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页(1 / 1)

('

要是别的人这么说就算了,可是张二爷,何时变得这么深明大义了?

叹了口气,朱仪略有些不满,道。

“可是,这定国公府,摆明了就是在两头下注,一边向乾清宫示好,一边又想靠着太子殿下,甚至还想插手军府。”

“也就是看着如今朝中局势复杂,所以想左右逢源,可恨我等之前做了这么多努力,可如今,却要让他们白白分一杯羹不成?”

“国公爷,大局为重!”

眼瞧着朱仪有些急躁,张輗劝了一句,旋即,他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奇怪之色,道。

“说来,定国公府此举的确是有渔翁得利之嫌,可国公爷,你也不必如此动怒吧,难不成……”

眼瞧着张輗的脸色若有所思,朱仪心中暗道一声不好,试探的过头了,只怕张輗要察觉到什么……

不过,张二爷毕竟是张二爷,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他抬头看着朱仪,一副了然的神色,道。

“难不成国公爷是怕,这定国公府掺和进来,会影响成国公府在朝中的地位?”

“若是如此,大可不必,说到底,定国公府如今也不过是想捞些汤而已,他们府中,毕竟没有真正的主事人,等到小定国公长成,朝廷格局只怕早已大定,你我两府联合,难道还怕他一个势弱已久的定国公府不成?”

“希望如此吧……”

朱仪的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虽然仍有疑惑未解,可却不敢再多加试探,又寒暄了两句,便离开了英国公府。

与此同时,乾清宫中。

朱祁钰也得了舒良的禀报,面对朱仪呈报上来的疑惑,他自然是清楚缘由的。

不过,他更加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

“你说,太上皇让张輗带了几个内宦出宫,而且,还说让徐有贞过几日去见他?可有说是什么日子?”

舒良点了点头,道。

“回皇爷,确实如此,被太上皇送到英国公府的几个人,都是当初孛都进京时,献给太上皇的,所以,没办法安插眼线进去。”

“不过,奴婢倒是察得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这些人虽说是进了南宫,但是,据说更听太上皇身边女官其木格的话,因此,近日以来,太上皇对于其木格的宠爱日增,时时都命其随侍身侧,就连张輗秘密觐见的时候,也并未屏退。”

“至于徐大人那边,张輗只是说了太上皇要见他,但是因为要秘密召见,所以需要等待时机,具体日子,却是不详……”

听了这番话,朱祁钰嘴角泛起一丝嘲弄之意。

他倒不知道该说自己这个哥哥,是聪明呢,还是愚笨,其木格到他身边,摆明了是孛都送来的棋子,目的就是利用朱祁镇的地位,试图影响大明对草原政局的干预以及对各部的态度。

这一点,朱祁镇不会看不清楚,可他仍然把其木格留下,而且,还将她留在身边侍奉,看如今的样子,各种机密要事,也不避着她,这不是摆明了要将天家争斗,都展示在这么一个外族女子面前吗?

更不要提,他用了其木格带来的人,送去了英国公府,这不就是打算,依靠这些人和英国公府勾连吗,让外族之人,掺和到大明的政局当中,他还真是能做的出来。

不过,如此也好,倒是免去了他一番工夫……

略一思忖,朱祁钰吩咐道。

“徐有贞那边,让他想个法子,暂且拖延着,等到一切都布置好了,再让他去见太上皇……”

“奴婢遵旨。”

看着舒良领旨退下的身影,朱祁钰默默的叹了口气,说到底,有些事情还是躲不过去呀……

第1077章 汉武故事

旭日初升,俞士悦结束了早朝,匆匆用了早膳,便到了文华殿东侧的清宁宫。

太子出阁备府,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移居住所这么简单,在后宫当中,太子随母妃所居,和其他妃子的宫殿并无不同,但是一旦出阁备府,就要为预政做准备。

和后宫相比,文华殿之侧的清宁宫,也即东宫,兼具日常起居和政治功能,规模要远比后宫妃嫔的殿宇更大。

清宁宫有三道大门,入前门便算是进到了东宫范围,左右有长长的廊庑供宫人行走,向内再过两道门,便可见清宁宫正殿,正殿两侧,各有连房七间,左七间为寝宫,门上各堆纱,画忠孝廉节故事,以教太子,右七间内设红宝座,其内另有弘仁殿,用作太子单独召见大臣所用。

詹事府并不在东宫之内,而是和在宫城外,翰林院东侧,东宫属官每日进讲,预先将所需之物送入清宁宫,存放在右七间中,进讲之时取出,因太子现如今尚未预政,所以每日经延皆在清宁宫正殿,待太子日后长成,开始处理朝政,经延之地便会移到文华殿。

入清宁宫正殿,正中间设皇太子座,其后画屏以金碧饰之,其座左右另有大镜屏各二,镜方而长,高五尺余。

俞士悦是卡着时间来的,因此,他来的时候,东宫诸臣已然到的差不多了,和皇帝经延不同的是,东宫掌教辅太子之责,因此,无论经延由谁来主讲,凡是没有其他特殊差事的东宫属官,都要在旁侍奉。

很快,小太子一如既往的板着小脸在内宦的侍奉下来到殿中,诸臣立刻排好队列,对着坐在上首的太子殿下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赐座。”

不知为何,朱见深今日的兴致好像不高,有些无精打采的,如往常一般抬手赐座之后,便一脸神思不属的样子。

这不由叫俞士悦皱了皱眉,道。

“太子殿下,学问之道,在于专心致志,殿下年纪尚幼,更当看重治学之习惯,切莫分心。”

小太子一向听话,闻听此言,立刻收回了心神,小脸绷紧,道。

“孤知错了,谢先生教诲。”

说罢,正襟危坐,挺直了腰板,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

见此状况,俞士悦点了点头,拱手道。

“殿下,今日我们继续讲《史记》,前日,臣为殿下讲解了孝景本纪,不知殿下可还记得?”

如今皇太子的课业,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基础的习字诵读,这些最是简单,所以,正常不会放到经延上来,而是会有东宫的属官每日监督检查。

其二则是儒家经典,目前以孝经,大学,中庸为主,这部分是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不求速度,但是却要求让太子能够深通其意,所以几乎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讲解的。

其三是为预政做准备的政书,年前已经讲解了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训和宣宗皇帝的御制帝训,转过年来,便开始了史记的讲解。

作为内阁次辅,俞士悦每日政务繁忙,所以,儒家经典他虽然同样能讲授,可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相反的,因为日日接触政务,所以,这种需要结合政务来举例讲解,而且,至少现阶段,并不需要太子有太深刻理解的政书,显然更合适他来讲读。

课前提问是固定流程,小太子自然早早做了准备,闻听俞士悦发问,他便晃了晃小脑袋,道。

“记得,景帝登基时,虽经文帝朝恢复多年,可仍旧国力不丰,景帝继位后,轻徭薄赋,仁德爱民,以有文景之治,虽无赫赫之功,却可当贤君之名。”

这话基本是之前俞士悦的原话,不过,对着这般年纪的孩子来说,已是不易。

“殿下聪慧,那我们便来讲今日的内容,孝武本纪……”

简单的夸赞了一句,俞士悦便开始接着往下讲授。

既然要讲史记,那么无论如何是绕不过汉武帝的,而且,武帝可讲的事情很多,因此,俞士悦有意放慢了进度。

看着小太子的兴致仍旧不太高,俞士悦心中叹了口气,索性便讲起了一些和汉武帝有关的轶事。

果不其然,一讲起故事来,小太子的精神明显集中了许多。

“殿下,这便是金屋藏娇的故事,陈阿娇欲得皇后尊荣,可却忘了,无德无才之辈,即便能得尊荣一时,也难保一世。”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