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SX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她是唯一为父建立帝业的公主,也是巾帼英雄,娘子关也由此得名
山西娘子关因为这位公主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
据说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之后,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不给敌人可乘之机。一次,刘黑闼部大举进攻,平阳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与居民严防死守。
由于关内军队兵力不足,娘子关的情况十分危险。面对数倍于其的军队,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在城楼上焦急地踱着步子想着主意,同时极目远眺,等待着援军到来。
忽然,她无意中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顿时急中生智,计上心来,于是,她下令城内军民立即收割、架锅、用新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平阳公主又令部众乘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
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主帅。主帅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便错误地判断援兵已到,由于害怕中了埋伏,敌人最终不战而退。待得知此乃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他们只能望洋兴叹。这就是米汤退敌兵的典故。
第116章 李秀宁
张洋说着史料给刘一菲听,并问道:“这些你有没有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
刘一菲感到奇怪了:“都是史料了,有什么奇怪的。”
张洋说道:“之前你也看过一些剧本片段了,现在基本已经完成了,所以我要告诉你,我决定把柴绍这条线删掉!”
刘一菲奇怪的看着张洋说道:“你这么小气的吗?”
张洋解释说道:“那些史料可能在当时看来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不过现在人的目光根本接受不了!你想下,有危险了,居然留下妻子自己走了,这在电影表达出来怎么被大众接受?”
刘一菲一听觉得也有道理!接着张洋继续讲道,电影的第一段就是要大场面的,所以要提前将李秀宁的葬礼放在最前面,表现出李渊和大臣对于李秀宁葬礼规模样式的冲突。再加上大场面的表达要十分钟左右。
还有去了夫妻这个片段人物变得不够饱满,所以这次电影正式开始的第一个阶段讲的就是李世民带李秀宁出征。让她知道相比英雄一朝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个片段也只能有10分钟左右。
然后就是李家太原起兵,李秀宁主动在关中散尽家财,招募军队,然后以蛇吞象,用人格魅力以小吞大。得兵七万余,这个片段要控制在二十五分钟左右,还要在后面加一个成军仪式。
接着就是先打败朝廷来攻击的军队,这里面要将米汤退敌兵的典故加进来。然后再在周边攻城掠地,三战三捷打下一大片土地城池。这段也要二十分钟左右。
最后一大段就是李秀宁见此大势,主动联系父兄前来关中,汇猎长安,经过三月有余迫降屈突通,攻下长安。而在这以后她从李世民那知道了父亲要将自己兵权收回并将自己许配柴绍的消息,最后就是一个李秀宁离开长安的镜头。这个大片段要三十分钟左右。
将几大段故事都讲起来给刘一菲听过后张洋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压力?这部电影虽然和花木兰一样是大女主电影,可表达形式更依赖主角的发挥了。除了开头的大场面没有李秀宁,和最后的长安大战有李世民分担之外,其他的开头出征要有任侠之气,看到世间残酷要变成熟。以蛇吞象,而且还是女子之身,对台词功力和个人神态要求很高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