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页(1 / 1)

('

俞士悦点了点头,转向于康,道。

“这便是了,你想想,如果说朱骥的那几个表哥素来是喜欢生事之人,那么,朱骥绝不会如此轻易的就出头去大兴县衙,而是会更加谨慎,这是其一。”

“除此之外,按璚英所说,朱骥当时去大兴县衙询问,得到的结果,是此案确是对方事后反悔,那日在殿上,据顺天府尹所说,他曾移文询问过大兴县知县,得到的结果一致。”

“这便是第二个疑点,如果说朱骥当时是以势压人的话,那么,大兴县知县就算是看他的面子放了人,可顺天府移文询问时,又为何要隐瞒不报?”

“要知道,欺瞒上官可是不小的罪名,这桩案子,说穿了也就是几十亩田地的事,随便找个底下人顶罪,也就糊弄过去了,大兴县知县何必要如此隐瞒?”

这么一说,于康也察觉到不对劲儿了。

迟疑片刻,他开口问道。

“俞伯伯的意思是,这件事情背后有人操纵?”

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这些只是案件本身的疑点,除此之外,还有这案子到底是被怎么掀出来的,才是更值得深究的地方。

不过,看着于康闪烁着光芒的目光,俞士悦迟疑片刻,还是摇了摇头,道。

“不能确定,现在来看,只能说此事的疑点颇多,你若是想替你父亲做些什么的话,我刚刚所说的这些,可以去查一查。”

应该说,这桩案子,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光是现在来看,有人在背后算计于谦,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但是,能够有分量布下这样的局,背后之人的身份一定不简单,于府现在本就风雨飘摇,再涉及的太深,不是好事。

所以,俞士悦也只能是浅浅的提点一下,只是局限于大兴县内的话,应该是无妨的,如果说真的能查出什么来,能够对幕后之人的身份有所把握,自然更能有的放矢。

话说的差不多了,俞士悦也就准备起身告辞,见此状况,一直都没怎么说话的董氏再三犹豫,还是开口道。

“次辅大人,恕妾身冒昧,既然此事是有人在背后陷害拙夫,那若是将其中内情禀明陛下,是否……”

闻听此言,俞士悦叹了口气,拱手道。

“夫人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刚刚所说的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这一切都建立在,璚英所说不假,朱骥的人品也能信得过的情况下,但是,这些理由,却不能拿到陛

“抛掉这些,未必就没有可能,是朱骥真的在回护亲族,也未必不是那富户真的不愿服气,所以闹到了御前,将廷益下狱,乃是陛下亲旨,若是什么证据都没有,就此将这些猜测禀明陛下,只怕不仅救不了廷益,反倒是害了他。”

“妾身明白了,辛苦您了。”

董氏的脸色有些失望,但是,仍旧行了个礼,道。

“康儿,替我送一送次辅大人……”

“俞伯伯,请。”

于康上前,送着俞士悦离开了府邸。

临到出门之时,俞士悦停住了脚步,想起刚刚离开的时候,董氏看他的眼神,心中不由有些无奈,思索了片刻,他还是对于康道。

“于康,你可相信俞伯伯?”

闻听此言,于康微微一愣,道。

“自然是信的。”

于是,俞士悦叹了口气,道。

“于康,朝堂之事,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这次的事情,并非是我想独善其身,而是之前陛下下旨之前,我已经替你父亲求过情,只是你父亲……总之,这件事情,并非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么简单。”

“你若是想查此事,可以查探,但是切记,以安全为要,除此之外,你父亲不在,于府你便是顶梁柱,所以,你一定要劝住你母亲,在你父亲出狱之前,无论得到什么消息,发生了什么变故,都切切不可轻举妄动。”

“我还是那句话,朝堂之事瞬息万变,一切未尘埃落定之前,便按你父亲所言,不要轻举妄动。”

这番话说的颇有深意,于康皱眉思索了片刻,隐隐觉得,俞士悦这话另有含义。

但是,他毕竟未涉朝堂,所以,想了半天,还是没能明白,不过,看着俞士悦慎重的样子,他也只得点头道。

“多谢俞伯伯告诫,我知道了。”

俞士悦点了点头,却并未再多说什么,只是转身上了轿子,离开了于府。

此刻,时间还早,但是天色却已暗了下来,天空中凝聚着一片片硕大的乌云,引得路人纷纷开始往家里赶去,但是,乌云虽然翻腾不止,却始终没有雨滴落下,反倒闷热不堪,让人心烦意乱……

第1097章 王翺的古怪举动

不论京城当中如何风起云涌,朝廷的政务,总归还是要运行下去的。

这一日早朝上,随着于谦入狱,迟迟未定的整饬军府一事,总算是有了结果。

“……擢都督同知张輗为左都督,领中军都督府事,擢都督同知武兴为右都督,领右军都督府事,昌平侯杨洪迁左都督,领前军都督府事,擢都督佥事杨信为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靖安伯范广迁左都督,提督京营。”

“命左都督张輗奉旨整饬五军,各都督府协同,都察院,刑部协理,钦哉。”

怀恩手中捧着一卷黄绢圣旨,口气波澜不惊,但是却让底下的一众文武大臣躁动不已。

这份圣旨一出,文武两边,反应各不相同,文臣这边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的听到圣旨宣布的时候,还是有些失望。

与此相反的是,勋贵武臣这边,则是振奋不已。

要知道,自从土木之役以后,朝堂之上武臣势力衰弱已久,作为最顶级武臣的军府都督,一直被文臣这边死死的卡着。

这就导致在许多军政大事上,没有人能够替他们在朝堂上力争,这两年下来,兵部甚至隐隐有凌驾于军府之上的势头。

但是如今,随着这道圣旨的宣布,这种局面,算是有了一个彻底的转变。

不提于谦入狱的事,单说这道圣旨之后军府的状况,张輗代表英国公府重掌中军都督府,王钦作为成国公府姻亲,领后军都督府事,领右军都督府事的武兴虽无爵位,但却和定国公府关系匪浅。

剩下的左军都督府和前军都督府,分别由忻城伯赵荣和昌平侯杨洪掌管,赵荣本身不算出色,但是他的背后,是虽然存在感不高,但是和于谦一样有扶立之功的丰国公李贤。

至于杨洪,自然更不必说,如今的朝堂之上,若论军功,无人可出其右。

唯一的遗憾就是,自从宣府一行回来之后,这位赫赫声名的杨侯便一病不起,据说近段日子,连床都起不来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杨洪只是个挂名的,真正领前军都督府事的,应该是他的侄儿,刚刚被擢升为都督同知的杨信。

如此一来,前军都督府的话语权会稍弱一些,但是有杨洪的声名撑着,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至于范广,他的去处,众臣也早就有所预料,虽然说,朝中有不少大臣,寄希望于他能够接手整饬军府一事,但是,且不说范广在京中时间不长,对于军府上下盘根错节的关系很难理清楚,事情交给他能不能办好。

但说是范广身兼军府都督和提督京营两件差事,这整饬军府就不可能落在他的身上。

所以,大抵便是二者去其一,京营事重,二者相权,自然是会保留他提督京营的差事。

于是,便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军方的全新格局。

张輗,王钦,武兴三人,身无爵位,但是背后却各自站着一座公府,合起来代表着旧勋贵体系在朝堂上重新拥有了话语权,赵荣,杨洪,范广三人,都有爵位,但是,在朝中的人脉却并不深厚,前者居于新旧勋贵之间,后两者则是存粹的新勋贵。

而这两方势力,便成了如今军府的基本面。

从表面上来看,张輗掌握了权势最重的中军都督府,而且,在接下来的整饬军府当中,会有着莫大的话语权,但是,作为军方最关键也最核心的京营提督,却由范广领任。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