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孤凤儿杀的那个人,身上有勋位,是袭的,按律,这种案子必须上报大理寺。
但是独孤纂压着没报,被元善给捅上来了。
杨广不高兴了,他可以不把大业律当回事,但是别人不行。
“混账!”杨广一把将奏疏扔在地上。
他这句混账,不是在骂独孤纂,也不是独孤凤儿,而是杨暕。
奏疏上记录着洛阳近来疯传的一些传言,什么杨素毒害独孤凤儿,裴矩和杨约私下暗斗不止,秦王后院起火等等。
这明显就是老二在搞事情,以至于惹毛了独孤女,才下手杀人。
但这封奏疏的主旨,还是告状,毕竟是一起涉及勋贵的命案,人家这都给你捅上来了,杨广有心包庇,也不便明说,得别人说。
既然事情都被拿到了朝会上,自然是大家传阅,共同商议。
杨铭看完之后,无动于衷,传给了身旁的苏威。
渐渐的,越来越多看完的人,开始偷偷注意杨铭的表情变化。
谁都看得出来,这件事就是冲着杨铭来的。
“王八蛋!”杨玄感一把将奏疏扔掉,起身怒道:“造谣中伤,陛下应立即责令大理寺前往调查。”
“把奏疏捡起来,”坐在玄感对面的杨铭淡淡道。
杨玄感也知道自己失态了,捡起奏疏,交给其他人传阅。
杨约是没有动静的,因为他心虚,这叫一报还一报,他猜到这是杨暕的报复,小畜生造谣水平低下,都敢牵扯到永安宫?你是真没脑子啊。
“奏疏主要议的是案子的事情,至于谣言,洛阳那边也有大理寺的人在查,想来不久就会水落石出,”大理寺卿郑善果道:“我们主要议的还是这起命案该怎么判。”
郑善果是个聪明人,谣言牵扯到了那么多大人物,就算不是谣言,它也必须得是谣言,所以他才强调案子,弱化谣言。
“当然是按律判,”宇文述道:“难不成因为她是国公之女,就可以免罪?”
这话一出,右屯卫将军独孤楷,右御卫将军独孤盛兄弟俩,不高兴了。
他们俩和独孤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是被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赐姓独孤的,和高颎一样,是独孤家臣。
没有独孤家,他们俩就没有如今的地位。
独孤楷直接道:“当然可以免罪,我大隋律有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可酌情议、请、减、当、免,赵国公之女,幼时便养在圣后膝下,单此一条,就可免罪。”
刑部尚书长孙炽道:“案子虽然已经呈报大理寺,按律应请三复奏,但是如今陛下亲览,那自然不必了,按律,独孤女符合八议中的议亲、议故、议功、议贵,其罪可免。”
宇文述不再反驳,真把独孤纂惹毛了,也不好。
于是他借着谣言道:“独孤女疯病一事,大理寺和刑部至今没有眉目吗?”
废尼玛蔽的话,有眉目我们早就上报了,还用你问?
郑善果和长孙炽,压根就没接这个茬。
这时候,杨铭站出来了,行礼道:
“凤儿若有罪,儿臣愿意抵罪。”
好了,这下子没人敢说话了,谁再揪着不放,就等于是问罪秦王了,谋逆以下的罪,人家都能顶,杀个人算多大点事啊。
杨广脸色凝重道:
“是谁在造谣,是谁在诋毁楚公、诬其贤名,大理寺必须查清楚,刑部御史台都派人,去洛阳,但凡涉案人等,全部捉拿。”
“是!”三司主官纷纷起身领旨。
杨暕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就是想将事情捅到朝堂,捅至人尽皆知,捅到杨、裴两家生疑。
谣言这种事情,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不相信,有三分之一的人相信,就已经非常可怕了。
无风不起浪,朝会上已经有很多人认为,独孤凤儿的事情就是杨素捣的鬼,毕竟传言听起来似乎是完全合理的。
越是被压制的谣言,那么这个谣言距离事实就非常近了。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相信,但自以为聪明的人,就容易相信。
第354章 尔虞我诈
在杨铭的全力争取下,高颎苏威联名附议下,宇文述等人全力反对下,史万岁顺利升为鲁国公,进入大隋国公行列,按例,只要在京,可每日参加朝会。
大隋上一任的鲁国公,是虞庆则,但虞庆则当时是以谋反罪被诛杀,所以国公之位也被拿掉了,虽然杨广即位之后,给虞庆则平反,但是他的儿子已经没有机会继承爵位。
朝会结束已经是傍晚,杨铭去了永安宫给母后请安,顺带看望自己的儿子。
当他知道杨瑞也要跟着去北巡的时候,心里是不乐意的,才多大点一个小屁孩,受的了长途跋涉吗?
萧皇后对此的回答是:你刚过百天,就被人从江都带到了大兴,路途也不近,不也好端端的吗?
杨铭无言以对。
翌日,天还未亮,杨铭便已经等候在皇城,恭送自己的父皇母后离京。
杨家宗室也都全来了。
站在杨铭身旁的杨丽华,小声道:“你那个偏方颇为有效,小孩(李静训)的气喘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一直都忘了谢谢你。”
“那可真好,”杨铭心情大好,笑道:“只要小孩身体康健,大姑母便不用每日愁眉不展了。”
杨丽华笑道:“可见水土不服,有时候也是非常可怕的,我这次学乖了,听你劝,不再出门了。”
“但愿杨瑞这次出门,不要染疾,”杨铭苦笑道。
站在他身后的杨茵绛闻言,一脸落寞,她虽然也穿着礼服,却是没有丝毫点缀的普通礼服,与身旁的裴淑英盛装相比,尊卑立判。
自己的儿子要出远门了,当娘的自然心焦,尤其是杨瑞入宫之后,她连探视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今见到远处的皇辇过来,杨茵绛赶忙踮起脚尖,希望能看到儿子的身影。
皇辇上,杨广夫妇的中间,就是夹着河东王小杨瑞。
他现在特别的乖巧,坐姿端正目不斜视,一动都不动,因为杨广太严厉了,以至于杨瑞在杨广面前时,不敢有丝毫失态。
鼓乐响起,礼鞭扬声。
杨广从朱雀门出,然后登上了那座观风行殿。
行殿如庞然大物,下面有轮轴,左右各六个,高三层,可容百人之多,行殿的驱动,靠的是最下层的侍卫以人力摇动橹杆,设计非常精巧。
就是太奢靡了,因为行殿过大,所以杨广北上期间,凡遇狭窄道路,皆会有卫士提前拓宽,还要铺平,以便行殿能够安稳通过。
历史上玩这么花的,杨广也是独一无二了,不过他给所有的后世之君都树立了一个榜样。
什么榜样?只要不学杨广,就不是昏君。
他是华夏古代皇帝中的反面典型,李世民也是有了前车之鉴,做什么事情只要和杨广反着来,那就一定是对的。
比如杨广不喜人谏,那么李世民就希望大臣多多劝谏自己。
杨铭率领宗室,跟在行殿后面,紧接着是王、公、侯及众大臣,人群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南下,实际上,从玄武门、西边的金光门出城更方便,也更近。
但不行,必须走朱雀大街,因为杨广要在京师的百姓面前,先装个逼。
送出城,整整二十里,杨铭才带着为数不多的官员返回了京师。
这次比杨广东巡洛阳还要惨,正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不剩多少了,可以说,政务基本上无法处理,因为能拍板做主的,都特么走了。
这简直就是儿戏。
名义上,杨铭还是京师守备,但是朝会他不想主持了,实在是什么事都做不了,于是他干脆交给了杨雄。
杨约和玄感这一次也走了,朝堂空荡荡的,说句话到处是回音。
眼下的京师,还没有春游营地热闹。
杜如晦的婚期到了,但是老丈人韦彤走了,他是东宫左卫率,要保护燕王杨倓、越王杨侗、代王杨侑的人身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