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家父隋炀帝 > 第623页

第623页(1 / 1)

('

只要能安全返回来的,肯定能带回来点好东西,家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这就是为什么,隋军一旦攻下一个地方,肯定会大肆劫掠,人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朝廷给的赏钱跟你自己抢回来的,差距非常大。

你要是抢了一串金项链,而且还没有被上司搜走,那你们家可以吃香喝辣了。

朝廷这边再难,眼下也得拨点钱出来,赏赐酒肉给全城百姓,让他们好好的去庆祝。

“民部的帐上,还有多少钱?”翌日朝会,杨铭询问崔仲方道。

崔仲方道:“还有四百万,其中两百万要用作陛下返京之后的庆典,而此番将士的赏赐抚恤,预计要在五百万左右,也就是说,眼下已经有两百万的亏空,李渊那边修晋阳宫,落下了七十万的亏空,民部这边还没有给他拨钱呢。”

按制度,国库每年,至少都要留存七百万做为应急储备,不能动,但是远征高句丽,耗费实在是太大了,保底的钱都花了一半了。

杨铭脸色难看道:“今年的赋税,大概什么时候能收缴上来?”

崔仲方道:“各地不一,快的年底就行,慢的,在来年的三月之前,怎么也能缴上来,但是今年情况特殊,恐怕赋税会很不理想。”

“眼下急需拨钱出来,赏赐京师百姓,”杨雄插嘴道:“不能先拨出一点吗?陛下今年年底,多半是回不来,先把庆典的钱,挪用一下。”

崔仲方看向杨铭:“这个得太子点头。”

“陛下亲征得竟全功,乃国之大庆,这个钱必须得出,”杨铭沉声道:“把那两百万用了吧,催一催关中今年的赋税,让下面的地方官,早点收缴上来。”

“可以,”崔仲方点了点头。

“不妥啊,”民部侍郎韦津赶忙道:“陛下南归,必然要去晋阳,李渊恐怕很快就会找朝廷要钱,这个钱,从哪弄?”

杨雄和崔仲方顿时耷拉下脸来。

人家俩难道不知道李渊会要钱吗?所以太子才会早早的把钱都花出去,让李渊自己去想办法。

庆典这玩意,在京师办一场就行了,没必要在晋阳也办,你也不看看国库还有几个钱?眼下还能铺张浪费吗?

但是赏赐京师百姓的钱,是必须要花的。

所以没人提晋阳的事情,就是打算装聋作哑先把钱给花了,但是韦津这么一开口,这钱就花不出去了。

大殿内鸦雀无声,韦津一脑门的冷汗哗哗的冒出来了,完蛋,口快说错话了。

李渊要钱,是招待皇帝,杨铭花钱,是赏赐百姓,哪个重要?

当然是皇帝重要,所以眼下人家李渊即将会要的钱,你就得准备了,本来不用准备的,因为李渊还没有开口,但是韦津先说出来了。

杨铭无奈道:“提前划出一百万,等着人家李渊要钱吧。”

崔仲方瞥了一眼韦津,点了点头:“这个钱,确实需要提前准备。”

太府寺元寿道:“这样一来,赏赐京师百姓的钱,还差一百万,河东那边的炼场,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杨铭皱眉道:“眼下已无用兵之处,河东的产量已经在往下压了,而且未来几年,精炼钢不会外售,哪来的钱?”

元寿道:“兵事无用,还有民事,现在兵械的产量在缩减,但是民用器具,正在加紧量产,南方那边不少商人已经去了河东,希望购置一批工具农具,云定兴正在跟他们谈,但是还得太子拿主意。”

炼场,是官督,官办,官销,能卖给谁,不能卖给谁,都是有说法的。

按律,豪门大阀不准拥有军械,但哪家都有,这个无法阻止,杨广也管不了。

卖给商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监督他们不准将购买的工具熔了,去铸造兵械,虽然大隋的炼场是官办,但不是还有像云定兴这样的私人炼场吗?南方那边肯定也有。

杨铭沉吟片刻,道:“吏部给下面打个招呼,严令各地郡守巡察辖地,一旦发现私人炼窑,即刻收缴官府,私开炼窑者,斩,私铸兵器者,斩,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等于是朝廷垄断铁器市场,民间想买,只能找朝廷买,买了还不能乱用。

朝廷不但把钱挣了,还起到维稳作用。

当然了,像云定兴这样的没事,因为他的炼窑,就在关中,朝廷盯得很紧,他不敢乱来。

杨铭的一句话,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头落地,他对此早就麻木了。

“告诉云定兴,把价格往上提一提,”杨铭淡淡道:“让他赶紧把钱凑上来,送至京师。”

元寿点了点头:“臣即刻派人通知。”

第541章 岭南爆雷

远征大捷,就意味着国内的叛乱很快就会被镇压,毕竟都是老百姓造反,主力南归,必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各地叛乱清除的干干净净。

山东已经差不多了,张须陀居功至伟,杨铭已经写了奏疏,打算奏请老爹给张须陀封侯。

宇文化及带着七万大军进入河北,各地的叛军瞬间土崩瓦解,作烟云散。

王薄、孙宣雅、郝孝德、刘霸道、张金称全数被剿灭,除了王薄之外,其他人都被就地处决,王薄做为打响山东造反第一枪的反贼头子,被押送京师。

这个人,杨铭都不好亲自处理,得留给杨广。

不过王薄的亲人,已经被张须陀在山东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形势越来越好,只要熬到今年的赋税收缴上来,今年的难关也就算是过去了。

不过就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南方传来了一声炸雷,宁长真反了。

大半夜的,杨铭便被人给喊了起来,急忙召见各部官员于大兴殿议事。

“这个王八蛋!朝廷待其不薄,安敢行忤逆之事?”杨雄快气炸了,一把将兵部的奏报拍在桌子上。

李浑皱眉道:“好端端的,他造什么反啊?就因为跟他借了点粮食?他不也没借吗?口口声声说什么率军往山东平叛,朝廷没给他旨意,竟然私自募兵,这个狗贼。”

实际上人家李浑心里门清,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是在装糊涂。

杨铭的脸色非常难看,因为他知道,这事是他挑起来的,当初如果不跟宁长真借粮,就不会有今天的事。

宁长真正是因为没借,高句丽一灭,怕朝廷找他的后账,所以主动反了。

吏部侍郎高孝基道:“周仲牟与冯暄攻下流求,回师之后,宁长真占据钦州八郡造反,而冯暄也遥相呼应,扣下了周仲牟,如今等于是整个岭南都反了,冯盎正在南归途中,知晓之后不知会作何感想?”

崔仲方道:“今年大举用兵,国库耗尽,实不宜再兴兵了,还是派人招抚吧,宁长真造反,多半还是因为怕朝廷针对他,只要条件谈妥,他应该会退兵的。”

宁长真与冯暄已经达成联盟,据线报,他们已经招募了八万大军,一旦北上,必然是直扑淮南江表地区,也就是打江都。

南方往北方打,不会去荆州,那地方你打下来,也不好守,因为是在长江中游,容易被上游下游夹击,所以一般都是打江苏和浙江。

杨铭心里清楚,老爹是咽不下这口气的,肯定会第一时间部署平叛,可是话说回来,今年真的不能再打了。

真要跟岭南再掀起一场大战,就怕江南也会有人趁势而起,举旗易帜。

别的不说,将士们不愿意啊,他们不愿意,强行逼他们上战场,是会闹出兵变的,后果更严重。

开皇到现在,南方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其它地方跟朝廷本来就是时好时坏,今年耗费这么大,根本没有余力对岭南用兵了。

这口气,还真就得忍。

杨铭点了点头:“宜派使者招抚,诸位觉得,谁去合适?”

杨雄叹息道:“还能有谁?冯盎最合适,岭南是他的地盘,出了问题,还得靠他解决。”

“不妥吧?”李浑讶然道:“冯暄都反了,让冯盎回去,就是放虎归山,谁去都行,就是他不能去,这个人要是返回岭南,危害更大。”

杨雄道:“冯盎对朝廷还是忠心的,如今他的女儿也进了东宫,他是个明白人,不会坐视岭南造反。”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