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家父隋炀帝 > 第453页

第453页(1 / 1)

('

但是卢楚还是说道:“罪大恶极,罪大恶极啊……”

至于他到底是骂谁,他自己也不敢说出来,如果是骂阎毗,以他现在的级别,完全可以指名道姓嘛。

阎毗现在就在下面坐着呢,你骂他两句能咋地?

杨铭此时的脑子里,突然想到一个成语:罄竹难书。

这个成语眼下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因为起源者是李密。

原话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骂的是杨广同志。

今天的这场议事,因为人太多太杂,所以真正的大佬们,都不会透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是就事论事,针对眼前的卷宗,说一些虚头巴脑的牢骚话。

高熲坐在左侧上首,此时皱眉看向阎毗,沉声道:

“你这次恐怕是脱不了干系,你是运河大监,河北成了这副样子,阎公可以准备后事了。”

他是故意恐吓对方,因为高熲清楚,阎毗肯定怕死,也不愿背锅,要不然也不会早早的跑去涿郡,阎毗如果想摆脱干系,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把所有罪名都往杨暕身上推。

高熲就是要把他往这条路上逼,你不告杨暕也是个死,告了反而有一线生机,你自己选择吧。

阎毗早特么选好了,他这次主动来秦王府,就是来求庇护的。

他这辈子已经吃了一次大亏,再来一次肯定是经受不住了。

早在开皇年间,阎毗就做过杨勇的太子宗卫率长史,后来杨勇被废,他受到牵连,挨了一百杖,和妻子一并发配为杨素的奴婢。

杨素这个人是真牛逼,他没有苛待阎毗,反而一直在帮对方说话,以至于两年后,阎毗先从奴婢转为平民,等到杨广继位之后,被杨素举荐去了工部,算是熬过了这场劫难。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阎毗肯定不会表态,只是一味道:

“臣难辞其咎,难辞其咎……”

裴矩猜到高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直接来了一句:

“只是初步估算,河北死亡人数已达六十万之众,别说是阎公一个正三品,就是正一品,也架不住这个罪。”

阎毗冷汗直冒,你们俩是故意的吧?嫌我胆子不够小吗?

“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他还是这句话。

这就是聪明人,罪,我是认的,但你们也别指望我一个人背了。

这时候,只听“啪”的一声,牛弘将手中的卷宗拍在了面前的长几上,老脸通红,一看就是憋了一肚子气,但他也是什么都没有说。

当官到了他这个份上,话真的不能乱说,字字都需要斟酌。

牛弘真的要气疯了,修建南北运河,本来就是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尚未恢复之机,勉强上马的工程,当时的形势已经决定了,工程只能慢慢来,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如果工程杨暕不插手的话,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死这么多人,还导致几个郡出现叛乱。

“河北再不安抚,恐人口锐减,于国不利,于民不安,”牛弘叹息道。

杨茵绛开口道:“关于安抚河北的事情,秦王已经上了奏疏,奏请陛下在益州、荆州、西南等地,施行免除奴婢部曲授田,一应收缴田亩之赋税,全部补充河北,江南经运河输送上来的货物,也优先卖给河北,如今乃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只能是苦一苦大家,先把河北安抚下来再说。”

这项政策,完全就是针对世家,聪明人早就看出皇帝用的是拖刀计,嘴上说是两年,但是两年之后还两年。

按照皇帝这么大兴土木,只怕终此一朝,这项政策都不会改变,长此以往自然就成了永久之策。

眼下大厅里的这些人,家族基本上都已经吃上这条政策了,因为他们大部分是北方人。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都免除了,其它地方也确实该免除。

所以牛弘赞成道:“秦王良策,眼下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单是蜀地加上荆州,全力帮持河北的话,不出三年,河北就可恢复。”

“远水难解近渴,”裴矩皱眉道:“此项政策,听起来似乎绝对可行,实则艰难,从蜀地和荆州收上来的多余赋税能否真的用在河北,尚未可知,民部每年的开支和年初的预算,一半都有出入,钱收上来怎么用,用在哪?是要看当前形势的,而不是我们想当然。”

“专钱专用不就行了吗?”牛弘皱眉道。

道理上是行,但实际行不通,裴矩不好明说,皇帝就要西巡了,还打算修驰道,你觉得这个钱收上来,真的能用在河北身上吗?

裴矩只能道:“最好还是议一个真正能有益河北的政策,比如王妃刚才也说了,江南的货物可优先供给河北,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再加一条,允许河北赊账。”

牛弘楞道:“此举治标不治本,朝廷还欠着河北的账呢,你现在让人家去欠账?恐怕说不通吧?”

“纠正牛公一点,欠账的是齐王,不是朝廷,朝廷没有跟河北借粮,”裴矩笑道。

真特么狠啊,你们想干什么?牛弘瞬间明白了,你们是想赖了河北这笔账?

杨暕他拿什么去还账?还不是得靠国库?牛弘已经是怒到极点,额上青筋暴起。

这时候,杨铭终于开口了:

“此策不甚妥当,有待商议,河北的钱,还是要还的,至于如何安抚河北,大家私下里好好琢磨琢磨,等到朝会举行,咱们再好好商量。”

杨铭这么一表态,牛弘顿时松了一口气:

“免除河北赋税不切实际,但眼下两条运河相继开通,或许我们可以让河北真正吃到这条河的好处。”

杨铭点头赞同道:“不错,以漕运为主,再辅以政策,才是安抚河北的关键所在。”

第397章 头上的一柄剑

今天出现在秦王府的,一半是早就投靠了杨铭的人,一半是看出势头,打算投靠杨铭的人。

也可以说,今天但凡进了秦王府的门,那就是支持杨铭上位的。

但是人太多,有些事情确实不便商量,而且杨铭也不想在私底下与这么多大佬商谈过久,以免老爹觉得他拉帮结派。

所以晌午时分,大家便散了,高熲裴矩他们有意留下,与杨铭探讨密事,但杨铭没有同意。

今天不合适,至少过了今天再说吧。

毕竟王府外聚集了那么多的马车,还都是高阶官员,杨铭不想太过张扬,御史台肯定已经将事情汇报给老爹了,所以他今天下午必须入宫一趟。

进宫的路上,杨铭的心情非常不好,因为李渊外放了,而且还是去的晋阳。

整个过程,裴淑英也都告诉他了,老二杀了人家儿子,杨广为了弥补,封了建成襄城太守,至于李渊去晋阳的事情,裴矩猜测老二是中了李渊的圈套,借杨暕的钱来达到自己外放的目的,方便转换身份,将来好进入中枢。

杨铭无语透了,千算万算也没想到,李渊会以这样的方式去了晋阳。

老二呀老二,你特么干的什么屁事?

杨铭也觉得裴矩的分析是对的,李渊着急出去,是不甘心只做一个禁卫大将军,他想进入中枢机构,参与国事。

门下省、尚书省、内史省,这基本就是豪门大阀出身的终极目标,他们现在绝对不会想着去造反当皇帝,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

其中尚书省权利最大,分管的职责也是王朝的重中之重,所以李渊很有可能是想进尚书省。

那么杨铭要做的,就是尽早想办法把李渊捞回来,你可以进尚书省,没问题,但就是不能去晋阳。

而他帮助李渊回京任职,是完全符合情理的,毕竟我娶了你闺女嘛。

进宫之后,杨铭先是去了永安宫,给自己的母后请安。

萧皇后肯定不会瞒着自己儿子,于是将怂恿杨暕对付王裕的事情,都说了。

杨铭点头道:“二哥下手是重了点,但杀了也就杀了,只要能让阿娘出了这口气,怎么都行。”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