会在左翊卫,他察觉出朝堂上即将风云突变,皇帝与东宫的关系正在恶化,不远的将来可能有一场大变故。那么这种时候,怎么选,都不够保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别掺和进去,等到尘埃落定,再从容回来。于是他借口巡视大营,故意骑马从马上给摔了下来,骨折了。左胳膊骨折,右脚脚踝也给崴了,这就不能主持兵事了啊,于是董纯赶忙上奏朝廷,说我得养伤啊,您换个人吧。左翊卫,一个他,一个阴世师,阴世师一直在皇城内,负责调度换防的左翊卫,杨广不能放人,那么就只有一个人,能够暂时管理左翊卫。还是源于古代的那个风俗,门生子弟。左翊卫大将军,一直都是宇文述,军府内部的将领要么是宇文家的子弟,要么就是宇文述的门生和旧部,换谁来接手,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宇文化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左翊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