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平涛点点头:“你接着说。”
王勇新继续道:“我干中介已经十五年了,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像丁永泰这种提出只买十亩地的客户还是头一次遇到。不过后来他改口了,说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二十亩,或者三十亩也行。”
虎平涛微微皱起眉头,他感觉这里面显然存在着某种隐密:“什么叫情况允许啊?他究竟打着什么主意?”
王勇新道:“我当时听了也不明白,后来丁永泰告诉我,买地是为了建房。他是个很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建房也要看周边环境。如果买地位置的好,风景优美,那么就面积小点儿,十亩地差不多了。如果周围环境不好,那就干脆把面积搞大一些,自己花钱建个小范围的景区。”
这解释倒也合情合理。虎平涛点了下头:“这是有钱人的玩法,倒也说得过去。”
王勇新道:“他这么一解释,我想想也觉得有理,于是就开始帮他找地皮。接连找了好几个村子,主要是晋宁和安宁方向,那一带开发程度较高,村里闲置的土地多,很多用来搞农家乐,周边环境也不错。”
“我带着丁永泰前前后后跑了几趟,那些地方他一个也看不上,说是位置不好。”
“我当时就迷糊了:明明是按照他的要求,找风景不错的那种,可为什么到头来他又这么说?”
第三百八九节 路
“跑了一个多月,这事儿还是没能定下来。我心里越来越没底,却很想做成这桩业务,于是我专门找到丁永泰,问他到底有没有具体的买地意愿?或者只是口头上说说,实际上已经有目标了?”
“因为客户的意愿有时候很难捉摸。有时候他们其实已经看中了要买哪块地,可接下来看过其它地块,就有了新的想法。价钱、区位、土壤质量,还有就是水……各种因素都有。与其花时间和功夫带他们看更多,不如直接问。”
“丁永泰这人说话倒也不含糊,他说之前看的那些都不太满意。他不喜欢城市里的热闹,所以才去村里买地建房。可我推荐给他的地块都在城郊,平时也就算了,周末的时候很多人出游,这样一来就跟呆在城里没有区别。”
“他这么一说我就懂了,于是又找了几块离城远的地,可丁永泰还是不满意。”
“跑的时间长了,彼此关系就熟。他问我有没有在山里荒僻地块?越偏僻越好。”
这句话虎平涛听了也觉得奇怪:“越偏僻越好……那还不如直接跑深山老林子里面,与世隔绝。”
王勇新道:“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那个想要过苦日子的老板,最后把村里所有的鸡全给吃了……我以为丁永泰是开玩笑,后来才发现他是说真的。”
“类似的地块有倒是有,但的确是位置偏远,最关键的不通公路。”
“我带着他跑了一趟东川,那边有个村子,是省里的重点扶贫对象。村里有好几座山头, 林木稀少, 基本上都是荒的。”
虎平涛好奇地问:“他看上了?”
王勇新点点头:“那边的地价很便宜,一亩地的年租金才几百块钱, 跟白给似的。我指的是山地,没有开发价值的那种。整座山上全是石头,表面只有薄薄的一层土,就算把树种下去也长不高, 没有任何经济投入价值。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 都不会跑到那种地方去买地。”
虎平涛皱了下眉:“你接着说。”
王勇新道:“可就是那样的地方,丁永泰看了很满意。他跟村里签了二十亩,位置就在村子西面的缓坡上。那里地势开阔,盖房子没问题, 但距离水源很远, 也没有电,单独接管子拉线,直线距离就有两公里。”
“我就是一个跑业务的, 有些事情没法管,也管不了。反正客户提出要求就照这做,丁永泰签约的同时就把款子打到村委会的账户上。他一口气付了五年的租金,说是以后还照这规矩给。”
虎平涛越发觉得不可思议:“五年一付?这好像不太合理啊!”
王勇新道:“我当时也觉得不太对劲儿。虽说是没人要的荒地,年租金每亩也就几百块钱,可几十亩就是个大数,何况一次交了五年的租金……要换了是我,说什么也不愿意啊!顶多年付。这钱放银行里吃利息, 或者投资在其它方面难道不香吗?就算是为了自建房屋, 也用不着一次性给五年的款子,根本没这必要啊!”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很多搞民宿的都愿意提前付清租用的款项。所以当时这念头也就是在我脑子里晃了一下, 后面就没再想了。”
“丁永泰给了我佣金。这事儿算是结了。”
“咱们国家一直在搞扶贫, 我们做房屋中介的,必须随时关注上面的政策。我平时都看新闻, 上个月在手机上看到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 就顺带着点进去, 看了一下滇省这边究竟有哪些扶贫地区。”
“看到表格上有东川, 我一下子想起了丁永泰。”
“正好那天有一个客户要去那边看房子,我开车带他去东川的时候, 刚好经过丁永泰卖的那个村。那天我和客户各自开车,中午就把事情办完, 他走他的,我走我的。我心里真的很好奇,因为那块地周边没人,也不可能有任何经济产出。丁永泰愿意花钱买那块地,显然是个不缺钱的人。”
虎平涛对此表示理解:“你想看看他究竟盖了一幢什么样的房子?”
王勇新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点点头:“那天回城的时候,我特意拐了个弯,去了村里。因为从高速下去以后,往租地的那个方向经过集镇, 再往后就没有路了。必须找地方停车,走上一个多钟头才行。”
“以前我去那个地方都是把车停在村委会。, 否则村里有些孩子调皮捣蛋,经常掰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停在路边的话车就毁了。可等到我把车开下高速, 往村委会方向走了一段,忽然发现路边出现了一个岔口。”
王勇新边说边比划:“全水泥路面,很新的那种。关键是岔口的那条路很宽敞, 足够两辆大货车并排。”
“等等!”虎平涛将其打断:“你的意思是,以前你去的时候,没有岔口这条路?”
王勇新认真地回答:“我们所里有两个员工是东川的。前些年他们邀请我一起回老家过年,吃杀猪饭,走的就是那条路。那是一条老路,三级路面,因为缺少维护,路面破损很严重,也没人管。有些地方实在破损难看了,就用碎石料随便铺一下。”
“修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得花很多钱。很多村道都是石子路,轮胎质量差点儿的车跑一趟都够呛。那个岔口以前压根儿没有,而且现在还是全新的水泥路面。当时我就觉得奇怪, 以为是政府花钱投资建的。”
“我没多想, 直接开车上路往那个方向走。可刚开出两百多米, 拐过山梁,就看见前面横着一个道杆,有专人看守,旁边还竖着一块非常醒目的牌子:私人领地,禁入。”
“守道的那个人穿着保安制服,他把我的车拦了下来,问我有什么事儿。我随便找了个借口,说是看着这路是新修的,就来看看通往哪里。那个保安说上面建了个庄园,是私人地方,不准进,让我把车倒回去。”
虎平涛注视着王勇新,语速缓慢:“这种事情很常见。”
“是很常见,但我觉得不合情理。”王勇新解释:“我知道所谓的庄园主肯定是丁永泰,可我也知道那块地的实际情况。丁永泰这人有没有钱暂且不论,他愿意花钱是他的事儿。可这条路就不那么简单————那村子是真的穷,附近的地块全在山里。虽说丁永泰买的那块地直线距离村外马路就一公里多,可开车的人都知道,车子上上下下必须走盘山路,绕来绕去就是好几公里。”
“我回到岔口位置,特意下车看了一下————路修的很严实,成本要得很高。这可是一大笔钱。如果只是为了在山里自建住宅,真有必要这样做吗?”
“我见过的有钱人还是挺多的,也有几个在山里搞自建房,也有花钱修路方便自己的。可人家那路段都不长,顶多一公里左右,房子也是建在风景不错的地方,周围植被茂盛,有山有水。”
虎平涛心里有了些计较:“所以你怀疑丁永泰在那边买地,另有目的?”
王勇新点了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是我想多了。小时候我家里穷,每一分钱都得计算着花,长大以后工作了,收入也还可以,但我一直觉得不能浪费奢侈。我知道有钱人的想法跟普通人不一样,十几万的名牌服装、化妆品、包包什么的在他们看来不算什么。可就算是千万、亿万富翁,那钱也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没理由往水里扔啊!”
“丁永泰在中介所登记的资料显示,他是做外贸服装生意的。”
“在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买地,一口气交了五年的租金,还专门修了一条路连接地块和外面……这已经不能用“土豪”来形容,要我说,根本就是脑子有病。”
“光是那条路,修建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至少需要几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