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要不是索要媳妇,他才不会来。杨铭诧异道:“你担心什么呢?她在我这还能出事不成?”呵呵……你小子也不是什么好鸟,我怕你把她睡了,给我戴绿帽子,杨暕道:“母后可是答应的,让我来将令姿带走,你不放人,自己去跟母后说。”杨铭咧嘴一笑:“你欠陈淑仪一样东西,等你还给她的时候,我就将人还给你。”杨暕彻底呆住了,沉默半晌后,一声不吭的拍屁股走人。哪个王八蛋告诉他的?活腻了是不是?杨暕离开东宫之后,本想着去找母后,告诉对方,当年那档子事,有人不听你和父皇的话,已经告诉老二了。但是转念一想了,现在不能说,父皇母后就要离京了,这个节骨眼上捅出这事,只怕会有一场大风波。算了算了,既然老三也没跟我翻脸追究,我就暂时当不知道吧。崔令姿被杨铭扣在东宫,其实就是对杨暕的一种警告,好让对方今后做什么事,先掂量掂量,等于是一把悬在杨暕头顶的剑。杨铭可没有睡嫂子的嗜好,虽然不论是韦盈和崔令姿,都是各具风情,但他是下不了手的。女人嘛,他不缺。杨广这一次离京,又带走了十五万人,还把沈婺华和宁长真,也带走了。而他走的也很是时候,正好是各地举人入京参加考试的日子,杨铭甚至认为,老爹这是甩锅给自己,得罪世家的事情,让自己来干。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今天的科考,郡一级,举人名额增加为十人,县一级五人,朝廷明令,正五品以上官员直系亲属,不得参加。这其实就是在给寒门世子机会,正五品官员的家属,不走科举也能安排,他们占着名额那是浪费。而大隋今后的用人,会逐渐减少安排贵族子弟,加大对寒门士子的任用,从而实现行政体制的小换血。但是这样的小换血,也是非常难的。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养杨广这次离开,带走的大官不多,朝堂很多大佬都留下了,因为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他是出去耍去了,把干事的人都带走了,这国家还运作不运作了?苏威、牛弘、裴矩、段文振、阎毗,被他带走了。裴矩是真的不想跟着对方晃荡,因为他经常外出,势必与杨铭接触的时间就会变少,以至于杨约和东宫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不是他想看到的。这次留京的人当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宇文述。杨铭心知,这个人,是老爹留下来专门盯着自己的,因为宇文述只对皇帝一个人忠心。皇帝防太子,这是非常正常的,而杨铭想造他爹的反,当下也没那么容易,十六卫当中,大多是忠于皇帝的。就目前来说,杨铭造反的风险大于收益,所以暂时不会这么干,毕竟高句丽顺利灭了,杨广今年虽然南巡去了,但还算消停,没惹什么大事。武士彟把杨妙智娶回家,还不足两个月,对方就怀孕了,杨铭不得不佩服武士彟的命中率,还挺高的。也不知道这一世,武则天还有没有降生的可能,毕竟杨妙智今年不是四十四岁,而是三十四岁,不一定会像历史上那样,生下三个女儿,也许会有儿子,也说不定。结束休假的杨铭,继续主持每日朝会,查看今年报上来的士子名单。“臣以为,今年河北山东两地的举人,应予以优待,这对安抚当地,是有很大作用的,”说出这话的,当然是河北人卢楚了。他现在是个光杆司令,内史省的大部分人都跟着杨广走了,就他这个主官没走。民部侍郎韦津立时反驳道:“科考,是遴选天下有才之士,薄彼厚此,有违朝廷初衷,公平二字不要,国家信誉何在?”杨铭监国的小朝会,人数没有杨广在时那么多,也就三十来个人,有这些人其实就足够了,杨广那种朝会形势,其实不妥,很多国家大计,其实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因为国家也有阳谋和阴谋。就像卢楚今天提出来的一样,照顾山东河北,等于是将公平二字踩在脚下践踏。但他说的没有道理吗?有道理,而且非常合理。这就牵扯到关中集团和关中以外集团的切身利益了。杨约也表示赞成韦津,道:“一码事归一码事,山东与河北的安抚,朝廷这边不会停,但不能因为这个,在科考上做猫腻,真要泄露出去,岂不是让天下士子心寒吗?”“谁会泄露出去呢?”民部尚书崔仲方道:“朝会议事,不得外传,这是古今以来历朝历代明令禁止的,我大业律上也是写的明明白白,今天在坐的各位,没有人会传出去。”真的没有吗?有,多了去了,但是他们也只会告诉自身家族当中的一些嘴巴严的人,方便家族对朝廷的任何政策,做出正确判断,以便及时应对。杨约笑道:“两位都是出身河北,在这里谈优待河北士子,似乎不妥吧?”“怎么就不妥了呢?”第三个河北人吏部侍郎崔君肃说道:“朝廷已经发文,正五品以上官员,亲房不得参考,我们又没有私心,当下形势,如果能够在科考上面照顾河北,鱼俱罗在那边也好做事,这是于国家有利的。”中国的亲戚关系,是非常之复杂的,真要展开来说,说不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宗亲、外亲、妻亲。宗亲就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以得姓始祖为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其中又分为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旁系宗亲为伯父/叔父、堂兄弟、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等。而崔君肃口中的亲房,是以自己为基准,上两代,下两代的直系亲属。打个比方,崔君肃这是正三品了,他的儿子和孙子,不得参加科考,至于人家的爸爸和爷爷,就不要说了,你想让人家参加,还得去下面找人家呢。杨铭眼下,也只能约束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你要是把亲房改成堂房,压根就别想通过。堂房是什么?堂房又分为亲堂和远堂,亲堂已经论到自己祖父那一辈了,远堂就更远了,到曾祖父了,包含了所有祖父和曾祖父的后代,这可是一大拨的人,你不可能给人家杜绝了。今年也就是个试水,所以约束要小一点,就是杜绝许敬宗这样的人,你爹都是礼部侍郎了,你特么竟然去参加科考?还考中了。大隋眼下的科考,还是脱离不了形式主义,杨铭要改,只能慢慢来,先把那些正五品的儿子们踢出去。三个河北人,意见算是统一了,希望朝廷能偏向河北山东一点,关中集团这边,肯定是不同意,因为这么一来,人家的切身利益,就受损了。等于国家今年就招这么多公务员,你河北山东占了大部分名额,那我不就少了吗?双方争来争去,河北三人完全不落下风,因为这三个都身居高位,杨广的扶持关中以外世家的计划,得到了初步体现。“好了好了,别争了,”杨铭抬了抬手,才算打断了这场长达一个小时的唇枪舌战。杨铭淡淡道:“科考创立之初,就是高祖皇帝给天下士子一个公平入仕的机会,正如杨约所说,一码归一码,安抚河北山东,需要在其它方面想办法,以科考优待,不合适,这是对河北士子的小觑,你们三个为他们争取,这是好心,但是河北士子会否觉得,我为什么需要朝廷的优待?难道我就比其它地方的士子差了吗?”崔仲方点头道:“河北山东论学识渊源,不弱天下任何一地。”这是实话,但这样的实话,有人不爱听,韦贞直接冷哼道:“旧齐占据山东河北,以文立国,下场如何呢?”这话一出,基本是划分集团了。杨铭一把抓起桌子上的砚台就朝韦贞砸了过去,而且故意砸偏,真要砸中,可不好收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