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页(1 / 1)

('

也就是当时,我开始好奇电影为什么一定要每秒24帧,

我根本不懂科技,所以找来懂科技的人帮我来解决科技上的问题,

就有了现在的4K120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我相信技术震撼到一定程度,可以给电影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李暗虽然说的谦虚,但语气却很肯定。

“人们都说距离才能产生美,你的新技术让人物的每一个毛孔在屏幕上都看的清清楚楚,反而阻碍了电影的故事性。”张洋摇摇手反驳。

“但这样给观众产生的带入感是独一无二的。”

“你《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什么?”张洋带着语言陷阱的发问。

“通过新技术带来的人文精神。”别看李暗老是笑嘻嘻的,实际上他精明的很,他怎么可能上当。

“人文精神一定要通过新技术吗?”张洋不能理解。

“电影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人的感觉。

还是要为艺术来服务,为故事,为人物,为戏剧性服务。

我从来不觉得技术在这边,艺术在另外一边,搞艺术非得简单到不行,或者只是内容。

我觉得看法跟内容一样重要,怎么看它对我来讲很重要。

电影已经很久没有改革了,张导你也有这个感觉吧!”

“我没有这种感觉,电影里的细节深挖下去,就像一个宝藏一样,怎么都挖不尽的。”张洋矢口否认。

其实张洋也有一点这种感觉,但在这他是不会承认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全世界能深挖下去的导演有几个,还不如探索新技术,

我们作为行业最顶尖的一批导演,就要给后来人开路,这是必须要有的担当,我们都不做,谁来做!”李暗铿锵有力的说道。

他这番话说的京大的同学们都想鼓掌,真是说的太好了。

“目前实际情况就是,3D等新技术已经不被大规模应用,而是沦为了很多商人圈钱的工具,

现在多少电影都出现了3D国内特供,你说的这个新技术一出来,又会有多少人弄个似是而非的东西,然后打上标签来圈钱。”

张洋这说的有点不讲道理,李暗在谈理想,他却开始谈钱,但能引起现场大部分人的共鸣,那他就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两人的对话虽然平淡,可却是充满了机锋,听的今天过来的京大学生们是津津有味。

大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听的学生们也是觉得两人都说的有道理,只是两种理论的冲击,让他们感觉头脑都要炸了。

最后张洋拿着话筒无奈道:“今天先谈到这吧,再谈下去,估计要谈个三天三夜。”

李暗也笑着点点头:“好,不过这是为我电影举行的一个对话,你总该给它一个祝福吧!”

张洋扭头想了想:“大家去看这部电影就看60帧,或者24帧版本的,这样故事性还更强一点,反正120帧的全球就五家电影院有。”

张洋的话让包括李暗在内的人都是哑然失笑,他还在默默坚持自己的观点。

接着就学生问答环节,第一个抢到机会的是一位男生,他拿着话筒就对张洋发问。

“张洋导演,我特别认同你的观点,可你目前怎么拍《摩天营救》和《巨齿鲨》这样的特效电影。”学生很是尖锐的问道。他觉得张洋拍这些电影就是堕落了。

这点问题根本难不倒张洋,他神色自若的拿着话筒:“我只是反对过度追求新技术,对于新技术不需要过度追求,但也不能没有,

你们可能忘了,国内最大的特效公司腾训特效是我帮着建立的。”

这位学生却不依不饶:“对啊,特效已经有了,那你还继续拍它们不是更没有意义。”

他的现场很多人都认同的点点头。

张洋感觉这群人有点难缠,但他还是能对付。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老谋子和邹静只合作,冯裤子和刘震运合作,陈诗人和江文都是和人联和编剧,

我的电影除了一开始的《美丽心灵》、《牡丹花下》和最近的《小丑》其他都是我一个人从头开始编剧的,

写剧本就像是充放电一样,让我回到十几年前的那个状态是不可能的,我需要拍点轻松的电影换换脑子。”

“旅游能换脑子吗?”突然一个声音大声说道。

没错,这次张洋和刘一菲黄山旅游不知道被拍了多少照片,只是没能上围脖热搜,但薇信朋友圈里传的不在少处。

“当然可以。”张洋很肯定的点头。

听到他回答的同学们,看张洋这么理直气壮顿时息声。 ', ' ')

最新小说: 炮灰又茶又爱演 年代重生:炮灰女配要逆袭 仙侠文里我HE了反派大魔王 世无双 失氧 七月是神的时间 瞒宠 穿书七零:娇气亲妈靠空间养崽 穿成废材男主的未婚妻 玄门少主在年代文里蛊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