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家父隋炀帝 > 第793页

第793页(1 / 1)

('

他麾下四千人是先锋军,负责开路的。

早期进入赵郡之后,发现县城都是空的,并无叛军身影,那个时候李靖就知道不妙了,于是派张定和往东北方向的廮陶县行军,以作试探。

这一试,试出来十三次袭扰,张定和都快烦死了。

你偷袭我,我结阵迎敌,你不来,我继续行军,你特么又来了。

他其实已经探查到,敌军数量绝对不少,其实是完全可以吃掉他这支四千人的大军,但人家就是不吃。

这基本可以确定,对方不打算决战,目的只是拖延。

李靖与陈君宾,是在一起的,其实武安太守陈君宾也没有多少兵马,两千人而已,加上李靖的整编一万人,也就是一万二。

对上窦建德,兵力没优势,战斗力的优势又因为人家打游击而无法发挥。

收到张定和奏报的李靖笑道:“这么看来,高士达应该快要抵达长乐了,窦建德这是在给高士达提供吃掉吐万绪的机会,准确来说,是格谦与高士达合兵之后,吃掉吐万绪。”

“那么我们更需要加快行军了,李总管主力为精骑,敌方叛军追不上的,”陈君宾建议道。

李靖当初渡河的时候,将战马都给了皇甫无逸,但是黎阳仓灭了瓦岗之后,战马也都要回来了,损失的兵员从叛军当中补了一千五百人。

本来还是叛军,摇身一变成了东宫卫率,这拨人投降的最值。

反观窦建德,两万人马能有两千骑兵都算不错了,都是流民出身的叛贼,你给他马,他也不会骑。

李靖摇了摇头:“窦建德不会让我们舒舒服服的过去,过去了,他也会在背后频频袭扰,他不是游击嘛,咱们也分兵,你带兵专找山路行军东进,裴行俨率两千骑兵,从张定和南边的石桥乡过,韩孝基从张定和北边过,你们四路分散开来,负责吸引,我则率兵往北。”

“往北?为什么要去北边?”韩世谔诧异道。

李靖淡淡道:“别问,你跟着我走就是了。”

他是要去截击格谦。

单凭一个高士达,绝对吃不掉吐万绪,但是加个格谦就不一样了,所以李靖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不是拖延我支援吐万绪吗?那我就拖延格谦支援高士达。

李靖往北的话,需要渡过洨水,洨水一带皆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你在这个地方以步军袭扰骑军,那是找死。

所以李靖往北走,窦建德明知对方想干什么,但也拦不住,两条腿在平原,怎么去拦四条腿的?

不像张定和那边尽是弯弯绕绕的小道,骑军跑不起来,才被窦建德所乘。

那么既然张定和等人的主要战略是吸引,次要战略是东进,那么裴行俨这支骑军,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

打游击。

欸~~~我不往东边走了,我各处乱跑,专找你的小股部队偷袭。

人家这个偷袭,可不是打一下就跑,一旦被裴行俨盯上,是非弄死你不可的,因为他的任务就是随便走,随便杀。

窦建德彻底慌了,一支朝廷主力直奔洨水,剩下往东的又分散成了好几路,其中还有一个四处乱跑的搅屎棍。

这局面,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造反之后读的那点兵法,用不上了。

往北走那个,根本拦不住,清一色的重甲骑兵,又是在平原地带,那么只能是对付往东的了。

于是他又化零为整,兵分三路,想要以优势兵力寻求决战。

三路主将分别是他、孙安祖、养子窦发才。

其中窦建德,亲自对付张定和。

历史上的窦建德,是一名政治家,他如果称霸河北收服名士猛将,绝对算一号人物,因为他还算知人善用,有驭下的手腕和其人格魅力,但如果他自己是一名主将的话,那就差点意思了。

而张定和,是名将,当然了,也不是太厉害,大隋名将如云,也显不出他来。

所以张定和与窦建德之间,算是一场平级对话。

输赢五五开。

第686章 悍兵难管

如今的河北北部,已经是遍地开花,各种大战纷纷上演。

几十路大军之间的碰撞,将这里渲染的热火朝天,几乎哪里都能看到军队的影子。

像这样的大乱斗,杨铭几乎收不到多少有用的军情,大家都在打,派出去汇报战事的游骑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冀北乱成一锅粥了。

吐万绪打长乐县,也不是很顺利,这不怪他,长乐县是信都郡的首府,信都郡在开皇年间,是冀州的首府,城防虽然比不上晋阳,但也差的不多。

杨坚当年将旧齐的首都邺城完全摧毁,烧成了一片瓦砾,又将河北首府设置在信都,所以长乐县当年是花了大价钱构建城防的,最可怕的是,长乐县的防御体系,是高颎和宇文恺规划修建的。

杨瑞的相好韦珪的父亲韦圆成,以前就是坐镇这里,后来是鱼俱罗。

六万大军攻城十一天,才算将周边的堡城吃掉,从西、南、东三面合围,北边留了一个口子。

那么眼下,也就剩下攻打县城了。

填了护城河,往城墙上攻,就是最后的手段了,但是吐万绪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被拖的太久了,他已经意识到,高士达的援军,随时都有可能杀回来。

所以他令左右副将洪景、常绪各领一万人,列阵中军东西两翼五里外的地方,提防袭营。

“从一个贼头口中问出来了,长乐的守将不姓韩,姓高,叫高顺德,是旧齐安乐王高仁雅的儿子,”儿子吐万寮道。

吐万绪这边,抓了不少俘虏询问守将的名字,都说是姓韩,但是吐万绪觉得不可能,因为敌方的守城打的极有章法,绝非无名之辈。

“高仁雅?”吐万绪疑惑的看向身边幕僚。

令狐羙解释道:“此人因有暗疾,当年灭国之后未被诛杀,与高平王高仁英一起获免徙蜀,子孙几何,不得而知。”

齐后主高纬的兄弟们,除了高仁英和高仁雅,其他都在长安被宇文邕给杀光了。

高仁雅是因为暗疾,什么是暗疾呢?就是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的病症,是个哑巴,对于残疾人,很多朝代还是会照顾的。

至于高仁英为什么没死,史书记载叫做精神轻狂,这可不是说他清狂骄傲、放荡不羁,而是精神有点不对劲,也算是个残疾人。

到了开皇年间,杨广为了收服天下人心,下诏高仁英、萧琮、陈叔宝代表旧齐、旧梁、旧陈,修其本宗祭祀。

“原来是名门出身,怪不得守的这么稳,”吐万绪感叹道:“渤海高氏,搅乱河北,罪当诛族。”

令狐羙叹息道:“太子催促的公文一天三道,咱们再打不下来,恐怕要担罪名了。”

吐万绪苦笑摇头,什么都没有说。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太子催促他,是必须的,虽然太子知道他很难,心里理解他,但是表面不会理解。

他要是打不下来,必然获罪,是的,错不在我,但罪名在我。

我手下都是瓦岗叛军,跟打辽东时候不一样,重型攻城器械一件没有,要不是太子拨给他们一些兵械,有些人手里还拿着棍子呢。

也就剩下人多这一个优势了,偏偏又撞上一个极会守城的旧齐余孽。

……

大军行军,粮草军辎,只会在一个地方,那就是主将麾下的主力,的屁股后面。

因为粮草军辎太过重要,所有主将都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杨铭一样,大军的所有军需,都在他这,哪边缺了,报上数字,他会酌情调拨。

高士达也一样,他的军辎,就在他的屁股后面,由亲儿子高盛会押运。

高盛会,原名高会,没有盛字,因为他们这一支是旁支,不能跟人家主支一起排字辈,但是高士达造反之后,跟族内要到了这个权力。

等于说,高士达跟高颎是一辈的,儿子高盛会和高盛道是一辈的。

高家三大主支为了团结一致,当年在高颎的主持下重修族谱,三支都改成了一样的字辈。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