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特么打平壤的主力,追着五千人追了这么远?让人家的主力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去打于仲文了?所以他当着那么多将领的面,痛骂宇文述,被宇文述给绑了。阴世师眼下也知道不对劲了:“大总管请速往下游,于总管若有失,我军将丧失进击之力。”宇文述沉声道:“眼下已经走到这了,卫玄就在对岸,你这个时候不救,眼睁睁看着他送死吗?从哪过河都是个过,吩咐下去,再搭浮桥,我们就从这里过河。”他的这个决断,是非常正确的,都到了这一步了,救于仲文在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况且他们已经探明,对岸有敌军萨水主力,而他们就是打主力的,见到主力不打,去乌骨,杨广不答应。宇文述的随军慰抚使,是宠臣中的宠臣虞世基,虞世基也认为,应从这里过河。于是大军紧急行动起来,砍伐林木,搭设浮桥。而宇文述麾下的陈棱部一万两千人,率先从卫玄早已搭建好的那座浮桥过河,陈棱是右御卫将军,他的麾下,有秦叔宝。围绕在水坝南岸方圆近百里的这场大袭扰,三天后,随着宇文述主力顺利过河,决战之势,直接拉满。这可是左翊卫,别看人家只有三万六千人。卫玄部被击溃逃散的士卒,也在纷纷往这里聚集。震天的战鼓仿若天上惊雷,远征至今,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就在鸭渌水与萨水之间的平原展开。宇文述摆出来的,是武侯八卦阵。中军在中,正前方,为天阵、蛇蟠、云阵,主将为陈棱,左右为飞龙、虎翼,主将是卫玄、阴世师,后方为风阵、鸟翔、地阵,主将丘和。游骑二十四阵,游走两翼,主将罗荣、副将李靖。整座大阵,是大阵包小阵,取《周易》六爻之意,总共六十四个小阵。宇文述坐镇中军,面前是上百名旗官。“报!敌军重骑开始冲阵,目测一万余人。”宇文述点头道:“传令:赵开、杨元庆、苏烈、郭炽、杨会、令狐璨六路游骑,两翼机动,待敌入阵,左右歼之。”将令一发,原本都等在马下的六路游骑,总计八千人,纷纷上马,离开军阵之后,呈一个倒八字,往两翼扩展开来。他们这两支骑军,动手要看时机,如果敌军冲阵重骑成功入阵,他们会在后方形成包围,其实就是阻击敌军的支援,方便前阵吃掉入阵之敌。而高句丽方面,见到东西方向有隋军骑兵奔出,也派出了两股轻骑,用于驱赶。像他们这样的主要用于战略掩护策应的骑兵,就算打了照面,也不会轻易展开全面厮杀,因为将令,没有让他们打。那么怎么办?就是极限拉扯。他们要执行战术安排,而不是一味的见面就打。正前方,一万多的具装甲骑,先是缓缓行军,等到进入冲击距离,速度就会加快,在最后的一百米,才是冲阵阶段。游弋在两个方向的敌我骑军,都不会骚扰他们,因为大家各有任务。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千军万马的汹涌狂奔,使得大地仿佛都在震颤。“弓矢一,满弓!”“弓矢二,满弓!”“弓矢三,满弓!”……“放!”随着一声令下,遮天蔽日的箭雨被射入高空,然后划出无数条弧线,朝着不远处的重骑军团抛射而去。哗啦啦、叮叮当,各种乱响充斥四野。弓箭对于高速移动的物体,杀伤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敌军尚未进入破甲的有效距离。精炼箭簇的破甲效果,是看射程的,四十五米为最佳,但是四十五米的距离,对于高速冲阵的骑兵来说,眨眼即至。想要让弓箭杀伤取得最大的收益,列阵在最前方的排矟手,就必须顶住。“挡!”一声号令,站在最前方的三列排矟手突然向前疾奔,手里的大盾将大半个身体遮挡,只露出长矛,士卒以血肉身躯扑向敌军全甲重骑。哗啦啦,叮叮当……战马悲悸的嘶鸣,士卒口中的狂吼,金铁交织之音,在后方隆隆战鼓声中,厮杀进入白热化。后方弓箭不停抛射,弩手则是觑准空隙,暗施冷箭。一支支重弩像是炮弹一样射入高句丽重骑阵中,杀伤力惊人。眼看着冲阵重骑已然入阵,杨元庆一声大喊:“儿郎们随我来。”他率先调转马头往后狂奔,在他身后是绵延数百米的上千骑兵。他要去围阵了。但是负责驱赶的高句丽骑兵,也不是来看戏的,直接改变方向,与杨元庆部并列而行,双方在疾奔之下,枪矛不断刺出,也有人不断落马。撕扯,还是撕扯。苏烈和杨元庆他们的任务,是堵死入阵重骑的后路,抵挡支援敌军。而与他们对阵的骑兵,则是要保障入阵重骑与后方的有效联系,扯开空间。就像下棋一样,他们都有各自的任务,以及各自的控制范围。眼见情形不妙,高大阳下令,八个方阵的长枪兵,开始朝隋军缓缓推进。高句丽的枪兵跟大隋的枪兵还不太一样,他们的枪杆更长,和马槊差不多。但是木料不好,以至于大部分枪杆都不是直的,而且枪头很短。但是,这玩意对轻骑可是个大威胁,因为他距离很远就可以刺人刺马,不过因为枪杆不直,准头会比较差。高句丽这边一动,收到消息的宇文述便下令六路游骑往后撤,前方天阵和云阵各分出三千步卒,由排矟手、刀斧手、弓弩手、长抢手混搭而成,两翼迂回,实行包抄。而李靖则率领五千重装骑兵,伺机冲阵。这个伺机,是有说法的,意思是有机会你就上,没机会不要上,李靖自己看着办。两军对垒,尤其是人数如此庞大的大会战,双方统帅的每一步,都会小心翼翼。就像两个对弈之人,真正的机会没有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展开大规模厮杀的。宇文述部加上李靖卫玄,已经有五万多人,李靖麾下的裴行俨不在这里,他带着四千重骑走了。而敌军近十万。这场大战,不但考量双方统帅的运筹帷幄,还有自身将领的执行素养,士卒的战斗力,以及装备精良程度。宇文述敢以少打多,正面对决,靠的就是兵员素养和装备。关中子弟加上精炼兵械,按照杨广的说法,这叫打遍天下无敌手。双方的第一次接触,以高句丽鸣金收兵而暂时偃旗息鼓。负责殿后的丘和,已经在安排士卒构筑营房和简易工事,双方这一次碰面,注定了会是一场持久战。而乌骨方向,被抛弃的于仲文,彻底陷入夹击,留给他的只有一个选择,往北撤。第529章 进退无路于仲文麾下,是右翊卫,战斗力极为恐怖,但是东西都有敌军,南边又是大河,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往北突围,然后寻找有利地形重新列阵。但是他这一撤,把个麦铁杖给坑惨了。打蛇打三寸,攻敌攻弱点,麦铁杖眼下就是这个弱点。乙支文德看的出,于仲文部是不好啃的,而失去了苏烈部、薛祚部、麦孟才部、朱龙升部的麦铁杖,已经只剩下个残阵了。高建武见到乙支文德的乌骨军放弃于仲文,转而包围麦铁杖,他也极为配合的调整兵马,渐渐的朝着麦铁杖部合围而来。兵力强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因为在大隋,左右翊卫,是十二卫之最精锐,左右备身府,是天下之最精锐。这两府两卫,只看个头就能分辨,五尺七寸是最低标准,相当于一米七。也就是说,左右翊卫和左右备身府,最低身高一米七,而且皆为魁梧粗壮之士,你长的瘦还不要你。高句丽这边,矮子特别多,又瘦又小,小个子见了大个子,本来就有点犯怵。所以乙支文德打算先吃掉麦铁杖,再转而收拾于仲文。但是于仲文也不是吃干饭的,要不然杨广也不会让他统帅人家来护儿的右翊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