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家父隋炀帝 > 第538页

第538页(1 / 1)

('

房玄龄赶忙摆手:“不不不,我只是心里有些不畅快,太子最早提出十科取士,就是为我大隋择选良才,但是如今看来,只有皮相,没有骨相。”

“不要着急,”杨铭边走边说道:“科考是我大隋首创,如此开天辟地之举,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成熟,非一蹴而就之事。”

你自己都是关系户,你还好意思笑话谯文定?说白了还是中原氏族对巴蜀氏族,骨子里存在的鄙视。

房玄龄接着道:“玄挺和魏征这件事,殿下怎么看?我这次回去,大家必然会询问我您的意思。”

杨铭淡淡道:“告诉他们,东宫之事为国事,国事有轻重大小之分,也有利弊权衡之处,要让人说话,如果魏征说句话,都能挨打,那么东宫所有官员,是不是都该闭嘴呢?”

“臣必将殿下的原话带回,”房玄龄点头道。

本来房玄龄两天之后就会离开,但是杨铭突然觉得,还是晚点让他回去好。

因为他要看看,李靖怎么处理这件事,处理之后,杨玄挺他们又会怎么做?

如果还敢放肆,杨铭说不得就得下狠手了。

眼看着气候生变,一场大雪骤然而至。

对于这一点,炼场早有防范,每座高炉的顶上,都架着一层木板,就是为了防止雨雪浇炉,而且大棚内的门槛也高,可以防止雨水进入。

古人在建筑这一行当,经验之丰富,构建之精巧,是完全出乎杨铭预料的。

真的,后世的建筑论美观性,确实不如古代,主要就在一个木雕上面,要么说木匠在古代是最吃香的,有了这门手艺,真的饿不着。

眼下的大都督府,一直在不断的改造营建,正常来说,应该设在闻喜县城,又或是河东县城,但是炼场太重要了,以至于大都督必须在当地,而且河东有两座军府,也正在往汤营乡迁移。

杨铭就住在这里,所以独孤怀恩这个大都督,只能蜗居在偏僻小院。

“外面下雪,你在这沐浴?”杨铭好奇的看着浴盆中的独孤凤儿,令侍女又添了几个火炉,以防独孤凤儿冻着。

独孤凤儿双手抱膝,蹙眉笑道:“非礼勿视。”

杨铭笑了笑,在一旁坐下,道:“楼嬷嬷已经在往这里赶了,过几天就能见到,有些东西,得她来教你。”

独孤凤儿不解道:“嬷嬷能教我什么?”

“当然是取悦丈夫,”杨铭狡黠道。

独孤凤儿瞬间脸红。

她对于那方面的事情,属于是一知半解,独孤伽罗对她调教,多是性格方面的,没有涉及到男女行房之事。

而独孤家那边也忘了教了,毕竟闺女不是明媒正娶,一切都没有来得及准备。

之所以还算一知半解,是因为独孤凤儿问过陈淑仪。

你问谁不行,你问她?

于是独孤凤儿道:“你先闭上眼睛。”

杨铭配合着将眼睛闭上,然后就听到出水的声音,渐渐的,一股香风袭来,独孤凤儿就这么坐在了杨铭身上。

但是接下来,她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陈淑仪告诉她,在椅子上是可以的,但是她觉得,好像不可以。

片刻后,杨铭睁开眼睛,看着一脸窘迫的独孤凤儿,笑道:

“你把我衣服都弄湿了,好了,我还有公事,以后再说。”

独孤凤儿慌慌张张起身,然后光着跑回浴盆蹲下,低头不敢再看杨铭。

而杨铭则是继续一脸坏笑的打量着她。

第一次见到凤儿的时候,她已经消瘦的不成人形了,但是眼下身体已经恢复过来,骨肉均匀,肌肤也呈健康的白里透红。

想想这丫头从前的经历,杨铭一阵心疼。

如果当初祖母独孤伽罗,不是将凤儿配给自己,她也就不会遭遇那场磨难。

杨铭起身打算离开,独孤凤儿听到动静,猛地抬头道:

“为什么非要等嬷嬷呢,你不能教我吗?”

杨铭驻足原地,沉吟半晌后,摇头笑道:

“那样会很没意思。”

第468章 换帅换将

过了年,征讨高句丽就要进入倒计时了,杨铭心知自己身为储君,老爹又执意亲征,那么他就必须坐镇京师。

但是,这么重大且对大隋国祚兴衰,有着分水岭意义的全面大战,杨铭不插手干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苏烈、裴行俨、罗艺、梁师都、秦叔宝,这是通过杨铭举荐,顺利进入军府领军,将来有望参加远征的年轻小将。

不要小看年轻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短板,但是他们也有年纪大者所不具备的长处。

小将安排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大将了。

历史上宇文述作为陆路行军大元帅,可谓输的一败涂地,从辽东出去,进入高句丽腹地的三十五万精锐,全让他给送了。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杨广同志的微操肯定是当仁不让,但宇文述的无能,也不能忽略。

洛阳那边,韦纤惠的爹韦贞,在门下省,未来远征高句丽的选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韦贞将那份名单,早早就派人给杨铭送来了。

大名单有二十四人,分水陆大军二十四位行军总管,其中九路归宇文述节制,剩余十五路由皇帝杨广亲自统领。

这九路为先锋军,分别是宇文述、于仲文、荆元恒、薛世雄、辛世雄、张瑾、赵孝才、崔弘升、卫玄。

另外十五路,分别是苏威、来护儿、周法尚、窦抗、杨智积、斛斯政、韦云起,刘长恭、麦铁杖、宇文化及、史详、屈突通、独孤盛、郭荣、阿史那大奈。

杨铭从历史上知道,其实打高句丽的,就是那九路大军,剩下十五路,来护儿的水师以外,压根就没上。

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宇文述带走的,是绝对精锐,剩下十五路除了杨广的禁卫之外,其它战力堪忧,再者,粮草不够啊。

一百多万大军,人吃马嚼,倾举国之力供应,也是供应不上的。

大隋的总人口,目前民部备档,是四千六百万人,以男女各半计算,男人有两千三百万,老弱再减一半,那就是一千一百五十万。

而杨广征调大军一百一十三万,后勤保证民夫两百万,共计三百一十三万,占总的可征调人口的四分之一。

这特么是去打仗?

历史记载,大隋一征高句丽,从筹备到战败,军民总体死亡人数在67万至70万之间,全国男性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就这么给消耗了。

还死了五个猛人,麦铁杖、宇文恺、杨雄、杨达、段文振,损失可谓巨大。

不过这一世,杨雄讨便宜了,在京师过的很潇洒。

九路大军败的一样惨,这其中有一个避不开的因素,就是杨广同志在九路大军当中,安排了九名慰抚使,说白了就是招降的。

慰抚使不受本军元帅节制,直接对接皇帝,以至于高句丽诈降,于仲文没有上当,但是慰抚使刘士龙出手干预了,他选择接受高句丽的投降,而于仲文还管不了他。

如果换成高熲和杨素,说不定就敢阵前抗命,但是于仲文没有这个胆子,虽然他爷爷于谨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正统的关陇集团出身。

结果呢,中计了,让高句丽给阴了。

而韦贞给杨铭的这份名单当中,九名慰抚使赫然在列,刘士龙的名字更是扎眼。

杨铭其实能够理解,因为装逼的最高境界,是在活着的人面前装逼,而不是死人,老爹设置慰抚使,其实是认为高句丽铁定会投降,而他要在高句丽王及百官面前,装这个比。

所以杨铭不但要干预九路大将人选,还要把这九个慰抚使给划拉掉。

但是要做成这两件事,其实是无比艰难的。

他可以给中枢一些大佬写信,让他们出面帮忙,但是这样一来,太子遥控洛阳朝堂,会遭老爹猜忌,于己不利。

再者,这九个人,不好换,要么是资格老,要么是皇帝心腹,要么就是宇文述用着顺手。

既然九路大军交给宇文述节制,首先就得考虑到宇文述的调派指挥,下面不听话,宇文述还怎么领军?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