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从西域回来后,他那张脸粗糙的不像话,还经常掉皮。
因为那边的风,就不停,还是一会热风,一会冷风,热的时候能晒爆,冷的时候冷透骨髓。
杨丽华是一个非常钟爱肌肤护养的女人,虽然已经老了,但依然自恋,属于有公主命也有公主病。
一听玄挺这话,那是打死都不想去了,她可不希望自己的脸上掉皮。
“好了,本宫知道了,你下去吧,”挥退玄挺之后,杨丽华看向杨铭,蹙眉道:“那我该以什么借口推辞呢?”
杨铭道:“称病啊,您就说你病了,不就好了吗?”
“称病会被识破的,”杨丽华道:“我若称病,你父皇必然派太医探视,怎么瞒?”
那就编一个太医都看不了的病,我头疼,我腿疼,这两样从外表可看不出来。
杨铭道:“您就说你脚疼,疼了半个月了,走路都走不了,太医要是开药,您也别喝,父皇总不能让太医监视你喝药,等父皇走了,您的脚疼也就可以好了,而且是太医治好的。”
“你可真是个滑头,”杨丽华笑道:“好吧,就按照你这个法子来,反正我是不想去。”
总算是搞定了杨丽华,但是返回东宫之后,又一件头痛事情来了,老爹竟然也想带着沈婺华走。
眼下的沈婺华已经进宫了,就在闺女陈淑仪那里。
不过沈婺华和杨丽华的区别在于,杨丽华多少还有点犹豫,而沈婺华一点不带犹豫的,她自己也想去。
这个杨铭就不好劝了,因为沈婺华已经答应杨广了,出尔反尔的话,以老爹的脾气,会发火的。
再者,历史上杨丽华确实是因为跟着杨广西巡染病,死在张掖的,但沈婺华没有。
“多准备一些冬衣,带点幕笠,对了,准备点围脖子用的围领……”杨铭嘱咐道。
沈婺华听的心惊胆战,怎么四季衣物都需要准备啊?那地方就算比关中苦寒,相差也不会太大吧?
这就是没怎么出过远门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华地大物博,什么气候都有。
“殿下去过西境,他说的肯定没错,阿娘就多准备一些吧,”陈淑仪也跟着劝说道。
沈婺华一脸懵逼的点了点头。
杨广这次离开,不但会带上杨暕,还会带上杨侑,至于原因,杨铭也能猜到,怕自己弄死他们俩呗?
嘴上说的不害怕,但杨广其实还是怕的,如果杨暕出事,那么自己就只剩下杨铭一个儿子,杨铭没有了威胁,以后谁还能制衡?
事实上,对皇帝威胁最大的,其实是太子。
亲情这种东西在皇帝眼里,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你听话,那就是父慈子孝,不听话,那就得带个引号。
第421章 东宫三小
五月十三,杨广动身西巡,至于走哪条路,其实只有一条路,沿着甘肃省地图划一条东西线,就是中原西出的唯一通道。
这次离开,杨广带走的官员不多,嫔妃也不多,最多的是和尚道士、百戏艺人以及一些商团。没错,杨广去张掖,打算和西域诸国签订一些贸易协议,是国家层面的贸易。打通河西走廊,为的就是对外贸易,贸易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的一大手段,不但赚钱,还能促使边境安稳,也可以解决国家内部矛盾。商业带动经济上行,经济上行,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如今大隋因运河而南北互通,外加河西走廊,经济正处在一个即将井喷的爆发期,已经有很多的南方人通过运河进入洛阳,再从洛阳经京师出玉门关,与西域做生意。无论是谁坐在杨广那个位置上,都会飘飘然,因为眼下的大隋,谁都能看得出,正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过程。但是杨铭清楚,大隋的很多政策都有弊端,如果不能掀起一场波及全国的改革,眼下的风光也只是昙花一现。关键是,杨铭不敢改革,那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这一次,作为大隋唯二的顶级外交家长孙晟,没有跟着杨广离开,因为就在四月份,长孙晟突然病倒了。杨铭因为忙于东宫的政务,没有来得及探视,今天朝会结束之后,他带着杨茵绛,亲自去了长孙晟府上。“别起来,好好躺着,”杨铭见到长孙晟眼下这副模样,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人嘛,毕竟是感情动物,杨铭总是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历史级重量人物离世,心里也是唏嘘不已。不论你生前多么风光,终究会有入土的那一天。长孙晟这个病来的快,整个人一下子就不行了,这才一个多月没见,已经暴瘦了一整圈。人嘛,就怕无端端的突然暴瘦,那样必定是身体出了极大问题。“臣残败之躯,有劳太子亲自探视,却不能下塌相迎,失礼之处,太子莫怪,”很明显,长孙晟说话都已经很勉强了。经历过祖父杨素离世过程的杨茵绛,也看出对方时日无多了。杨铭就坐在床边,握着长孙晟干枯的手掌:“你我不是外人,不要谈什么失礼,我已经带着太医来了,就让他们住在你府上,好好为你治病。”长孙晟勉强一笑:“臣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病过,今遭恐怕是熬不过去了。”或许是出于同情怜悯,杨铭忍不住掉下几滴泪,下意识的便抬袖去擦。这一幕,被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的清清楚楚。“臣早年得封上柱国,皆因太子,此恩至今未还,臣有愧啊,”长孙晟也跟着哭了,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这次挺不过去了。杨铭道:“长孙国之重器,我举荐你并非出于私心,何来感恩?不要再说这些了,当下应好生修养,我等着在朝会上再见到你。”长孙晟笑了笑,随后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女,缓缓道:“你们都给太子跪下。”长子长孙行布带头,四个儿子以及还未嫁人的幺女长孙无垢,纷纷朝杨铭跪下。长孙晟继续道:“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为父欠着太子一份大恩,今生恐无报答之日,汝等当承继我志,以报太子,若有异心者,不得入祖坟。”“儿子明白,”一干人突然哭起来了。杨铭也知道,这是人家长孙晟最后一次心机,也算是托孤吧,希望自己能照拂点他的儿女。于是趁着眼下机会,杨铭直接道:“行步年长,等长孙公身体康健,便往东宫,就任右武侍率,无忌最幼,还是要跟着李百药多多学习,等你成年,我自有安排。”两人赶忙谢恩。四个儿子,杨铭一下子定了两个,前妻一个,现在的妻子高氏一个,算是让长孙晟死亦瞑目了。病榻前不能久呆,长孙晟熬不住,于是杨铭早早离开,由长孙行布送出府外,只等到杨铭的车队走远,长孙行步才站起身,返回府内。“无忌才十一岁,凭什么受太子重视?咱们俩反倒没落着好,”老三长孙安业,在院子里跟老二恒业发牢骚。长孙恒业比较老实,闻言皱眉道:“都是自家兄弟,好处也没落给旁人不是?无忌当年随我从洛阳返京途中,便得太子喜爱,如今已经跟随太子三年,你有什么好不服气的?”长孙无忌也在场,但是一声不吭。他早就习惯了,他和妹妹在这个家,是没什么地位的。古代不同现代,他的生母高氏,虽然是眼下的正妻,但是死后和长孙晟不是同埋一穴,而是靠前一个坑位。能和长孙晟合葬的,是长孙行布他们仨的亲娘。这要是放在现代,肯定是当下妻子的儿子最受宠,但是古代不行,古代元配为尊,高氏别看出身好,那叫继室。行布回来之后,刚好听到这句话,闻言皱眉道:“太子安排,不要私下妄议,再敢乱说家法伺候。”说罢,行布便返回房间伺候父亲去了。老大终究是老大,权威毋庸置疑,何况四个兄弟的年龄也拉断层了,行布今年已经三十四,但无忌才十一,他的儿子都比长孙无忌年龄大,人家才是家业继承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