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卿不必责怪简斋先生,他的所作所为,皆是朕的意思,此事,朕事前曾知会过于谦,他也并无异议。”
“当时战事胶着,脱脱不花是唯一的突破口,想要让他退兵,必须要有足够的利益,这一点,沈卿应该明白。”
也先起四路大军攻明,目的就是为了牵制各处的边军,不能及时支援,他才敢放心大胆的长驱直入。
脱脱不花一撤,大同,宣府,辽东的对峙之势崩塌,那么这种牵制的形势,就反过来成为了也先的软肋。
他留在大同城外的伯都王大军,被大同郭登死死拖住,辽东驻军驰援宣府,便让宣府有余力配合范广,遣军夜攻阳和关。
截断阳和到白羊口的补给线,将也先围困在边防之内,一举歼灭。
这就是当初制定的全部作战计划。
虽然最后因为赛刊王的突袭,白羊口失守,让也先逃回了草原,但是整体来说,这场作战计划是成功的。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在辽东空虚的情况下,说服脱脱不花撤军。
谈判的本质是利益交换。
尽管王文通过种种手段,成功让脱脱不花和也先之间的信任彻底破裂,但是单凭这个,只能让脱脱不花有愿意谈判的意向。
真正要他撤军,不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是绝没有可能的。
互市,是能够打动他的最大筹码,也几乎是唯一的筹码。
没有脱脱不花的撤军,也就没有大明在紫荆关的大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打赢这场战争,要付出的必要的代价。
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朱祁钰也就不再继续保密,将当初的整个过程,都对沈翼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沈尚书也是神色复杂,也终于明白了,天子为何对于王文如此偏爱。
这已经不是在拿身家性命去赌了,而是拿着生前身后名去赌了。
天子既然要开放互市,那么和脱脱不花的谈判内容,迟早要公之于众。
虽然这件事情是天子的手笔。
但是,圣天子是不会错的。
那么作为未经朝廷许可,擅自承诺开放互市的王文,无论出于何种缘由,都将会承受最猛烈的朝议弹劾。
不过让沈翼感觉到安慰一些的是,天子既然说了,此事于谦知晓,说明他并不反对此事。
如此一来,王文,于谦,加上自己,让互市通过朝议,还是有不小的把握的。
不错,话说到这个份上,沈翼已经自动的摆正了自己的立场。
边境要修缮,工部要修渠,明年若有灾情,还要赈灾,宫里据说也要整修宫室。
事事处处都要银子,国库是支撑不住的。
很明显,天子给户部指的路子,就是开放互市,找到一条新的财源。
他沈翼如果不想跟天子对着干,那么协助天子,成功让互市通过朝议,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然的话,今天他帮着群臣抵制互市,明天因为没银子耽误了边境修缮或是工部修河,导致百姓受灾。
那帮御史们照样会一道奏本,弹劾他尸位素餐。
到时候他连天子也得罪了,就只有滚回老家致仕的份了。
这一点,沈尚书还是拎得清的。
想通了这些,沈尚书的脸色忽然变得有点奇怪。
回想起这些日子发生的种种,天子这么可劲儿的花钱,上下的折腾,而且还狠狠的在都察院面前,给户部撑了一回腰。
不会是,早就在盘算着这个吧?
毕竟,朝廷要开互市,最绕不开的就是户部。
要不是天子这么折腾,沈尚书手头不至于这么紧。
扪心自问,要不是国库吃紧到这种程度,沈尚书恐怕真的未必就能下的了这个决心,跟着天子一起冒险,去对抗满朝的物议。
被沈翼这么若有所思的盯着,朱祁钰的神情也有些不自然,温言道。
“沈卿是朝廷的大司徒,自然应该明白,节流不如开源,互市一开,朝廷的财政自然能够松散许多,这是解决国库不足的根本之策,比沈卿四处削减各处的预算用度,要有用的多。”
得,都到这个份上了。
就算是天子提前盘算好了,他沈翼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而且天子说的是实话。
沈翼这些日子,过的可是憋屈的很。
国库没有银子,他这个大司徒就直不起腰来,手里没有银子的户部尚书,算什么大司徒。
要是国库充裕的时候,那帮御史哪敢这么明晃晃的在朝上嘲讽他一个当朝的户部尚书。
说到底,还是手里没银子惹的祸!
摆正了立场,沈尚书也就真正开始从推动互市的角度开始思考,沉吟片刻后,他开口道。
“陛下所言甚是。”
“不过毕竟有前宋殷鉴在前,加之太祖,太宗朝曾对互市的尝试,皆以失败告终,此事若上朝议,必会遇到种种反对之声。”
“以臣愚见,所争论者,除了陛下方才所言的担忧部族崛起之外,还有几处要务需得解决。”
“唯有做好万全的应对之策,才能保证此事顺利通过。”
第257章 沈尚书面前的大馅饼
不得不说,沈翼这个户部尚书,还是很合格的。
尤其是,他是站在臣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的,因此,很容易就推断出,朝议上会容易被争论的几个点。
最关键的,肯定是会不会导致蒙古部族迅速崛起,进而威胁到大明的安危。
但是这一点,天子已经阐明了。
蒙古既然处于分裂状态,那么互市就是维持他们内斗的催化剂,运用的好了,不费兵卒,便可让边境安宁。
何况大明又不是白白给蒙古输送物资,是要他们拿良马,牛,羊,皮革等等同样重要的物资来换取的。
整体而言,互市对大明其实是有利的。
有了这个大前提,那么剩下的就是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首先,是互市的名分问题。
大明实行的是朝贡制度,这是太祖定下来的祖制,如果要开互市,那么必然会被人以祖制作为借口,进行反对。
脱脱不花,毕竟是旧元后裔,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最多和大明和平相处,而不可能俯首称臣。
不然的话,会动摇黄金家族在草原的号召力。
对于这一点,朱祁钰也早就准备,道。
“沈卿放心,这一点脱脱不花和朕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次互市的对象,并不是脱脱不花的汗庭,而是他帐下的五大部落,这些部落会以入贡的名义,和大明开展贸易。”
历来朝廷要推行政策,绕不开的就是祖制的桎梏。
朱祁钰这一招,照搬的是隆庆时的俺答封贡。
名义上,是蒙古部族臣服大明,向大明入贡,然后大明赐予物资,但是实际上,大明对于他们没有任何控制力,实质就是互市贸易。
脱脱不花限于黄金家族的身份,并不能自己以这种形式和大明互市。
但是蒙古部族的组织特殊性,决定了只要有他的同意,这个名分上的流程,就可以由他手下的部族首领来代替他完成。
事实上,这在草原并不罕见,也先统领的瓦剌四部,在名义上也是汗庭的臣子,但是却同时向大明称臣入贡。
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脱脱不花对于手下部族的行为,是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如今,背后推动的就是他本人,自然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沈翼点了点头,继续道。
“如此,那么接下来便是,如何保证互市的安全,以及如何保证朝廷的税收,禁绝走私,若能解决这一点,互市之事,才真正有能够通过朝议的本钱。”
归根到底,开放互市,是希望从中获取到利益。
大明朝廷之所以对互市并不感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多数时候,朝廷在互市当中都是亏本的。
蒙古部族劫掠成性,去做买卖,很大可能会连人带物资都被抢走,赔的血本无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