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页(1 / 1)

('

“内宫当中,锦衣卫和东厂两大爪牙,尤其是东厂提督舒良,一条疯狗,见谁咬谁,外朝当中,于少保,王天官,陈总宪,俞次辅,皆算是皇帝重臣,其他大臣,除了朱阁老之外,也鲜有敢跟皇上作对的人。”

这话说的平静,以致于,朱鉴一时竟分不清楚,这到底是在夸他,还是在讽刺他。

当然,这个时候,朱仪也没有工夫管他的反应,而是面对在在场的众人道。

“诸位世伯,我无意长他人志气,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一点大家都不敢说的话。”

“那就是,当今皇上虽然登基不过两三载,但是,对于朝局的掌控,却已然堪比太上皇当初北征之前。”

这一番话说下来,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当然清楚,朱仪说的是实话,只不过,就像朱仪说的,这些话,他们是不好说的。

毕竟,他们是太上皇这边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说出来除了让人丧气,其实也没什么用。

他们这些人,要么是太上皇的旧臣,要么是老早就已经和太上皇绑定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做的再好,跟他们也没有关系。

这个朝堂上,很多时候,立场站定了,想要变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们这个时候想要改投门庭,天子也不可能会相信他们的,就算是勉强相信了,也绝不敢重用他们。

更不要提,有可能背负的忘恩负义的骂名,还有来自太上皇的怒火。

所以,哪怕他们都很清楚,天子如今对朝廷的影响力有多大,他们也没有人敢这么说出来。

场面变得有些压抑,张輗的脸色也不大好看,沉着脸道。

“国公爷到底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见此状况,朱仪略停了停,口气转缓,道。

“我想说的很简单,刚刚陈侯,二爷其实都已经说了,无论是改革科道,还是杨杰的这件事情,其实都可以看出,皇上如今,已经越来越乾纲独断了。”

“朱阁老说要阻拦,那我想请问,拿什么拦?”

朱仪的目光落在朱鉴的身上,沉声道。

“对科道的诏旨下达之后,我便派人去打听过了,这件事情,皇上曾召了天官大人,陈尚书,总宪大人,首辅大人,次辅大人觐见。”

“如果我得到的消息没错的话,密奏之制,是首辅大人所提,其他措施,是天官大人建议,既然圣旨下达,那么便说明,在场的大臣们,肯定都认可了。”

“我不知道皇上是怎么做到的,但是,这是皇上惯常用的手段了,朱阁老吃了这么多次亏,难道还不清楚吗?”

“你说要煽动朝议,那你可知道,这几位老大人,背后有没有替天子奔走此事?这朝堂上如今有多少人,是暗中得了吩咐,安安生生的不要出风头的?”

这……

尽管朱鉴不愿意承认,但是不得不说,朱仪说的没错。

科道向来不好惹,可这一次,虽然说天子给科道擢升了品级,但是,毕竟动了他们的见谏诤权,然而科道当中,掀起的波澜虽有,却远远没有到群情鼎沸的地步,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暗中使劲儿。

不过……

“这一点,老夫的确有欠考虑,但是,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如果说王文等人联起手来,便能让言官集体失声的话,那么,国公爷未免也太高估他们了。”

说到底,朱鉴也不是好糊弄的,面对朱仪的说辞,很快,他就给出了反驳。

“此事毕竟涉及到了言官的核心利益,就算一时压得住,可只要朝堂上有人肯振臂一呼,舆论大势一成,自然会有人随声附和。”

这番口气明显带着针锋相对的意味。

但是,朱仪显然也不是没有准备,直接了当的反问道。

“舆论大势一成如何?朝中有人随声附和如何?”

这两句质问,顿时让朱鉴愣在了当场。

不过,他不是被问住了,而是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朱仪竟然会问出来。

“那自然是……”

“自然是什么?”

朱仪冷哼一声,却显然并不打算听朱鉴说完,直接打断了他,道。

“六部七卿,内阁众臣,除了朱阁老你一个人之外,你能有把握,让谁带着这些言官出面反对?”

“还是说,你打算再让一干勋臣出面,给言官们助阵?”

这两句话,顿时提醒了在场的众人。

勋臣们集体出面的情况,倒也出现了几次,但是,每一次的状况,似乎都不怎么理想。

最严重的那次,有一个算一个,参与的人都挨了板子,这种感受,显然是没有人会想再来一次了。

眼瞧见其他人都变了脸色,朱鉴想了想,正要开口,但是朱仪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道。

“好,就算你能找到有份量的大臣出面,或者,朱阁老愿意自己出面,这个权且不提。”

“我只问一句,若是皇上就是要乾纲独断,又当如何,难不成,你觉得六科和内阁,有胆子执奏吗?”

“而且,执奏如果那么好用的话,当初太上皇亲征,六科为何不曾执奏呢?”

这番话说的不可谓不大胆,尤其是引用了太上皇的例子,若非是朱仪的身份,只怕也没有人敢说的这么直白。

与此同时,这番话,也让在场所有人的,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所谓执奏,指的是不合典制的旨意,被六科封还的情况。

这种权力,一般情况下属于六科,但是,随着内阁的逐渐崛起,一般认为,内阁也可以参与其中。

六科的执奏,体现在诏旨形成后,内阁的执奏,则体现在诏旨形成前。

按照朝廷惯例,经由内阁草拟的诏旨,才是符合典制的,所以,如果内阁团结起来,拒绝为皇帝拟旨,某种意义上,也能达到阻拦皇帝的效果。

但是,这种行为,本质上属于抗旨,而且,需要所有的内阁成员同心协力,所以,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出现过。

至于六科的执奏权,听起来好听,但是,也有严重的限制。

首先,这种权力,虽然类似于唐朝门下省的封驳权,朝堂当中也惯称为封还,封驳权,但是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门下省有宰相之权,所谓封驳,是指驳回圣旨,由中书省重新拟定,这是门下省的固有之权,不必经过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内。

但是,六科的执奏权,从名字上就就可以看出,这本质上是一种复核权。

意思是,诏书下发到六科,由六科的官员进行复审复核,查验是否有疏漏或者不合典制之处。

如果有的话,六科官员可暂时不予下发,持诏书进宫禀明情况,奏请皇帝是否要进行修改,此谓之执奏。

这个过程当中,六科执行的是查验的功能,并不具备驳斥的权力。

说白了,即便诏旨是错的,不符合典制的,六科也最多只能向皇帝申辩执奏。

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六科是没有权力驳回圣旨的。

这是其一,也是最本质上的限制,执奏只能延缓诏书下达的流程,只要皇帝的意志足够坚定,并不能真正阻拦诏书的下发。

除此之外,执奏权动用的代价极高。

虽然是复核请奏,但是本质上,这也是冒犯皇权的一种举动,所以,一旦动用了执奏权,那么,负责执奏的官员,仕途必然就走到头了。

寻常御史直言进谏,最多是惹得皇帝不悦,终还是有复起的机会,但是执奏权一旦动用,即便是此后换了新皇即位,也不会再任用这样的人。

所以,话说到这,其实朱仪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皇上如今大势已成,对科道的改革,还有杨杰之事的强硬态度,只是一个信号,这代表着,皇上觉得如今对朝堂的掌控,已经达到了可以乾纲独断的程度。”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