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家父隋炀帝 > 第171页

第171页(1 / 1)

('

临走前,杨铭告诉裴矩,吏部掌握着地方官员任命,在至尊眼中,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和杨素不对付,免得杨素继续往地方安排自己人,裴矩显然不是最佳人选,所以至尊也许会打他的主意。

当然,不会把裴矩怎么样,但是很可能把裴矩刚到手的吏部尚书给换掉。

裴矩心事重重。

杨铭返回王府之后,开始给萧摩诃写信。

明年除了至尊驾崩一事外,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汉王杨谅造反。

杨谅在晋阳,攻取大兴的话,河东是必经之地,所以杨铭要早做准备,于是他在信中,要求萧摩诃尽快编练一支人数在五千左右的精锐,

李靖去年带着河东子弟北击突厥,已经与当地军府结下关系,而且因为损失巨大,很多将领折损,所以军府在补充兵员的时候,李靖在杨铭的授意下,安排了不少自己人。

所以说,别看李靖眼下只是个河东郡丞,但他已经实际上控制了河东军府。

杨铭再信任李靖,也不会让他一家独大,而萧摩诃,就是那个制衡李靖的人。

没办法,杨铭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注定会提防身边所有的人。

历史上,收拾杨谅的还是杨素,而且杨谅造反,打的旗号也是铲除奸贼杨素。

翻开史料,几乎所有的造反口号,都不会针对皇帝,因为你敢打这个旗号,底下人不会听的。

造反,那是叛军,铲除奸臣,那是义军,士兵们还是拎得清的,但是他们很容易被忽悠。

李渊就是个例外,这小子眼看大隋没救了,直接造反,打的旗号是“废皇帝而立代王(杨昭三子),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

没错,这小子得到了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派遣大将阿史那大奈率兵相助。

始毕可汗就是启民可汗的大儿子。

杨铭在给李靖的信中特别嘱咐了一句:蒲津关当驻重兵。

他眼下的家产,极为丰厚,分出其中三分之二,送往河东王府,三分之一留在大兴。

杨铭知道,自己不久后就会回来,所以没必要把钱都带走。

仁寿三年,四月。

杨铭动身返回荆州,在上洛郡和独孤凤儿汇合后,还是走当年的那条路,于一个半月之后,抵达江陵。

杨庆被任命为总管府金曹,掌货币、盐铁事。

杨和被任命为兵曹,掌兵备,兵器,防御事。

品阶不高,权利却大。

杨铭也清楚,这两人从未参与过政务,上手难度肯定不小,但是杨铭有耐心。

不怕你捅娄子,就怕你不可靠。

回来的第三天,杨铭在总管府前衙召开会议,所有的总管府属官都在。

元文都主动道:“舍弟尚在路途,大约还需半月才能抵达江夏。”

他的弟弟元崇载,受杨铭举荐,补上了玄感离任之后的缺,出任鄂州刺史,现在已经在赴任途中。

杨铭点了点头,接下来,为众人介绍了杨庆、杨和兄弟俩。

元文都等人赶忙起身见礼。

就算是庶子,也比他们高几个阶层。

“今后有不通之事,二位兄长还需多多向元长史请教,”杨铭笑道。

两人赶忙答应,态度非常谦和。

杨庆和杨和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晋王府,受尽了无视和冷落,所以性格比较随和,没有那种太子之子的傲气。

再然后,就是元文都,庞犇、裴熙载、杜如晦等人汇报工作。

首先是水匪的问题,杨铭这一走,直接就是大半年,水匪之患日益严峻,迫于多方压力,元文都在去年的时候就给杨铭写信,希望能派兵剿匪。

而杨铭的回复,一直等到确认民部拨款的批文下来之后,才送到了江陵。

只要批文到手,就可以剿匪了。

但是民部这次的拨款,只有六十四万贯,杨铭报上去的是一百一十五万贯,基本上拦腰给了他一刀。

别以为只要杨铭会砍预算,民部那些人就是吃这碗饭的,砍起来更狠。

钱多钱少,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上面同意了重建襄阳水军,那么怎么建,主动权在杨铭。

他在路过襄阳郡的时候,已经派人将周仲牟给叫来了,眼下就在堂中,并且杨素那箱子五牙大舰的工艺图纸,杨铭也已经交给了对方。

杨铭直接道:“现有三艘五牙,养护不足,要尽快使之可以纵横大江,另外再添三艘五牙,及附属舰船若干,本王要的是一支可以压镇荆州水路的无敌水师。”

荆州水路,涵盖长江中游,长达两千余里,两岸郡县数百之多。

早就和杨铭探讨过水军发展的周仲牟,自然晓得该怎么做,可是钱不够啊?

杨铭也知道钱不够,于是道:“先动工再说。”

这样一支舰队,总耗费应该会超过三百万贯,但是不用太着急。

因为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造出来的,至少都需要两三年,这支水军才能具备真正的战斗力。

今年民部拨下来的六十四万贯,足够开工使用了。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关于清查田亩的事情了,

庞犇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会挨训,所以自打进了大堂,就一直耷拉着个脑袋。

据裴熙载讲,检校卫在地方,闹出了不少人命,还有不少冤案,杨铭离开的这大半年中,裴熙载这边就杀了几十个检校卫。

这帮人本来就是收编了当地的地痞流氓组建成的,所以很难管理,庞犇这孙子约束不利,以至于有个地方的检校卫竟然借着手中权利,给自己名下捞来上千亩的良田。

杨铭一开始就知道这些人不好管,但没想到庞犇会管的这么差,好在裴熙载雷霆手段,逮了几个严办,才把这股势头压下去一些。

杜如晦这边,还是得力的,清查出不少问题田亩,数量极为惊人,当他在堂内讲出来之后,一众人都惊呆了。

只有提前知晓事情的元文都,和心知肚明的杨铭表现的很淡然。

杨铭察觉到,杜如晦和裴熙载对这类事情,反应最大,甚至直接破口大骂原先的那些州郡长官不干人事,硬生生吹捧出一个天下粮仓。

国库的粮仓是满的,但是老百姓的米缸是空的。

骂归骂,但是两人也清楚,这事不能捅出来,起码不能是他们荆州先捅出来。

两个世家出身的子弟能有这种觉悟,杨铭还是颇为意外的,这一点要比元文都强上很多。

田亩改革,不是杨铭可以改的动的,眼下的荆州,不过是他的一块探路石,实验田,只有更清楚的了解弊端所在,将来才能想到改革良策。

而这项改革,不能靠豪门大族出身的人去做,因为就是改他们革。

可惜了,大隋的科考直到如今,进行的仍不顺利,借助科考上去的,还是一帮世家子。

“清查出来的问题田亩,重新授田,其余诸事,仍按部就班,至于检校卫,削减人数,”

说着,杨铭看向庞犇,道:“你是我的心腹,是我从大兴带来的,所以,不要让本王再失望第二次。”

心知逃过一劫的庞犇赶忙道:“是卑职失职,望殿下降罪。”

“你自己想个惩治办法吧,”说完,杨铭便离开了大堂。

等到杨铭走后,庞犇猛一咬牙,来到前院,脱光上身,喊来自己的手下:

“二十杖,使出力气来,不把老子打的皮开肉绽,老子就把你们打的皮开肉绽。”

两名卫士对视一眼,直接抡棒子就打。

如今的总管府内苑,可算是住满了,单是杨茵绛和裴淑英的奴婢,就有四百人。

杨茵绛是正妃,所以一应奴婢仆役,都归她管,杨铭也放心让她管。

裴淑英心软,不适合干这种事情。

五月初,杨铭收到了裴矩来信。

杨坚将他和柳述调换了一下位置,如今柳述是吏部尚书,裴矩是兵部尚书。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