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说,禁书风波……
是从翰林院开始的!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祸起
“那个人处理干净了?”
凤仪殿内, 皇后韦氏屏退左右,套了金丝护甲的小指轻轻扣在茶盏外侧,折出冰冷的色泽。
太子容夙神色温和, 一条人命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不过是轻描一句:“母后放心, 一个落魄书生, 胡诌些所谓的贵人秘辛糊口罢了,不足为虑。”
这些时日,那些言官上蹿下跳,逮着琅侯爷的错处不放,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给琅侯爷定罪。其实这买卖官爵的事也屡见不鲜, 不过是没人捅到圣上跟前,可因着一本话本子将这事传得人尽皆知, 到如今已是不好收场, 就连韦首辅为避嫌也只能一言不发。圣上虽还未做出处置,可观其态度已是叫人心惊肉跳。
说这事背后无人推波助澜,韦氏是决计不信的。
可写出那话本的作者不过是个落魄书生,审问不出什麽便只能杀了了事, 然话本故事早已传扬开来, 韦氏又不能直接下令禁了这话本, 只好剑走偏锋, 牵出另一桩大案来。
只要此案一出, 再无人会关注什麽买官卖官, 各大书肆只会人心惶惶, 闭门歇业都是轻的。
且其中还有诸多文章可作,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韦氏饮了口茶, 锁了几日的眉心总算松泛开来:“你父皇刚收了攸南道的折子,他一心想造龙舟南下,眼下有了进展必是要亲自去瞧一瞧的,朝中诸事也必然会往后推,此行来回不过六七日,大抵会留你监国,这机会,你可要把握住了。”
“儿臣晓得,本来儿臣还想着如何利用此次的事剪除二皇兄羽翼,正巧碰上翰林院因修史同世家借书。”
容夙唇边的笑意更深了些:“如此,正是天赐良机。”
***
翰林院在宫城内署之中,同西华门隔了一条夹道。喻良臣与几个同僚一道穿过赤色宫门,远远就见夹道中立了两人。
身旁的同僚惊讶道:“是我眼花了麽,怎麽好似瞧见了女子?”
喻良臣步下微顿,淡声道:“是昭明公主。”
她今日穿了件若芽色的笼袖长裙,半身拢于银绣披风之中,好似雪融之后绽于枝头的绿萼梅,毓秀瑶华。
也不知对面的人同她说了什麽,她仰起脸来莞尔一笑,鬓边的流苏金钗微晃,折出些细碎的光。
喻良臣迎着那光,微微眯了眯眼。
容姒一早便托人带了口信给晏离,让他带自己入翰林院,顺道将之前借的随笔还他。
“还未恭喜晏公子。”容姒一直记得梦中的晏离在她万般狼狈之时还贺过她及笄,此时亦弯着眉眼道,“恭喜晏公子,金榜题名。”
晏离笑道:“听闻殿下在上回的书义中也拿了甲等。”
他点了点手劄:“这其中有下官的功劳吗?”
容姒点头:“晏氏随笔,当居首功。”
晏离莞尔。
“昭明殿下。”同喻良臣走在一处的几个官员快步上前行礼,“殿下,非翰林士不入翰林,不知殿下来此……”
“本宫知晓规矩,只因听闻翰林院近日在修史,想看看相关的典籍,故而同父皇求了翰林院的令牌。”容姒出示令牌给诸人,这令牌翰林院中人每人都有,也是凭此令牌,翰林院官员才能出入万卷楼。
容姒又道:“请诸位大人放心,本宫只翻阅典籍,不会扰了诸位公务。”
容姒要从翰林院查起,就须得先入翰林。她赶在圣上出宫前求了这令牌来,若再由熟人带着入翰林便会省去许多麻烦。晏离如今在翰林院中口碑甚好,与自己又有私交,由他领着最为稳妥。
毕竟在文殊阁一同进学的熟人又入了翰林的就这麽几个,总不可能……
容姒目光微转,撞上了喻良臣的视线。
他站在几个官员之后,一身绣着鸂鶒补子的青色官服硬生生被他穿出几分月宫玉桂的清冷。在旁人面前,他一向恭谨疏离,只是擡眸看来时,深色瞳仁微凉,似是更添三分寒意。
容姒漫不经心地牵了牵唇,总不可能,叫喻良臣带她进去。
正如容姒所料,有晏离和令牌在,翰林大学士见到她也未多说什麽,只命小吏带着容姒去侧边的藏典室。翰林院占地不广,这间书室却独占三分,可谓归集了万卷楼和各世家的史籍文献,满室书香。
藏典室四角立有铜制烛台,为护史籍不兴烛火,此时唯有烛台顶部的灯烛亮着。
“殿下想看什麽可自行查找,但只能在这间屋子里查看,不得私自带出。”小吏示意容姒将手衣穿上,又叮嘱道,“史籍珍贵,殿下翻阅时还需格外小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