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这一概念泛指每年6月-9月的电影、电视档期。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最早源于1975年6月20日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的公映。
从此,每年好莱坞各大影业公司都对六七月份的排片给予重点关照,暑期档也由此形成,并成为整个北美首屈一指的票房档期。
在好莱坞分账大片刚刚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他们出于惯性,在谈判中第一时间选择的上映档期就是暑期档。
殊不知,在那个时间段,中国的电影市场完全没有成熟的档期概念,即便是有,也是年终岁尾的贺岁档才勉强算得上一个。
暑期档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把它的目标观众定位在了学生和年轻人群体上,但这样的受众面,要求与之匹配的必须是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
而很显然,那个时间段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完全不够成熟。
但眼下不一样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耕耘了近十年的暑期档终于迎来收获的日子。
2007年,麦克尔·贝的超级巨制《变形金刚》在暑期档创造了2.8亿的票房,而在去年,也就是2009年,他的第二部续作《变形金刚2》更是在同样的档期取得了4.5亿票房的成绩。
算上孙羿的《触不可及》,去年整个13周的暑期档中,国内电影市场共计创造了20.5亿票房,跟贺岁档也不逞多让了。
这就让很多业内人士浮想联翩。
你们这些大公司大制作都扎堆在贺岁档厮杀,我们干不过,那咱们去暑期档喝点汤还是可以的吧。
就这样,整个2010年的6月至9月间,无论中外,一共有将近60部影片集中上映,尤其是年后的时候,孙羿的《环太平洋》也宣布定档7月,业内公司一片哀嚎的同时,相关人士也大胆的预测,今年的暑期档很有可能超过贺岁档,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第一大档期。
其实有这个变化也不难分析,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孙羿的星空映像,只要他的电影在哪个档期集中上映,那么哪个档期就能爆发出超高的票房潜力。
现在很多业内人士都在关注着孙羿的星空映像,尤其是即将在暑期档领衔上映的《隐入尘烟》。
经过戛纳电影节的舆论轰炸,《隐入尘烟》算算是妥妥的出了圈。
在他们眼里,这部电影完全不能当文艺片来看,有了孙羿和戛纳的加持,它的票房表现绝对胜过一般........不对,是绝大多数的华语商业片。
而在影迷看来,那当然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