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道没有反驳,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要求不好过关。
“我这里没什么意见,”史怀义笑道:“贼首伏诛,大事已定,几具尸体嘛,没有人会在乎的。”
他爹史万岁,和高盛道的爹,那都是秦王党,所以他自然要帮着说话。
张须陀也点头道:“眼下的渤海需要安抚,高杵原为渤海郡丞,爱惜任下百姓,素有廉名,此时不宜再有激烈手段,以免刺激百姓。”
“你们随便吧,平叛的事情,我只是帮忙,将来上面也不是找我问话,诸位觉得可以交代,那就请便,”阴世师笑道。
这下子难题到了鱼俱罗这边,毕竟他是做主的,将来这件事要是被人揪出来做文章,首先就得算到他头上。
“其实不妥,”鱼俱罗看向高盛道:“谋逆是要夷三族的,高杵的亲眷,如今已经在搜捕,抓到后也都会被剐死,其妻儿尸体,不可擅做处理,高太守还需明白。”
高盛道叹息一声,无话可说。
然后就在半夜,鱼俱罗找上门来,告诉高盛道,高杵妻儿的尸体已经被他调包,现在可以派人接手,将尸体找个地方葬了,但不能立碑。
“城里遭此大难,尸骸遍地,找个顶替的不难,”鱼俱罗在屋内,独自面对高盛道,笑道:
“日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不方便帮你,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高盛道感激道:“多谢总管大义。”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以后说不定还要多多仰仗贤弟,”鱼俱罗笑道。
第373章 伴君如伴虎
“很意外,都过去这么久,魏征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过问,”杜淹找到杨铭,汇报道:“我一直在让人盯着韦晏,可是他毫无反应,难道韦家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韦晏,是韦彤的弟弟,杜如晦妻子的三叔,任刑部司门郎。
杨铭皱眉不语,按理说应该有反应才对,敢同时辱骂两个亲王的人,以后可遇不到了,这么好的机会都不肯把握住吗?
半晌后,杨铭觉得自己这次突然让杜淹复职,有些太过明显,也许是露馅了。
“你继续盯着,记住,不准任何人将魏征提走,也不要让刑部再审了。”
“臣明白,”杜淹告辞离开。
然后,杨铭拿着刑部提审魏征的供词,又看了一遍,哭笑不得。
这小子也许是觉得死定了,什么话都敢骂,这样的供词如果让老爹知道,魏征必死无疑,因为你这么一骂,等于是侧面讽刺皇帝教子无方,教出来两个混蛋。
翌日朝会,
杨铭故意在期间,提及魏征的事情,然后询问众臣,这个人该怎么处置。
韦津直接道:“辱骂亲王,大逆不道,应该千刀万剐。”
好家伙,真没上套啊,杨铭笑道:“本王处置并不合适,毕竟人家骂的是我,我杀人的话,有徇私仇之嫌。”
嘿嘿,你果然不愿意杀人,韦津继续将军道:“这种小民不劳秦王大驾,刑部递交大理寺,可直接判死,这种人留着,都是浪费饭食。”
“不能杀人!”御史台黄凤麟起身道:“事情在十天前已经呈报陛下,需等陛下降旨,方可定夺。”
韦津一愣,好家伙,你们御史台这帮人嘴巴可真快,这种小事都给呈报上去了?
杨铭也是一愣,这下好了,魏征的小命悬了。
御史台,他管不了,人家这个部门,只服务于皇帝一人。
黄凤麟并不知道魏征的事情是杨铭在捣鬼,否则的话,他会提前一步告知。
这下子韦津没什么好说的了,事情捅到皇帝那里,也就轮不到他提意见了。
“陛下应该快到晋阳了,”观王杨雄岔开话题道:“宇文述亲自率兵去了河北,那么叛军很快就会被剿灭,运河也就成了,今年这一年虽然不好熬,但咱们也算勉强熬过去了,那么明年开始,河北是不是应该有些安民政策落地?”
“观王柱国也,”杨铭点头道:“河北经此一难,免除赋税势在必行,大家都各抒己见,咱们一起拟个奏疏,派人送往晋阳宫,上呈陛下。”
这个提议倒是没有人反对,毕竟大家也都清楚,河北这次是惨大发了,征调民夫最多,征粮最多,造反最多,不敢说生灵涂炭,那也是百业凋零,水深火热。
生灵涂炭这四个字,不要命的才敢说出口。
眼下的河北,确实需要一副补药,好固本养身。
运河一成,按照杨广的节奏,第一次攻打高句丽,应该就要提上日程了。
杨铭这一次必须硬顶,去打乱老爹的节奏,最少都得拖三五年,而且将来就算对高句丽用兵,也不能从河北征调了。
你不能让你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去扛钢管,也不能让一个年轻人七十二小时加班,会死人的。
至于高句丽,是不得不打,历史上杨广三征高句丽,也不都是为了面子,是因为这个地方很重要。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都不允许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坐大,因为他们一旦坐大,就会打中原的主意,一直都是如此,从未改变。
如今启民在大隋的扶持下,已经于北方坐大,那么东北方向,就不能再出现一个势力庞大的政权。
高句丽的问题比较复杂。
北魏时期,高句丽趁着中原内乱,进一步坐大,
连年征战之下,北面的靺鞨(黑龙江吉林东部,东至日本海,包括海参威)、室韦(黑龙江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都成为了高句丽的附庸国。
西边的契丹,奚,也开始给高句丽上贡,这样一来,高句丽腾出功夫,不断的对南边的新罗、百济(棒子)用兵,意图统一朝鲜半岛。
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北周顺利统一北方,然后杨坚篡周,原本臣服于高句丽的契丹、奚、室韦等部,开始派出使臣,交好大隋,高句丽的形势瞬间窘迫。
不得已之下,当时的高句丽王高阳成也派出使者交好大隋,接受杨坚的册封,被封为平原王大将军,辽东郡公,而他背地里,又派出使臣交好南陈,又被陈朝封为平原王宁东将军。
直到大隋顺利灭陈,统一天下,高阳成吓坏了,赶忙迁都长安城(平壤)。
是的,高句丽的首都也叫长安城。
大隋的崛起,直接影响到了高句丽的战略方针,当时的东北亚一带,因为历史传承原因,只有高句丽是正儿八经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经济制度,农耕冶炼技术,与中原无异,只是稍显落后。
而且地理条件,对大隋不利,先有辽西走廊,可以威胁河北,还可从渤海登胶东半岛,直接威胁山东。
如果大隋和突厥翻脸,高句丽必然犯境,届时便是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
而中原抵御塞外,构筑有长城这条完整防线,但是对高句丽,没有,最扛打的只有临渝关,而且也扛不了多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杨坚、杨广、李世民,李治先后对高句丽用兵。
甚至李世民还说过一句: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可见这个地方,不能不打。
……
裴淑英在晋阳等了七天之后,皇帝杨广终于来了。
他一到晋阳,就觉得晋阳宫太小,想要重建,幸好众臣纷纷反对,杨广迫于当下实在没钱,暂时作罢。
晋阳宫,原为东魏所建,开皇九年,就被扩建一次,十六年,又增设仓城,面积不算小了,但杨广还是看不上。
既然带个“宫”字,那就不是别人能住的地方,京师大兴宫,洛阳紫微宫,扬州江都宫,外加晋阳宫,这都是皇帝住的,里面的宦官奴婢,地方官根本管不了。
河北叛乱平定的消息,已经急递至晋阳,杨广大为开心,当晚便在晋阳宫设宴。
裴淑英做为正一品外命妇,带着从一品的荥阳王杨瑾,身穿礼服,被接入宫中,朝见皇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