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突厥忙于内乱,一时间是不可能和大夏打的。
燕地受了上次战争的重创,急需休养生息,朝廷更应该学其休养生息,而不是大肆扩兵,用钱如流水,导致国库空虚。
两派吵的唾沫横飞,也没吵出所以然来。
最后,齐刷刷看向秦纪,请他定夺。
秦纪内心早有打算,点头。
“朕觉得给百姓加税,乃下下之策。据说还有很多百姓觉得朕收税太狠,不满了,干脆跑进深山隐居,此乃国之根本受到动摇。
传旨,从此刻开始,颁发新政策,让百姓生,只要生就不加税,不仅不加税,反而免税五年。”
这话一出,文武如遭晴天霹雳,目瞪口呆。
什么?生就免除五年税务?
这话,太具冲击力,冲的文武大臣大脑空白,回过神来后统统匍匐在地,哀求。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陛下,万万不可。”
“望陛下收回成命,国库本就因为长期征战,招兵买马,赔偿五倍十倍的抚恤金,导致亏空。再颁布新政的话,连唯一的财路都断了。”
想一想,每个百姓都去生一个,然后五年不收税。那这五年朝廷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给官员发俸禄?用什么给土兵发军饷?
所以,基本所有大臣都持反对意见。
有些脑门灵清的大臣,转而一想就思索到秦纪想法的深意。
新政策,短期内看,好像国库断掉财路,实际是在给滋生人口做准备。
这条新政策,就是妥妥的针对人口出生率来的。
而且,天子说的不加税,是指不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税收。
没有生过孩子,该怎么交照样怎么交,生了孩子的免除五年税务,得到缓解贫困的效果。
这样一来,百姓必然抢着生孩子,人口将大大增加,利国利民。
陈仲衡也想通关键点,老脸兴奋到通红。
第668章 千刀万剐
秦纪的新政给了他极大的冲击力,他急忙抱拳拱手。
“陛下,老臣支持。”
秦纪笑着看过去,满意点头,“不愧是陈太师,这么快就明白了朕的想法,你解释吧。”
“是。”
通过解释后,文武大臣恍然大悟,纷纷拱手。
“陛下,臣等先前误会了陛下的政策,的确利国利民,能增加我朝人口。”
“老臣支持。”
“老臣也支持。”
“臣等支持。”
有支持的,同样就有反对的。
“陛下,这政策,利国利民,确实很好。可想增加人口,按十余年计算,并非一朝一夕。即便百姓愿意生,效果也缓慢,难以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
“对呀,陛下,出了财务之外,还有官员也是,户部人手不够用了。”
秦纪大手一挥,“人手就更简单了,还有两个月便是文科举,朕要改革,增加进土名额,并且多考一门,算学,各占一半总分。”
什么?把算学归类到科举?
这消息,是妥妥的晴天霹雳,文武大臣纷纷傻眼。
“陛下,算学有何用处?您要将其纳入科举,简直胡闹!
秦纪冷笑,“谁说胡闹的?分明是你眼睛长在脚底板,没有见过世面。以朕独特的眼光看来,算学有大用处!将来的改造战舰,建造房屋,哪样不需要算学?不说远的,就说近的,户部刚才还说缺少人马,要接管财政,是不是要懂算学?不仅得懂,还得精通。”
文臣是不懂这道理的,只认为算学无用,熟读儒家经典就好!
可秦纪不这么认为。
别看现在科学院内一群科学家,各种研究新产品,但每天也只是研究些新品肥皂、沙子、玻璃等等基础的民生东西。
想要将科学规模发展,数学便是基石。不懂算学,如何去计算房屋构造的偏差?如何去计算桥梁坚固的分值偏差?如何去打造更高等级的交通工具?比如火车汽车,哪样不和算学挂边?
不过,历朝历代以来,重文轻理都是常态。
也正因为如此,数百年后的中原,才会被红毛利用大炮轰破国门。
百年耻辱,不堪回首。
秦纪既然坐在天子的高位上,肯定是要杜绝一切隐患。
所以,改革科举,将算学归入科考内容,只是初步,从而引起的连锁反应,便是改革科学院。
只要科举中有人才脱颖而出,秦纪便会让其进入科学院工作。
“陛下,科举考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乃祖宗规矩,您怎么能说改就改?”
秦纪脸色一下就阴沉下来。
“老顽固。规矩是人定的,人如果被规矩反定死,还活着干什么?何况,此一时彼一时,老规矩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革,如此一来,才能带领大夏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