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页(1 / 1)

('

可是,其他的大臣,尤其是永乐以后的武臣,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随着太宗皇帝驾崩,京城勋贵的派系势力愈发清晰,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两大公府轮流执掌军府大权,武臣将领若没有靠山,想要进入军府任职,便变得难上加难。

所以对于很多的将领来说,他们想要在军府当中迁升,必不可少的,就是投入某一勋贵的门下。

这其中,因为张辅的势力威望原因,投入英国公府的自然是最多的,对于这些人,英国公府自然也乐意接纳。

如此越积累越多,便形成了英国公府的滔天权势。

可是,这种关系明显是不稳固的,随着张辅死去,英国公府显出颓势,这些人自然会摇摆不定。

尤其是当任礼上台之后,原本所有人都觉得,任礼和英国公府是一脉相承,但是时间久了就发现,这位宁远侯,和英国公府之间,隔着若有若无的隔膜。

武兴自己本身就不属于英国公府一系,自然与此无关,但是,其他的许多武臣,就有些左右为难了。

不少人一边仍然和英国公府保持密切往来,但是私下里,却已经开始和任礼有了交往。

军府当中关系错综复杂,除了勋贵之间相互的靠山,大多数的武臣也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对于这种交际,各家勋贵是乐见其成的,甚至一些相互不对付的勋贵,他们的嫡系将领,可能有很好的交情。

这种关系非常微妙,对于勋贵们来说,想要长久的维持影响力,那么,就不能把事情做绝。

很多时候,军府当中的事务,反而要靠这些武臣们自己的关系网来解决,这种高层勋贵之间的相互排他,和中低层将领之间的相互往来,错综复杂的构成了军府的官场。

直白的来说,各个武臣背后的勋贵府邸,就像是定海神针一般,是背景,支持与威慑,但是各个武臣之间,却是具体办事的实务交际,二者互不冲突,立场复杂,也因此,在很多的事务当中,辗转腾挪的空间非常大,更有利于各家勋贵对军府的控制。

这些事情,武兴十分清楚,但是,他却阻止不了。

与此同时,因为他的资历和背景,在军府当中,他的威望和人脉都非常广,只不过因为他并非勋臣,所以很多事情上起不到决定的作用而已。

但是要论关系网,他应该是最广的。

可也正因于此,他知道的越多,无力感就越强,即便是他现在已经是二品大员,可到底,军府还是勋贵的天下。

这份名单上的很多人,和他交情颇佳,但是,他庇护不了这些人,所以,他们只能纷纷各投勋贵门下,如今任礼出了事,清算,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神色一阵黯然,武兴目光灼灼对着朱仪问道。

“国公爷想拿这些人来让下官,替成国公府做事?”

“若是如此的话,怕是要让国公爷失望了……”

武兴话说的淡然,但是口气当中的坚定,却丝毫不弱。

他向来不是个受威胁的人。

何况,在军府呆了这么多年,大风大浪他见得多了,这些人,有自己的选择,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这些人既然当初亲近任礼,那么,自然就要承担任礼倒台后的代价,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

他武兴虽然和里头不少人都关系颇佳,但是,他又不是救世主,没有那么高尚,会选择牺牲自己救这些人。

最多也就是待事情尘埃落定后,在朝堂上求个情,让英国公府卖他,或者说卖他身后的定国公府一个面子,不过分的穷追猛打,给这些人留个一线生机便是。

至于其他的,力所不及,何必徒劳……

望着面前几乎丝毫没有商量余地的武兴,朱仪也不由感到有些棘手,对于这位都督同知,他早就听闻过名声。

和他背后的定国公府一样,这位武同知,向来以沉静多谋著称,临大事而不威,看似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实则无欲无求,让人看不出虚实,找不出弱点,自然,也更无从拿捏。

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不仅洞察力敏锐,而且果敢坚决,不给丝毫的机会。

所幸的是,朱仪也没抱太大的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拿捏武兴。

对于此人,他爹朱勇在世的时候,曾经有过评价……

壁立千仞,豁达超然,心有正气,有智勇而少执着!

和真正安稳度日,低调不惹事的定国公府不同的是,这位武同知,到底还是存着几分嫉恶如仇,只不过,他势单力薄,且性格淡薄,不愿招惹是非而已。

可只要看看他在军府当中的人缘,就知道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

对这种人,想要收之麾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若仅仅只是想要合作,却并非没有法子。

沉吟片刻,朱仪开口道。

“武同知误会了,我今日前来,当真只是想跟武同知通个气而已。”

看着武兴略带怀疑的矜持笑容,朱仪继续道。

“论在军府的年头,武同知比我要长的多,所以很多的事情,武同知也应该比我清楚的多,如今的军府,早已经不是永乐时统御天下卫所,剑锋所指,无不臣服的军府,如今的勋贵,也不是当年上马能远战迤北,下马能官兵如此的勋臣了。”

“现今的军府,关系盘根错节,人员臃肿,权力旁落,人人只知门户派系,个个只讲争权夺利,但是,到底如何操练官军,澄清军纪,却无人关心,有能力有才华,有为国之心的人,到了军府当中,被一天天的磨平棱角,泯然众人。”

“如此这般的军府,的确活该被文臣一步步蚕食,至少,文臣当中,还有如于少保这般真正一心为国,亦懂兵知军的重臣,能够让官军再复战力,保我社稷平安。”

这番话说出来,倒是让武兴一阵意外。

他已然觉得自己高看了朱仪,但是,却没想到,这位世家出身的国公爷,竟然能有如此见地。

似乎是被这番话触动,武兴叹了口气,和朱仪见面之后,罕见的情绪上有了波动,道。

“国公爷深明大义,下官敬服。”

“不瞒国公爷说,在下官看来,如今朝廷整饬军屯之举,自是良政,但是,由兵部来主持,这对于军府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第857章 缘由

大明实行兵将帅分离管理的制度,太祖立国之后,本设大都督府总理军政,但是后来,由于大都督府权力过重,又分五军都督府,以掌军旅之事。

总的来说,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之前有着明晰的职责划分,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军队,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事务,兵部管将,负责对各地将领的考核,评价,定功,褒奖等事务。

如遇战事,则由公,侯,伯充任总兵官,自五军都督府调遣军队出征,自兵部调遣将领入麾下效命,组合出一支完整的大军。

但是,这只是大方向上的划分,在实际的执行当中,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职权多有重叠兼掌。

譬如,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调兵需有天子圣旨,兵部堪合,而对于将领的选授考核,兵部也不像吏部一样,拥有完整的考核铨选权,兵部日常考选各都司卫所官员,确定名单后,需送五军都督府副署,再呈报天子。

至于三品以上的武臣推选及大规模的卫所官员任命,通常情况下,除了由天子直接任命之外,大多由兵部会同五军都督府主持,各公,侯,伯列席会推产生。

从洪武到永乐,在诸如更定屯田法,核定军籍,操练官军等等一系列军政大事上,五军都督府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兵部完全无权干预。

在这一时代,甚至曾经发生过,兵部出于考评将领而向五军都督府索取军籍名册,都被严厉拒绝,视为违制的例子。

可以说,这是五军都督府最辉煌的时代,但是随着老一辈的勋臣日渐凋零,类似张輗这样的二世祖进入军府担任要职,这帮人既不通军政,也没有资历军功傍身,只沉溺于争权夺利,拉帮结派当中,五军都督府的权势,便开始日渐衰落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