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离强合弱的前提,是你得挑拨他们的关系,如果始毕觉得大隋的威胁最大,他不会选择打西突厥,而是与其结盟,这不是大隋想要看到的。至于给门下省的回复,就是一些空话了,什么结两国友好,边境太平之类的。李渊一听到儿子名字,顿时大喜,装傻道:“臣洗耳恭听。”杨铭笑了笑,环顾众臣,发现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真正把不爽写在脸上的,只有杨玄感。“当下已经是八月,还有半年,世民就成年了,陛下有旨,赐世民成年之后,尚晋阳公主,届时拜驸马都尉,世民要出趟远门了,他得去一趟江都。”驸马都尉,本来是一个职位,皇帝出行所乘车辇,为正车,其余为驸车,负责管理这些驸车的就是驸马都尉。后来这个位置多册封给娶了公主的人,也就是专加帝婿,所以简称驸马,而且也不用再管驸车了,成了一个名号。晋阳公主杨奇,跟着杨广去江都了,闺女出嫁,父母肯定是要在场的,所以世民尚公主,得去江都尚去。李渊大喜过望,脸上都笑开了花,直接跳起来,先朝东面跪拜皇恩,然后又跪拜杨铭。接下来,自然就是接受众人道贺了。宇文述举杯笑道:“叔德得天子眷隆,让人嫉妒啊,陛下唯晋阳公主尚未将嫔,世民好福气啊。”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渊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连连与众人饮酒,很快就喝高了,被人给抬回了家。玄感离开的路上,一脸的不爽:“这个阿婆面,身上到底有什么可取之处?为何太子如此垂青?”杨奇下嫁世民,谁都知道是杨铭提出来的,所以玄感才会这么说。杨约在旁笑道:“一个公主而已,瞧瞧你在殿内的模样?至于如此吗?”“亲上加亲,这下子李渊老小子要得意了,”杨玄感嗤笑道:“于国毫无建树,只擅逢迎,眼下却等着八座的位置,实难让人释怀。”杨约提醒道:“你不要跟太子唱反调,太子如此自有其深意,李渊不足信,你我都能看出来,难道太子看不出来吗?小人得势只在一时,无需介怀,今晚你备一份厚礼,去一趟李渊那边,好好的恭贺一番。”玄感点了点头:“叔父放心,我会去的。”李建成最近已经很久都没有来东宫了,为什么呢?因为人家老婆生了,给生了一个儿子。李渊等于是喜上加喜,准备了一份大大的谢礼,给袁天纲送去了,甚至邀请对方来唐公府,参加孩子的满月礼。这可是长子长孙,名字也和历史上一样,李承宗,承继祖宗家业的意思。历史上李世民的儿子里,只有长子李承乾,用了承字,事实上,李世民早期的儿子里,应该也都是有承字的,只不过后来杀兄杀侄之后,给改了。李承乾没改,是因为人家是嫡长,要与其他兄弟区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承继家业,毕竟承字是李渊定的,孙子里一个承字都没有,说不过去。但是这一世,李承乾这个名字,甭想出现,因为承乾这个名字,来自于太极宫承乾殿,太极宫就是大兴宫,而眼下的大兴宫里,可没有承乾殿,就算有,你也不敢拿宫室名当人名。其它人肯定得改,因为建成六个儿子,元吉五个儿子,都被处死了,跟死人一起带着承字,不合适。说起来李世民也是真够狠的,十一个亲侄子啊,大的也就六岁,小的一两岁,全杀光了。看来人不狠,站不稳,是有道理的。世民眼下还跟着杨瑞在晋阳楼耍呢,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驸马,李建成风风火火的来到晋阳楼,找到弟弟:“秦王殿下在哪?快带我去,给你告个假,你要去江都了,陛下赐婚了,准你尚晋阳公主。”李世民听到这一消息后,直接愣在当场,半天都没反应过来。比他更夸张的,是杨瑞。杨瑞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世民竟然会娶了他的亲姑姑,这什么辈分啊?其实辈分一点不乱,世民虽小,但人家跟杨铭这是一辈人,他比杨瑞本来就是高一辈的,真要论亲戚关系,杨瑞得管世民叫表叔。也就是说,杨瑞是世民的表侄,但是这个亲戚还是不要认了,毕竟李世民的侄子,下场都很惨。第592章 水车轴承后世的孔子庙,除了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之外,其它的孔子庙,其实是古代的学校,也就是学庙,属于官办学堂。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庙其实是学校,所以清朝末期变法维新之时,有人建议把孔子抬出来,算作中国的教主,以期和基督教对抗,还主张开放文庙。殊不知,中华本无孔子庙,不过是学庙当中祭祀着孔子而已。庙宇当然可以开放,学堂怎么开放呢?清华大学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你能随便进吗?由此可见,古代的官办学堂一直以来都形同虚设,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文庙其实是国家办的学校。到了唐至五代时期,兴起了一种民间学堂,宋朝时候,开始进入鼎盛期,也就是书院。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皆起于北宋,算是为华夏古代教育事业,注入了一道新鲜血液。民办书院的方式有三种:一:由道德学问高者,筹集创办。二、研究学问的读书人共同集资创办。三、有权有势者出资创办。书院所传授的学问,与官办学堂的学问,是不一样的。官办学堂传授的学问,是出于国家需要,对国家有利的理论,政治色彩较浓。民办学院则更为灵活,代表着对新兴事物的追求,开辟创新。随着宋朝之后科举制度渐趋完善,学院基本代替了官办学堂的地位,所以孔子庙其实是学堂,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官办学堂已经不是主流了。杨铭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兴办学堂,为国举才,那么唯一的方式,就是民间筹办。但是你得先告诉人家,民间学院出来的读书人,可以参加科考,这样一来,才会有人筹集创办。当下的朝堂,可以说除了杨铭之外,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民间学院的出现,会对国家带来什么影响,他们的眼光毕竟束缚于当世,很难想的那么长远。但是想要将学院在全国推广,书的问题,你得解决。书在大隋,是无价之宝,你想印刷之后普及大众,难度非常之大,雕版印刷术,这都好说,简单的一批,但首先的问题就是,谁会让你印刷呢?怎么才能印刷呢?秘书省的藏书,皇家子弟都不能随便进去翻阅,何逞他人乎?说到底,还是需要一场大洗牌,但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杨铭要是敢这么做,其实和历史上的杨广已经没区别了。不能急,也急不来啊。造纸场,在大隋是归太府寺管,全国的造纸厂只有二十多家家,北方居多,南方以绍兴、安徽南部、南京、扬州、广州为中心,纸质是基本相同的,就是产量不太行。京师的造纸场是最大的,就在原先的汉长安城旧址,这里现在叫长安县,但是县衙在大兴城里面。杨铭在太府寺几名官员的陪同下,专门去那边瞧了瞧。工艺嘛,大概还是那四个步骤:原料分离、打浆、捞纸、烘干。而且长安的造纸场还是用的水车,这里有潏(yu)河,渭水的一级支流,不缺水。但是水车古代有个毛病,因为是木轴承,所以建不了多大,而且非常容易磨损,三天两头就得换轴承,所以纸张的出货量不大。造纸的主要材料,是破旧的麻布,而不是麻类植物的原材料,所以也叫麻纸,像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就是这类纸做成的。首先原材料就贵了,麻布,是衣食住行的衣,其本身就是与粮食货币直接挂钩,是硬通货,老百姓可以没有纸,但不能没有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