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1 / 1)

('

却原来是,还背负着这样的使命,不过,筹建九边是好事,郭登虽然一直镇守大同,但是对于朝廷的事情也都是知道的。

九边一旦建成,大同面对的压力将会大大减小,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郭登自然是竭力支持的。

这个话题浅尝即止,有些事情,郭登知道分寸,不该多问的就不要多问。

于是,沉吟片刻,郭登便转移了话题,道。

“算算日子,朱大人带着使团前往瓦剌,也有半个月之久了,却不知道,和谈的情况如何……”

于谦的神色有些复杂,正要说话,外头忽然进来一名兵士,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跪地道。

“于尚书,总兵大人,使团发来急报。”

两人顿时凝神,于谦当仁不让的接过军报,抬手便拆开,匆匆扫了一眼,脸上便露出一丝喜色,道。

“好,好,朱鉴果真得力也!”

见此情况,郭登也意识到了什么,往前俯了俯身子,紧张的问道:“于尚书,可是……成了?”

于谦点了点头,将手中军报递给郭登,笑道。

“不错,朱鉴已经和也先谈好了所有的细节,七日之后,太上皇从瓦剌起行,预计九月初一到达大同,让我等做好迎候的准备……”

说着话,于谦起身转回到桌案前,提笔便写。

不过片刻,一封崭新的军报便以落成,从郭登手中将原本那份军报拿过来,一同放入信封之中,于谦慎重的用蜡封好,盖上自己的钤记,然后递给旁边的随从,道。

“立刻备马,八百里加急,送往御前!”

第484章 举朝欢腾

天色刚蒙蒙亮,城门缓缓被推开,远处一路烟尘腾起,数个背负信袋,帽插红翎的骑士狂奔而来。

隔着远远的,守城的官军便急忙搬开城门前的路障,几个骑士呼啸而过,从正阳门直冲入京,片刻不曾停留……

文华殿中,正在举行早朝。

随着许彬等人被斩首示众,朝廷总算是平静了一段时间,不仅如此,而且传来了不少的好消息。

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工部修了近八个月的大渠,终于是顺利完工了。

奔波了大半年的时间,几乎是事必躬亲,让陈循这个清流出身的文臣,着实是瘦了一大圈,原本合身的官袍穿在身上,都有些宽大。

不过,在这文华殿中,陈老大人手捧着笏板,整个人却格外的意气风发。

“陛下,此次广济渠工程,动用京军五万,历时数月,建成大渠长六百余里,中有水闸七座,沟通黄河,沁水。”

“此渠一成,可解沙湾多年决口,除此之外,更可保障明岁的漕粮转运。”

“臣幸不辱命,特来向陛下复旨,呈上详细奏报。”

说罢,陈循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本,递了上去。

内侍下了御阶,将奏本递到御前,朱祁钰翻开瞧了瞧,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将奏本搁下,随后道。

“陈尚书此行辛苦了,广济渠乃利国利民之事,短短数月,便能建成六百里长渠,实赖陈尚书及随行官员,官军,民夫竭力配合。”

“成敬,传旨,凡参与修渠官军,俱赏银五两,布一匹,准休沐七日。”

“陈尚书也辛苦了,朕也准你七日休沐,之后再回头吏部,将其他参与的官员依功劳大小,递个奏本上来给朕。”

成敬点了点头,俯身领旨,陈循也下跪谢恩,朝廷上下都充满了和乐的气氛。

虽然说,刚开始天子要修渠的时候,朝廷上下有不少人反对,但是渠修成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明年的漕运粮食,可以有保障了,如此一来,大家的俸禄也就能安安稳稳的领到手了,自然高兴。

对于参与修渠的一干人等来说,普通的官军领了实打实的赏赐,出力的官员天子也说了要叙功。

虽然说作为领头人,忙了大半年的陈循,看似什么都没得着,之得了七日休沐。

但是对于他老人家来说,到了这种层次,什么赏赐都是身外之物。

这座大渠存在的本身,就是对他最好的奖赏。

要知道,陈循毕竟是清流出身,一直在翰林院流转,很少接触什么实务,所以他能跻身位列七卿的工部尚书,朝廷上下一直有所非议。

但是,广济渠一成,这些议论的声音,通通都会消失,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政治资源。

所有人都皆大欢喜,唯有户部的沈尚书,暗暗的心疼国库的银子,盘算着下了朝,要不要去磨一磨天子,从内承运库诓出点银子来。

唔,至少官军的赏赐,得让天子出一半,对,至少一半!

沈尚书一边打着小九九,一边跟着其他大臣一块喊万岁,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

这也是得益于互市重开,就在月前,皇店和五大部落派来的使节,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易。

虽然说首次互市,双方都相对克制谨慎,交易的物品种类都不算特别多。

但是户部总算是开始有了额外的收益,让一直只出不进的沈尚书稍感安慰。

于是,在一片圣明万岁的恭维当中,殿外忽急匆匆的进了来了一个内侍,在掌印太监成敬的耳边说了两句。

接着,成敬回到御阶上,低声向天子禀报后,众臣便见到,天子原本轻松的神色,顿时变得肃然起来。

“宣!”

随着纶音降下,殿外进来两个风尘仆仆的急递军士,背负着牛皮制成的信袋,来到殿中,拜倒在地,道。

“吾皇万岁万万岁,启奏陛下,于尚书在大同传来紧急军报,请陛下御览。”

这副装扮,身份本就不需赘言,那军士也不多废话,摘下背上的信袋,小心的拆开,从中拿出一份包裹完好的信封,双手举过头顶。

众目睽睽之下,有内侍下来接过军报,递到御前,朝臣们也隐约有几分骚动起来。

于谦,大同,紧急军报……

沙窝一役,瓦剌新败,鞑靼这边,互市又刚刚开始,所以边境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直送御前的军报,而且还是于谦亲自传来的。

能够有这样的份量,如果不是边境又重起大战,那就只能是……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定格在了天子的手中。

下一刻,他们便瞧见,天子脸上绽出一丝笑容,颇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

接着,天子随手将军报递给一旁的成敬,淡淡的道:“宣。”

成敬躬身接过,随即便将军报展开,在众人期待的目光当中,高声读道。

“臣少保兵部尚书总督两边军务大臣于谦谨奏,臣奉圣命彻查靖远伯王骥,左副都御史罗通倒卖军器一案至大同,于八月十三日获使团急报。”

“朱鉴等人幸不辱命,已和敌酋也先完成和谈,太上皇将于七日之后起行,九月初一至大同府,为防虏诈,臣已命大同,宣府各处收束官军,严阵以待。”

“为迎上皇故,臣请命暂驻大同,并请礼部尽快俱仪,另遣得力大臣前来迎复,以全社稷之礼。”

军报读完,殿中顿时“嗡”的一声。

不少的大臣顿时涕泪横流,口中不住的喃喃着“祖宗保佑”“社稷之福”。

同时,亦有不少大臣站了出来,道。

“恭贺陛下,太上皇复归之日可期,天家终得圆满,此乃社稷之幸,万民之幸也。”

一时之间,满朝皆是恭贺的声音。

说到底,太上皇北狩虏营,始终是压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块大石。

纵然土木一役,太上皇有大过,但是身为人君,却被虏所挟,这种耻辱,深深的印刻在每一个朝臣的心中。

直到这一刻,迎复的消息真正确定下来,所有人才如释重负。

还是最初的那句话,无论紫荆关大胜的多么漂亮,沙窝大捷有多么激动人心。

但是太上皇还在迤北一日,这场仗,就不能说是赢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