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氏捻着佛珠没有说话,倒是一旁的青珠笑道。
“王爷孝心一片,娘娘自是欣慰,不过您也知道,咱们娘娘素日性子淡薄,喜静不喜动,便是出门,也只往太后和皇后娘娘那去,加上这几日天气寒了,袍子暖炉的都得备上,一出门就是好几个人跟着,动静太大,娘娘也便不大出去了。”
朱祁钰面色沉了沉,不过旋即便恢复了过来,亦是笑道。
“话虽如此,可母妃还是要多走动走动,这些日子,儿子一直病着,宫里赐下不少珍贵的补品,如今儿子身子大好了,左右也用不上这些,明日王妃进宫,便给母妃多带过来些,母妃若有空,便叫王妃陪着母妃,各宫各处都送些,也算是一片心意。”
吴氏手里的佛珠停了停,抬眸瞧了一眼朱祁钰,见他神色如常,便轻轻点了点头,道。
“你有心了,既如此,明日哀家就出去一趟也无妨。”
略停了停,吴氏又道:“国政社稷重要,哀家在宫中多年,晓得如何照料好自己,你好好做你的事情便是,不必过分顾念哀家。”
朱祁钰便明白吴氏的意思,不再提起此事,转而说了些闲话,待了大半盏茶的时间,便要告退出宫。
不过就在他离开的时候,吴氏却似是忽然想起什么一样,开口道。
“今晨芸娘来时,哀家有一事忘了嘱咐她,你替哀家给她带个话。”
朱祁钰停下脚步,欠了欠身:“母妃请讲。”
吴氏一笑,道:“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前些日子,哀家闲来无事缝了个香包,想将你幼时一直带着的那枚珠子放进去,可那珠子在你府中,哀家不便出宫,便叫芸娘带走了,你记得让她明日进宫时,给哀家捎过来。”
朱祁钰思量了一番,道:“母妃放心,那珠子是父皇所赐,儿子一直妥帖收着,今日回去,便和王妃一起找找,叫他明日给母妃带来。”
吴氏点了点头,转身回了暖阁,朱祁钰也乘着肩舆离开了宫城。
在宫门口换下肩舆,坐上郕王府的马车,朱祁钰的脸色蓦地就沉了下来。
成敬在一旁暗自吞了吞口水,小心地开口问道:“王爷,可是出什么事了?”
朱祁钰抬眼看了看成敬,直看得他心中发毛,才开口反问道:“方才你也在旁,可听出什么了?”
对于成敬,朱祁钰始终还是有几分戒心的,不过因为今日是处理政事,兴安帮不上什么大忙,所以带了成敬过来,不料却遇到了这桩事情。
成敬倒是没有注意到朱祁钰眼底的一抹幽深,只以为是今日发生了太多事情,自家王爷心情不好。
仔细地将方才的场景过了一遍,才小心的开口道:“方才青珠姑娘说,太后娘娘往景阳宫拨了不少人手,又说贤妃娘娘这几日不大出去,便是出去,也是往慈宁宫和坤宁宫去”
成敬小心的观察着朱祁钰的脸色,道:“难不成,太后娘娘在监视贤妃娘娘?”
朱祁钰脸色越发的不好看了,冷哼一声道:“何止是监视,恐怕母妃这几日在宫中,连行动都受到了限制”
说到底,孙太后还是出手了。
外朝她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后宫却是她的底盘。
这一出手,便是稳准狠的掐住了朱祁钰的死穴。
正如孙太后不能随意干预朝政一样,朱祁钰身为外臣,对于宫中的影响,几乎趋近于零。
孙太后现在只是派了些人,限制了吴氏的行动。
若是朱祁钰真的敢有什么异动的话,那恐怕就不仅仅是监视加限制行动这么简单了
成敬脸上浮起一丝忧虑之色,开口问道:“那王爷,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朱祁钰瞥了一眼成敬,叹气道:“能怎么办?太后娘娘执掌六宫多年,在后宫根基深厚,本王在宫中又素无人脉,便是想要插手,也有心无力。”
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朱祁钰忽然问道:“成敬,你之前不是在宫中呆过一段时间吗?可有什么相熟的内侍女官,能帮忙照料一下母妃?”
第53章 风将起
马车晃晃悠悠地一路向前,外头不断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和市井的嘈杂声音。
朱祁钰稳坐车中,问完这句话之后,便平静地望着成敬,脸上看不出神色。
前世的时候,他是极信任成敬的,重用程度甚至还要重于兴安,任用了不少由成敬举荐的内宦。
但是经历过南宫复辟之后,朱祁钰的心中始终有一道越不过去的坎儿。
那就是曹吉祥,这个夺门之变的主谋之一,最开始是成敬一力保举的
重活一世,朱祁钰亦暗中调查了一番,但是始终找不到任何,成敬和曹吉祥之前的牵连。
成敬想了想,答道:“内臣在宫中时,曾蒙先皇恩遇,和王振等人在内书房待过一段时间,教授内宦读书识字,相熟之人倒是有的,但是自从皇上登基之后,重用王振,因而臣在内宦当中相熟的人,大多都不受重用,若说能够用得上的,也有几个”
内书房是先皇所设,太祖之时,本令内宦不得识字,但是先皇时提拔司礼监分担政务压力,自然不能让这些内臣大字不识,因而便设立了内书房。
成敬是进士出身,因罪被罚没入宫,他的学识自然是顶尖的,做内书房的教官自然是绰绰有余。
除了成敬之外,王振和金英也在内书房当过教官,金英自不必说,王振在入宫之前,也是有秀才功名的,当时内书房初设,被遣去做教官并不奇怪。
成敬的话,其实说得已经很明白了。
内宦当中,也是讲究派系的,每个内宦入宫,要拜一个资历深厚的内官当“干爹”,背靠大树才好站稳脚跟。
内书房设立之后,又多了一层师生的关系。
王振既然是内书房的教官,那么他上位之后,自然重用的是自己人,相比之下,被遣出宫外的成敬这一脉,自然也就被打击到了边缘地带。
要知道,内宦之间的斗争,可丝毫都不比外朝要轻松,甚至更加的残酷,成敬还能有几个相熟的在宫中站稳脚跟,已经算不错了
朱祁钰神色不动,继续问道:“都有谁?”
成敬道:“最紧要的是内官监少监王诚、还有便是直殿监掌司张永、惜薪司司正舒良、浣衣局副使王勤”
朱祁钰点了点头,的确都不是什么紧要职位。
这几个名字他倒是熟悉,都是前世成敬举荐给他的人,而且十分忠心好用。
犹豫了一下,朱祁钰还是开口问道:“你可听过,曹吉祥此人?”
成敬略略有些诧异,不知朱祁钰何意,但是还是开口答道:“知道,此人是司设局太监,属于王振一党,不过内臣和他并无往来,据说如今,受圣命在浙江监军。”
并无往来吗?
那当初,成敬为何会力保他呢?
朱祁钰拧了拧眉,没有再问。
眼下不是调查这个的时候,刚刚成敬的一句话,倒是提醒了他,虽然成敬举荐了曹吉祥,但是除了曹吉祥之外,成敬举荐的人还有很多。
毕竟他出身宫中,又曾在内书房为教官,可用之人很多。
除了曹吉祥之外,成敬举荐的其他人,纵然是出过一些小纰漏,但是大多数还是忠心的。
尤其是刚刚提到的舒良,王勤等人,最后都是他十分信任的内官,至死都不曾背叛他。
曹吉祥之事或许另有隐情,但是至少目前看来,成敬还是可信的。
想了想,朱祁钰开口道:“你刚刚说,舒良如今在惜薪司供职?”
成敬点了点头。
宫中有二十四衙门,分别是十二监,四司,八局。
其中十二监基本上管理的是宫中的各种仪仗,洒扫等一应杂务,四司则负责宫内日常所需物品的供应,八局更多的则是负责宫外的一应采买杂务。
其中最金贵的是十二监,因为负责的都是宫内的事务,时常能够接触到宫中贵人,说不定便有机会受到重用。 ', ' ')