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过三巡,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镇南王似是不经意的道。
“说出来也不怕公公笑话,我虽然是个郡王,可做起来却难的很,实在不如公公在京中执掌东厂,威风赫赫,逍遥自在啊。”
舒良本有几分醉意,闻言却是心中一动,灵台多了几分清明,摆手道。
“王爷这是什么话,咱家不过是低微身残之辈,王爷天潢贵胄,和咱家云泥之别,岂敢相提并论?”
不过他到底也是识情知趣之辈,谦辞几句,便接着镇南王的话头往下问道。
“话说回来,王爷如今已是岷王府世子,老王爷年事已高,据说已经将岷王府一应事务都交给了王爷打理,王爷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何谈作难一说?”
胖王爷搁下杯盏,叹了口气,却没说话。
倒是他身旁的那位王世子有些愤愤不平,开口道。
“虽说身为晚辈,不该擅自谈论长辈之事,但是,想来舒公公对于这些事情,也知晓一些,我那两个叔叔,着实是荒唐的紧,他们”
“音埑!”
话未说完,一道断喝声便响起,舒良望过去,却见镇南王脸色颇不好看,胖胖的脸沉着,竟多了几分威严之色,对着那位王世子轻声呵斥道。
“你还知道长辈之事不该擅自谈论?教导过你多少次了,安心读书,莫问窗外之事,将本王的话都当耳旁风吗?”
很显然,这位镇南王在外虽然天天笑呵呵的,但是在府中还是甚为严厉的。
他一生气,那位王世子立刻低头认错,道。
“父王息怒,是儿子失言,回府之后,自会去领罚。”
镇南王轻哼一声,脸上的这抹威严很快消逝过去,恢复了一贯的平和,带着几分无奈,朝着舒良拱手道。
“本王教导无方,让公公看笑话了。”
舒良静静的看完这父子俩的表演,见得该他上场,也不砸场子,顺水推舟道。
“王爷过于苛责了,世子也是关心父亲,孝心一片,何必如此重责?”
说着,同样似是不经意的问道。
“按理来说,这事情不该咱家过问,不过,如今京中宗室众多,闹出个什么事情来,总是不好的,世子方才说,那两位荒唐,难不成是除了城门口那件事,又闹出了什么乱子?”
镇南王张了张口,神情之间有些挣扎,踌躇半刻,方长长叹了口气,道。
“些许陈年旧事,还是不污了公公的耳了,本王如今只希望,那两个混账东西,能够看着如今是天子脚下,安分些吧。”
看着镇南王这副欲说还休的样子,舒良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再问。
他要是想说,自然会说的,如今这副姿态,只怕是顾忌身份,不好明说,想要引舒良去查而已。
毕竟,这位镇南王在外人的面前,可一直都是一副仁慈长兄的风范。
不过,他怎么确定,自己就真的会去查呢?
带着这份疑惑,舒良开口道。
“既是陈年旧事,想来也过去许久了,王爷既然不方便说,咱家也就不打听了。”
镇南王没说话,倒是沉默许久的王世子又忍不住说道。
“父王,事到如今,您又何必再替他二人遮掩?如今宗亲大臣,皆在京师,这件事情要是真的闹大了,损伤的是皇家颜面,说不定要牵连整个岷王府啊!”
“音埑,不可胡言!”
胖王爷脸色又沉了沉,但是这一次,却没有方才那般坚决。
虽然明知道,他们是做给自己看的,但是舒良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问道。
“王爷,恕咱家无礼,宗室之事,本非咱家该过问的,但是咱家替皇上执掌东厂,若是有人想要在天子脚下闹事,说不得,咱家可就得干预一番了。”
说着,舒良转向一旁的王世子朱音埑,道。
“世子爷是明理之人,知晓轻重,京城如今宗室众多,可不敢闹出什么事端,世子爷若知道什么隐情,不妨直言,咱家洗耳恭听。”
朱音埑看了父亲一眼,见后者虽然沉着脸色,但是却没有再开口反对,方道。
“不瞒舒公公,这事情原是岷王府的家事。”
“想来公公在城门口也看到了,我那两位叔叔,对于我父王的成见相当之大。”
“这些年来,因为爷爷年事已高,父王代掌岷王府的事务,因此,他们便将爷爷削减他们宗禄的事情,都怪到了父亲身上。”
“因为此事,他们不惜将爷爷已故的妾室苏氏拿出来说事,意图颠倒黑白,攀诬父亲逼死庶母,好借此夺走岷王府的大权。”
“父亲顾及着兄弟之情,一直不愿意跟他们太过计较,但是不曾想,他们却得寸进尺,一再相逼。”
“这次进京,虽然才不过数日,他们却已经暗中拜访了多家府邸。”
“父王深恐他们在这等紧要时候,闹出什么乱子,伤及皇家颜面,但却又顾及兄弟之情,不忍在内情未明之时,对他二人做些什么,因此方有了今日踌躇之举。”
岷王府的家事,舒良自然是知道的,还是天子亲自告诉他的。
只不过其中内情究竟如何,却不得而知。
朱音埑说完,回身对着镇南王跪下,道。
“父王,儿子情知,这番话冒犯了两位叔叔,有违父王的教导,回府之后,儿子会自行闭门思过,恳请父王莫要动怒伤身。”
胖胖的王爷叹了口气,神色有些萧索,摆手道。
“起来吧,你也是一片孝心。”
说着,勉强朝着舒良笑了笑,道。
“舒公公,这件事情牵涉重大,而且内情未明,小孩子胡言乱语,还请公公不要放在心上。”
然而舒良却摇了摇头,道。
“王爷此言差矣,此事既牵涉重大,咱家更得上心几分,不然如世子爷所言,真正闹出什么乱子,可是让皇家在所有宗室面前丢人。”
略停了停,舒良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问道。
“世子爷方才说,那两位王爷,进京数日拜访了不少府邸,不知道,究竟是哪些家呢?”
第262章 焦驸马的忧虑
作为大明仅存的六座国公府邸之一,英国公府自然是底蕴深厚,气韵非凡。
不过,自从老英国公张辅死后,为了英国公的爵位,府中着实乱了一阵子。
所幸,最后府中的二爷三爷出面上奏朝廷,以长房长子张忠身患有疾为由,最终将爵位归到了长房二子张懋手中。
不过因为这位新任的国公爷,如今才八岁,因此,英国公府的一应事务,都由他两个叔叔做主。
按理来说,从论年纪,这做主的本该是二房的张輗,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将爵位传给张懋这个幼子,是张辅在生前早就决定好的。
老公爷年近六旬才得了这个幼子,自然是要考虑,一旦自己先去之后,幼子尚未长成,该由谁替他来挑起英国公府的大梁。
他选的是三房的张軏!
一方面是因为张軏本身有军功在身,曾参与麓川之战及平定苗乱之役,更容易在五军都督府站稳脚跟。
另一方面,也是防着张懋日后被谋夺爵位。
三房毕竟是三房,就算是老公爷去了,张軏拿到英国公府的大权,他若想要图谋爵位,还要先解决掉二房,难度太大。
出于这些考虑,老公爷在安排的时候,直接将张軏安排到了五军都督府,而将张輗安排进了京卫指挥使司。
果不其然,土木一役,老公爷不幸罹难。
张軏凭借着在五军都督府和其他勋贵府邸打下的交情,理所当然的继承了英国公府的政治遗产,出面稳定住了局面。
不仅如此,这位三爷还哄得自己的二哥团团转,让张輗对于他来执掌国公府一事,没有一点意见,可见其手段之高明。
太阳斜斜的过了半空,开始往西边滑下。
英国公府的后院当中,张輗来不及换下官服,在仆婢的引领下,快步来到一处暖阁当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