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霖、陈婤眼下都被封了夫人,自然是她们帮忙,”陈淑仪道。
陈叔达还是不相信,皇帝不杀他们,已经是高抬贵手了,怎么可能让他们做官?
虽说两个入宫的侄女颇为受宠,但也没有这个能力吧?萧皇后能容她们扶植娘家的人?
王氏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陈淑仪的话对她来说,仿佛天方夜谭。
陈淑仪没有多跟他们解释,而是让人放下三千贯钱,直接就离开了。
当天下午,又有人来拜访。
陈叔达开门之后,发现并不认识此人,还诧异道:“你是不是敲错门了?”
“可是吴兴陈叔达?”来人笑道。
老陈家的祖上来自吴兴郡长城县,也就是浙江高官兴县,吴兴陈氏在历史上也是有牌面的。
陈叔达颇为好奇,仔细打量来人,只观此人面相,已是不凡,更别提人家一身行头华贵至极。
“正是在下,”陈叔达连忙点头,将人请了进去。
再看巷子里,好家伙,密密麻麻的几十名带甲卫士,甲胄上的徽记颇为眼熟,但陈叔达一时间想不起来。
“敢问贵客是?”陈叔达让妻子烹茶,请那人在院中树荫下的石桌就坐。
来人坐下后,笑道:“本不欲亲自来,但既然是长公主打的招呼,还是有必要来一趟的,何况长公主也说了,陈兄乃秦王嫔陈氏一力举荐,既然是秦王殿下的事情,杨某还是要亲历亲为的。”
陈氏举荐?这个淑仪,话都不说明白,你帮忙就是你帮忙,何必推到她人身上,
今天人家不说,自己以后岂不是都蒙在鼓里?
陈叔达一呆,道:“贵人是宗室?”
杨恭仁笑道:“出自观王府,现今掌着吏部,颇有微力,可帮陈兄解决一二。”
观王府?吏部尚书杨恭仁?陈叔达赶忙起身,就要行礼。
杨恭仁摆手道:“罢了罢了,不必拘礼,”
说着,杨恭仁打量一番周围后,笑道:
“来之前,杨某也都打听过了,陈兄十二岁时便能即兴赋诗,援笔立成,想来学问匪浅,听说太常寺博士欧阳询,与陈兄是故交好友?”
“回尚书,草民与欧阳旧陈时便是好友,入京后,来往甚密,不曾断了交往,”陈叔达道。
杨恭仁点了点头:“陈兄也知道,我只管着吏部,十一寺我说不上话,不过我可以举荐陈兄进太常寺,只要言明是秦王的意思,齐国公(高颎)那边会点头的。”
太常寺,是十一寺之首,绝对的中枢衙门,上班的地方在皇城。
以陈叔达的身份,杨恭仁确实不敢将他随意外放,但是吏部也没有缺,有缺也不会给他,所以十一寺是首选。
陈叔达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入仕的一天,还能进太常寺?这可真是天大的惊喜了。
他现在的心情,就好比大姑娘入洞房,爽到爆了。
“等着吧,”
杨恭仁似乎不习惯他这里的茶水,缓缓起身,朝地上吐了几口茶叶沫,道:
“皇城不比其它地方,规矩很多,与你们旧陈也不一样,以后有什么事情了,找我。”
“多谢尚书提点,”陈叔达赶忙起身相送。
杨恭仁呵呵了一声,抬步走了。
这俩人,历史上都是李渊外加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年龄其实也相差不大,但是眼下,尊卑太过明显。
这十几年来,陈叔达早已习惯了低头做人,屁颠屁颠的将杨恭仁送出巷子外,直到目送车队消失,这才兴奋的跑回家中,扑到妻子王氏身上,猛亲了几口。
“晚上你去一趟秦王府,见见淑仪,就说十四叔不会忘了她的恩情。”
旧陈宗室,陈叔宝这一辈,他是老大,在他下面,有三十八个弟弟。
而陈叔宝本人,也有二十二个儿子,十一个闺女,可谓子孙满堂。
在开枝散叶这方面,老杨家真是连人家屁股后面的烟都看不到。
第242章 三个女人
尚书、内史、门下三省,属于朝廷政务机构,负责决策与颁布政令,十一寺则承接尚书省政令而具体执行,两者之间,有上下级关系。
但是在大隋,他们之间的从属关系,不太分明,因为不管是杨坚还是杨广,对中枢各个机构,夺权的情况非常严重。
总的来说,他们的职权划分的很清楚,但是行使起来,不清楚。
整个大隋朝堂,六部尚书外加左右仆射,号称八座,事无不总,可以插手任何政务。
内史省、门下省的主官,基本形同于宰相。
至于十一寺,是朝廷事务机构,分工非常明确,各管各的,名义上,除了左右仆射之外,十一寺只听皇帝和太子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服务于皇帝一人。
高颎管着的太常寺,负责皇帝祭祀、音乐、医药、卜筮等事务,统辖郊社、太庙、太乐、太医、太卜等署,编制为三百四十七人,为十一寺之首。
杨恭仁虽然是吏部尚书,在地方行政事务上有着极大的话语权,但在太常寺,不管用。
所以他需要跟高颎打个招呼,言明陈叔达是秦王举荐,他如果说是自己举荐,不好意思,高颎这里他没有面子。
眼下的太常寺,编制有十一个空缺,七品以下的,都是些佐官小吏,只要高颎点头就能进去上班。
但是高颎这个人,做事一向严肃认真,不是什么人都会用,所以他需要先考察一番,如果这个人有真才实学,才会录用。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欧阳询,眼下就在太常寺任博士一职。
不要以为人家这是个闲差,实际上权力可不小,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吉、嘉、宾、军、凶),王公以下应追谥者,则博士议定之。
人家这个位置,是给你定谥号呢,王公以下包括王公,也就是说,杨铭现在如果挂了,挑选谥号上呈皇帝的,就是欧阳询。
如果是杨昭挂了,那欧阳询就管不了,那得是朝廷百官一同商议。
高颎是非常器重欧阳询的,尤其是这个人有一手行云流水般的好字,在高颎看来,此人在书法上的造诣,堪称大隋第一人。
但是大隋公认的书法第一人,是杨广,这其中,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水分。
高颎从欧阳询这里,大概知晓了一些陈叔达的情况,于是派人去寻陈叔达,令其入府一叙。
眼下的陈叔达与高颎的学问相比,差距非常巨大,所以高颎在考察之后,并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惊艳感,不过对方的学识还是不错的,所以给了一个太祝的职位,正九品,掌出纳神主,祭祀跪读祝文。
不算个好位置,基本就是个朗诵祝文的,但是陈叔达已经很满意了,因为他与高颎的一番探讨后,已经深深被高颎所折服,觉得自己在他手下做事,日后必然受益良多。
……
史万岁、长孙晟、郭衍、李靖等人,都已经返回京师。
李靖勋爵再提一等,被封上大将军,在太子杨昭的举荐下,出任右武卫将军,而右武卫大将军,是杨铭兼着。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李靖正式进入军方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李靖可谓是如鱼得水,不单单有身兼两府大将军的杨铭罩着,还有老师杨素庇护,两个舅舅韩僧寿、韩洪,在军方的名望也是极高。
加上李靖本身在蒲津关一战的表现,接掌将军一职,非常顺利。
他的妻子红拂女,眼下也住在京师,时不时的便会去秦王府,与王妃杨茵绛促进感情,李靖夫妇入王府如入自家,非常随意。
杨茵绛本身与李靖就是故交,加之对方又是丈夫的绝对心腹,所以对待他们夫妇俩,完全就是当做自己人看待,甚至在府内开辟了一处院落,专门用于李靖夫妇歇晌午。
“右武卫,是十二卫当中的第四大军府,常备兵力为两万四千人,卫所大营在冯翊郡,自我大隋立国以来,便一直是卫王管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