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咱们可约好了,”杨茵绛将手掌放在杨铭胸口:“我们不见不散。”十一月十八,江都郡公韩僧寿,过世,长子韩孝基未能袭爵。十一月二十五,牛弘于江都过世,长子牛方大封内史舍人,袭爵奇章郡公。牛弘这次的病来的特别急,杨广也没有想到,人说不行就不行了。告病回家不足一个月,便是君臣永别。杨广心情很不好,牛弘这个人,他算不上有多待见,但是这个人,朝廷真的不能缺,而牛弘一死,吏部尚书和太常寺卿,同时出缺。一个是六部之首,一个是十一寺之首,谁来接任呢?最合适的莫过于宇文述和来护儿,但是李渊这一次不肯放过了,天天赖在杨广那里,嘴上对升官是只字不提,一直在念叨独孤伽罗当年对他有多好。我妈对你好不好,你以为我心里没数吗?杨广其实还是有心提拔李渊的,但是这一次可是吏部尚书,你干不了的,你连人家牛弘的影子都看不到。杨广也是烦了,直接对李渊道:“太常寺,你先兼着吧。”李渊肯定不乐意啊,但是他也看出皇帝脸色不善,自己要是稍微表露出一丝不满,太常寺也没他的份了。“臣叩谢陛下,”李渊撅着屁股跪下道。三省六部,跟十一寺,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总揽朝廷政务及监察机构,后者是执行具体事务的机构,说白了,三省六部对十一寺,有点上级单位的意思。杨广现在瞅李渊,多少有点不顺眼,他是对人不对事,别看是表兄弟,但是他对李渊的性格,是有些鄙夷的,于是道:“京兆尹就给宇文述吧,你也不用回京了,就跟着朕吧。”啊?一换一啊?我还想兼着呢,李渊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认了。他本来还想着,太常寺就太常寺吧,牛弘身上不是有个门下省纳言吗?你也给我一个,这样一来,我也算是宰相了。但是杨广能给吗?给尼玛个头。眼下门下省纳言,就三个了,杨雄、苏威、裴矩,你能跟哪个比?至于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是重中之重,杨广思来想去,选择给虞世基,这个人的才华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人品不太行。用人嘛,不要在乎人品,人家现在算是杨广前三号的马仔,这一点就足够了。牛弘在江都是有府邸的,人家这个级别的官员,是国家分配住宅,裴矩和苏威离开牛府,联袂而行,身后跟着两人的随从。“丘和回来了?”苏威问道。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裴宣机眼下就在裴矩身边,而裴宣机是跟丘和一块跑回来的。裴矩没有说话,而是裴宣机道:“我与平城公是一起回来的,晌午刚进宫见过陛下。”苏威又问:“反贼岑明秀,跟宁家究竟是什么关系?”裴宣机答道:“牵连颇深,虽然此人造反之后,扬言宁家乃岭南之贼,引狼入室,口口声声说什么要打钦江府,但我调查过,岑家一直以来都是依附宁家的,这次造反,宁家脱不了干系。”苏威点了点头,瞥了裴矩一眼,道:“里仁(牛弘)过世,今后在朝堂,世矩与我,要彼此多多关照啊。”裴矩微笑点头:“您是左仆射,我听您的。”“嗨,我老了,”苏威摇头叹道:“我比里仁还长三岁,今年七十一,眼下是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哪天,就抬不动腿喽。”裴矩比苏威小六岁,年纪也不算小了,但是架不住人家这俩人都是长寿。历史上苏威活了八十二,裴矩活了八十。像他们这种级别,走不动道没事,抬也会抬着你进宫议事,只要你脑子还在转。人是越老越成精,经历的事情也多,遇到任何事情,处理方式肯定是比年轻人要稳妥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大的官,年龄越大,因为只有到了那个年龄,你才有能力坐稳那个位置。分道扬镳之后,裴宣机小声道:“父亲,京师那边有消息传来,封德彝被赶出东宫了,可见太子对杨玄感他们的骄纵,已经不能忍了。”裴矩笑了笑:“不能这么想,眼下没有人可以撼动玄感,人家的外孙是太子嫡长,只凭这一点,只要不是谋反,就没人动的了他。”“动不了玄感,阿姐在东宫永无出头之日,”裴宣机道。裴矩笑道:“你现在不要想这些,等杨约死了再说吧。”“杨约老贼无恶不作,倒也长寿,现在身体好着呢,等他死,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裴宣机道:“咱家瑾儿,我瞧着就比那个杨瑞强,结果却只能在王通那里读书,唉……”裴矩淡淡道:“王通的那一套,是符合国家未来形势的,也是我让瑾儿拜王通为师,陛下和太子,都是武帝之风,兴武之后必兴文,太子又一次改制科考,就是给将来做铺垫,王通的主张,最合时宜,不要着急,太子都还没上去,你现在想再多,都是无用的。”裴宣机点了点头:“眼下东宫之中,玄感他们已经被削弱了,咱们是不是想点办法,安排一些自己人进去。”裴矩顿时皱眉,冷哼道:“你是觉得太子很好相与吗?现在谁都能动,就咱们不能动,免得玄感他们把气撒在咱们身上,不要给你阿姐招祸,她维持至今,并不容易。”被训斥的裴宣机点了点头:“儿子不敢乱说了。”丘和眼下还赖在杨广那呢,他想代替麦铁杖,攻打岭南,毕竟灰溜溜的跑回来,名义上算丢城失地,脸上挂不住,想将功赎罪。杨广呢,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他知道不是你的错,但是更换麦铁杖,那是不可能的。你当朕说话是放屁呢?行军总管早就定了,你现在想让朕改?你算老几啊你?“麦铁杖和辛世雄,担心冯盎有变,这样吧,你带一支人马,进驻桂阳郡,盯着点冯盎,”杨广打发道。丘和点了点头:“敢问陛下,臣领多少兵马?”“你去荆州,从军府征调,粮草军需跟当地的太守去借,”杨广淡淡道。丘和目瞪口呆,好家伙,现在这年头,谁肯借粮给我啊?您不想让我去就直说,让我去当要饭的啊?第605章 宗室领袖今年国库没钱,明年肯定还没钱,未来五年,国家都会非常拮据。远征高句丽的后劲大着呢,今年的税还没收上来,民部那边已经在商议,到时候先还谁。驻扎在高句丽的那帮人,几乎月月要钱,没钱不行啊,眼下朝廷在高句丽推广大隋五铢,原本的计划是扬州铸币场的钱,一半给高句丽,用来流通,结果呢,杨广在江都给花了。“扶余太守杨万石,辖区最乱,他奏请朝廷迁移河北山西山东百姓两万人,往扶余囤田,臣以为,这个想法可行,”工部侍郎窦彦道。眼下的高句丽,乱的一批,几乎每天都有搞事情的,大隋对当地的实际控制,非常弱,也就是周法尚驻扎的平壤,情况稍微好一点。杨约皱眉道:“高句丽本土豪族,已经有两批迁徙至进了中原,第一批去了陇西,第二批安顿去了巴蜀,明年还有两批人,但是按照眼下情形,这两批人不好迁了。”为什么呢?因为大隋驻扎在高句丽的兵,没多少了,拢共加起来四万出头。原先有近八万,但是将士们天天吵着要回家,于是陆陆续续有一半人从辽东返回中原,以现在的兵力,想要强行迁徙人口,不好办了。再派兵,也不切实际,主要还是没钱没粮。“观王的病情怎么样了?”杨铭看向宗正寺卿杨义臣。杨义臣道:“时好时坏,太医的意思是,观王年纪大了,不宜用猛药,还需慢慢调养。”杨铭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看向梁王杨浩:“你觉得杨万石关于迁徙人口的法子,怎么样?”嚯~~终于问我这种问题了吗?杨浩一本正经道:“臣以为合适,眼下高句丽已经是我大隋领土,然辖地多是原住民,不利管辖,从中原迁徙人口过去,给田给钱,然后设置军府,推行府兵制,以中原人为将领,便于地方治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